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药膳的基本特征

药膳是药学与食物的巧妙结合,它即可强身防病,又能对症治病。《黄帝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食物疗法是疾病综合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药膳具有食品作用,也具有药品的作用,但又不同于食品与药品中的任何一种。要了解药膳,要对药膳的基本特征有所熟悉。药膳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可根据症状辩证论治;药膳是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以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辨证论治

药膳从其医疗意义来说,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施治的理论为基础,按中医方剂学的组方原则和药物、食物的性能选配组合的。药膳的主要功能是以食物、药物的偏性来矫正脏腑功能的偏性,使之恢复正常。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或食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紫菜、粟米、荞麦、绿豆、黄瓜、丝瓜、兔肉等;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或食物,一般属于温性和热性,如附子、干姜、桂枝、葱、籼米、雀肉等。给患温热病的病人配食,应多用绿豆、扁豆、高梁、薏仁等食物,以偏凉之性,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给虚寒病人配膳,则应多用面粉、粳米、糯米等,以温中补虚。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有寒的腹痛,方中选用甘温的当归为主药,补血止痛。配以辛温的生姜,温中散寒;因病属虚证,故重用羊肉血肉有情之品温中补虚,三者合用而共奏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之功。

药膳的施用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根据,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而治的治疗原则运用的。在用药和食物的选择上,必须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选药组方或选食配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当出现精神困倦、四肢软弱、短气懒言、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腹隐痛、便清腹泻、舌质淡、舌苔白、脉缓无力等证候时,中医辨证为脾气虚证。这时就要应用健脾益气药膳。健脾益气药膳选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之类,食用的药膳有参枣米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益脾饼、大枣粥等。再如,同为咳嗽,对于风寒咳嗽以食用葱白粥为宜;对肺阴虚燥热的干咳,则宜用百合杏仁粥;风热咳嗽则应服贝母桑叶梨汁。应仔细辨证,充分了解各种咳嗽的寒、热、虚、实。只有有了正确的诊断,治疗才不会出现差错。同为虚证,气虚者宜食用牛肉、糯米、山药、党参以补气;血虚者宜食龙眼肉、当归以补血。

在运用辨证论治原则的时候,还应注意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药膳。春宜升补:春天阳气初生,天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升补之法,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适宜食用首乌肝片、妙香舌片等药膳。夏宜清补:夏日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适宜食用西瓜盅、荷吉风脯等药膳。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根据长夏之时采用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秋宜平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进行阴阳平衡的滋补,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适宜食用菊花肉片、参麦团鱼、玉竹心子等药膳。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天藏的特点,以温热大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适宜食用归芪鸡、龙马童子鸡等药膳。一年四季,不论何时,都必须重视保养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好,药膳才能充分吸收、转化。

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

药膳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部分组成。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股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它是一种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能治病、强身、抗老的特殊食品。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因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药膳的主要原料是药物和食物。它必须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融药物功效与食物美味于一体。因此,它也就必须以精湛的烹调艺术为手段,借助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烧等中国传统的烹调方法,同时按患者身体的需要进行中药的调补、选料。对所选用的中药应根据药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炮制、加工方法及分离提取法,以保证制成的食品既具有一般美食的色、香、味、形,又可存享受美味的同时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

由于药膳在纽或上的特殊性,使其在制作方面具有独特的方法。药膳烹调是依照中医理论和用药要求,根据药物的性能,应用食品烹调和药物炮制加工技术而成的一套特殊的制作方法。因此在制作上除了要具备一般的烹调技术外,还应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药物炮制方法。如“天麻鱼头”的制作,其方法是先将天麻用川芎、茯苓等药物炮制后,再用米泔水浸泡,然后放入米饭内蒸透,切片后置于鱼中,加入调料蒸制而成。

以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饮食对人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中强调“人以水谷为本”,指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宦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千金要方》)。宋代陈直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若有疾患,且先食医之法,审其疾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养老奉亲书》)。金代刘完索也强调:“胃为水谷之海,喜谷丽恶药、药之邪所人,不若谷气先达,故治病之法,必以谷气为先。……辨生死之候者,谓安谷则生。凡踢胃气为本,以此知五味能养形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等。可见历代医家对饮食物的作用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药膳除了防病治病,较多地应用于中医扶正固本方面,所用的药物和食物如人参、黄芪、当归、阿胶,枸杞子、山药、大枣、鸡、鸭、猪肉、羊肉等,能滋养强壮身体、补气血阴阳、增强正气、治疗体虚。经现代药理的初步研究证明,某些滋补品具有增强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改善细胞的代谢和营养,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和机体的各种自卫机制也有一定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自稳状态,提高抗病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和造血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如黄芪可延长细胞的生长寿命,人参能促进核酸合成,并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高大脑功能的灵活性、减少疲劳感,还能促进抗体的形成;黄芪、灵芝、山药等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且能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及吞噬功能。此外,药膳中还含有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素,能有效地补充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调节机体内物质代谢,从而达到滋补强身,防病、治病、延寿的作用。但在用膳时,应本着“因人施膳,因时施膳”这一基本原则,才能使药膳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Xf67oPHcae7ejHtBwGk2B5nSnnwbAoX8fRsrVx+lUMtunc26F5RWk7nwiEBEMt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