【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 ① 。择不处仁,焉得知 ② ?”
【注解】
①里:可作名词讲,居住之地;也可以作动词讲,居住。均通。今从第二义。②知:同“智”。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里仁为美。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①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② 。”
【注解】
①约:穷困之意。②知(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① ,能恶人 ② 。”
【注解】
①好(hào):爱好。②恶(wù):厌恶。
【译文】
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①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② ,颠沛必于是 ③ 。”
【注解】
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译文】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 ① ,夕死可矣。”
【注解】
①道:道理,指真理。
【译文】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原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①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② 。”
【注解】
①贯:贯穿,贯通。如以绳穿物。②忠恕:据朱熹注,尽己之心以待人叫做“忠”,推己及人叫做“恕”。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译文】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 ① ,小人喻于利。”
【注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①喻:通晓,明白。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原文】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 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 。”
【注解】
①贤:贤人,有贤德的人。齐:看齐。②省:反省,检查。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 ①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② 。”
【注解】
①几(jī):轻微,婉转。②劳:劳心;担忧。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① 。”
【注解】
①讷(nè):说话迟钝。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