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代亚非文化

象形文字

公元前3000多年,古代埃及人已使用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用象形符号把客观物体形象描摹下来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符号,即用一定的图形表示一定的事物或概念。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约有700个。它通常是刻在或写在石头、木头或纸草上的。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有三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人民体。其书写顺序可自左至右,也可自右而左,还可以自上而下,或从两边向中间写,使文字有对称之美。因图形符号中有人物和动物,其面孔向哪一边,字就从哪一边开始写,字序并不难辨认。

古埃及象形文字有三种符号:意符、声符和部首。“意符”有的表物,如圆圈中加一点表示“日”;有的表行为,如鸟展双翅表示“飞”;有的表意,如弯腰拄着棍子的人表示“老年”。“声符”表示辅音,分为“双辅音”、“单辅音”,前者共有75个,后者共有24个,是字母最早的萌芽。由于古埃及人不知把标声字母按语言相连,他们用标声字母写出词语的声音后,还要加上不读音的“部首”来指示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他们把意符和声符掺杂书写,形成半表音文字,而未达到拼音化。“部首”不读音,也无独立意义,与声符结合,才能表示指定的意义。如三片叶子,既表示“植物”,也表示“蔬菜”、“药草”、“干草”等。

用象形文字写就的祭祀纸草——《亡灵书》中的一章

《亡灵书》用莎草纸、皮革或亚麻布制成,并饰以各色漂亮的花边。埃及人相信,死人下葬时陪葬一本《亡灵书》,可保证死者的灵魂得以再生。在葬礼上,僧侣须诵读此书,然后随死者入墓。

与文字相关的是古埃及人的书写工具纸草。纸草是一种长在沼泽地带的植物,类似人们非常熟悉的芦苇。为了便于书写,古埃及人把纸草心从纵面劈成小条,然后把这些小条紧紧接着排在光滑的木板上加以挤压,再放到太阳光下晒干,就成了一张张很长的黄纸。古埃及人把纸草粘成一个个长条,然后把它们卷起来,就成了供书写用的纸草卷。

象形文字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它也在逐渐地简化,向字母文字过渡。它的94个单辅音符号已经类似于字母,这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而腓尼基拼音字母又为希腊字母发明的基础,希腊字母又为欧洲各国字母文字之源,因此,古埃及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楔形文字

大约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文字是逐步产生的,由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演变到文字的出现,共经过了1000多年。

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用图形表示简单的意思。最初,他们把图像刻在石头上或镌印在黏土上,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

大约过了500年,苏美尔的一些神庙管理人员开始使用一些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档案。虽然当时的书写文字仍然有象形文字的特征,但已经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和具体事物的阶段,可以用图画来表示一些抽象的事物。

又过了500年左右的时间,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了,那时的图画已经变得非常系统化,人们把它视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经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

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这就是“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人们就地取材,用黏土制成泥版作为“纸”,每块泥版重约1千克。书写前,人们先用细绳给泥版划好一行行格子,然后用削成三角形状尖头的芦苇秆、骨棒或木棍当“笔”,顺着格子,在湿软的泥版上勾勒出各种符号。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或“箭头字”。书写好的湿泥版,用火烤干,质地十分坚硬。不受虫蛀,不会腐烂,可以保存数千年。楔形文字的许多符号具有多重含义,许多符号的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很难掌握。今天发现的楔形文字中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他的是一些赞美诗和神话传说。

楔形文字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经流传很广了。虽然楔形文字已经含有字母文字的因素,但还没有发展到拼音文字的地步。再加上它的语法规则复杂难懂,因此最终于公元前后,被先进的字母文字代替,没有人再使用它了。

太阳历和太阴历

埃及太阳历早在6000多年前就问世了。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他们发现两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每年6月的17日或18日早晨,尼罗河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以此为根据,把一年分成泛滥期(8~10月)、播种期(11月至次年2月)、收获期(3~6月)。埃及人又把一年定为365天,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虽然每隔4年就误差一天,但它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后来埃及的太阳历传人欧洲,经过罗马恺撒和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的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

两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很恶劣,当地的人们为了知道播种和收获的准确时间,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的观察,制定了太阴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刚刚露出月牙来的这天为开端,以月亮最圆的一天为月中,以月亮又变成月牙的那天为一月的终结。一年12个月中有6个月,每月为30天,另6个月每月29天,全年共354天。这同地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11天多,过两三年就要差一个月,叫“年日不足”,他们就设置闰月加以补充,就是每二年或三年加一个闰月,闰年有13个月。汉谟拉比在位时,由政府命令规定置闰,后来逐渐有了固定的周期。

七天一星期制度

古埃及人已经能够区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得相当准确。他们把星宿和诸神联系起来,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号也就用来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位星神值勤,七天一轮回,所以把七天作为一周,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来命名。所谓“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来历。

木乃伊

木乃伊就是经过防腐处理的干尸。

古代埃及人有一种灵魂不死的迷信思想,因此千方百计保存尸体。制作木乃伊的一种最好的方法是:先用钩子把死者的脑浆从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药水灌进去清洗其他部分。接着在尸体腹部左侧用锐利的石片割一切口,把内脏全部取出来,用和有香料的酒冲洗腹腔,再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满,然后按原样缝好。把尸体浸在小苏打、盐水或其他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经过70天后,把尸体取出冲洗、晾干,安上蓝宝石眼睛,然后用麻布紧裹,外涂树胶,以免尸体接触空气,这样经久不腐的木乃伊就制成了,可以保存几千年。

今天,在埃及博物馆保存的近30具木乃伊中就有几名埃及历史上的国王。

《吉尔伽美什》史诗

《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学作品的代表作。早在4000多年前就在苏尔美人的口中代代流传,到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才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

史诗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今伊拉克南部)的一位英雄。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力大无比,四处闯祸。后来他成为了乌鲁克城的统治者,更加不可一世,荒淫暴虐,人民苦不堪言,纷纷向天神哭诉。于是天神派恩奇下凡,去制服吉尔伽美什。恩奇是一个浑身长毛,生活在草原上整日与野兽为伍的半人半兽的野人。他心地善良,经常帮助野兽逃脱猎人的追捕。后来,他听到吉尔伽美什的事,就来找他决斗。

两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不分胜负,惺惺相惜,他们结成了莫逆之交。从此,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两人开始携手为乌鲁克的人民造福。他们打死了吃人的狮子,做了很多好事。

乌鲁克四周是一片平原,树木很少,人民建造房屋时缺少木材。吉尔伽美什和恩奇就一起来到森林里为人民伐木。但森林里住着一个叫芬巴巴的妖怪,不让他们砍树。两人与妖怪展开大战,终于将它杀死。在回去的路上,一位女神从天而降,来到吉尔伽美什的面前,说:“请过来,做我的丈夫吧,吉尔伽美什!如果你接受了我的爱情,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原来吉尔伽美什斩妖除魔的英雄行为赢得了女神的爱慕。但吉尔伽美什非常讨厌女神,严词拒绝了她的求爱。女神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气冲冲地飞回天上,派了一头天牛前去报复吉尔伽美什。

这头天牛庞大无比,非常凶残,能口吐烈火,一下子就能烧死几百人,老百姓深受其害。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非常气愤,拳脚雨点般地打在天牛身上,它很快就奄奄一息了。女神看到后,急忙下凡前来抢救天牛,但为时已晚,天牛已经被两位英雄打死了。

《吉尔伽美什》雕刻印章

画面表现的是国王吉尔伽美什将要砍下芬巴巴头的情景,在一旁帮忙的是蓄着胡子的恩奇。

女神见自己的报复计划失败了,坐在乌鲁克的城头痛哭不止,吉尔伽美什和恩奇却哈哈大笑。恩奇把天牛的一条腿撕下来,随手扔到女神的脸上,溅了她一脸污血。

恩奇大笑这说:“你听着,要是我抓住了你,就像对付这头牛一样对付你!”女神气得脸色都白了。

恩奇又剖开天牛的肚子,拽出天牛的像绳子一样又粗又长的肠子,对女神说:“要是我抓住你,就用天牛的肠子把你捆起来!”女神气得浑身发抖,飞回了天上。

回到天上后,女神向神仙们哭诉。女神的父亲天神安努非常生气,决心为女儿报仇。他施展法力,使恩奇得了重病,变得又瞎又聋,还受到噩梦的折磨,没过多久就死了。一直守护在他身旁的吉尔伽美什伤心欲绝,眼泪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同时也开始对死亡产生了无限恐惧。

在埋葬了好友之后,吉尔伽美什决心去寻找人类的始祖、大洪水中唯一幸存的人乌特·纳比西丁,向他请教永生的秘密。

人们劝他:“你是找不到人类始祖的,还是不要去了。”吉尔伽美什不听,穿越了大沙漠,躲过了大蝎子的攻击。没有路的时候,他就钻进地洞,继续赶路。一天,吉尔伽美什来到大海边,在一位渔夫的帮助下乘船来到了人类始祖的居住地——幸福之岛。

“人为什么要死呢?”吉尔伽美什问人类始祖乌特·纳比西丁。

“孩子,世界上哪有不坏的房屋?哪有永不分离的兄弟?上天规定每个人注定都是要死的。”乌特·纳比西丁回答道。

“那你怎么没有死?”

“当年大洪水暴发前,一个好心大神提醒了我,所以我没有死,后来就成了人类的始祖。”

“那怎样才能永远不死呢?”

“海底有一株青春草,吃了后可以永生。”

吉尔伽美什听了大喜,告别了人类始祖乌特·纳比西丁,跳入海中,采到了青春草。当他正想吃掉时,忽然想起了乌鲁克城中的善良百姓,决定把青春草带回去,让大家都长生不老。

在回去的途中,吉尔伽美什把青春草放在泉水边,自己跳进去洗了个澡。当他爬上岸时,发现青春草不见了。他急忙四处寻找,只见一条老蛇正在吞食青春草,吉尔伽美什急忙跑过去,老蛇却蜕掉了一层皮,精神焕发地逃走了。吉尔伽美什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乌鲁克去了。

《吉尔伽美什》语言优美,情节曲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探索生死奥秘的愿望和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摩诃婆罗多》

《摩词婆罗多》是古代印度著名的诗篇,全诗长约20万行,讲述了印度两个家族从战争到和解的全过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印度的一个国王是瞎子,国事全由弟弟处理。国王有100个儿子,组成俱卢族。国王的弟弟有五个儿子,组成班度族。国王弟弟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全由国王抚养。五个兄弟个个武艺高强,遭到俱卢族兄弟的嫉妒,一次又一次地受他们的迫害。双方各找了些盟国进行决战。印度半岛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参加了这次战争。战争进行了18天,俱卢族和18支盟军全被击溃,老国王的99个儿子都在战争中被杀死,太子逃脱后最后也被杀死。班度兄弟割下他的头颅,喝了他的血。由于相互残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班度兄弟决定与俱卢族讲和,化战争为和平,化仇恨为友谊。

这部长诗反映了古印度各阶层广泛的生活面貌,是一部古代印度社会的百科全书。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讨好思恋山林生活的王后而建的。

公元前3世纪,空中花园被波斯人所毁,至今早已荡然无存。人们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推断,这座建筑物呈方形,边长约120米,高25米。建筑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盖有宫室,每一层阳台都被下面若干个巨型柱子支撑着。每台上都铺有一层芦草和沥青的混合物,再往上铺着两层熟砖,熟砖上又覆盖着一层铅板,这样可以防止上面的水分渗漏。再往上堆积的就是泥土,泥土层较厚,能够使最大的树木扎根,让各种奇花异草得以生长。在设计上,空中花园的每层支柱的位置都选择得十分合理,互不遮挡,这就使每一层的植物都能得到充分的阳光。为了解决花园的灌溉问题,工匠们还修了一根从底部直通顶端的空心柱子,用来从幼发拉底河抽水,浇灌花园,这实际上是原始的供水塔。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图

这是后人根据文献记载而描绘出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大致模样。“空中花园”也叫“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这些称呼都是希腊语“库列马斯图斯”一词的意译,可直译为“梯形高台”。

由于空中花园的建筑精巧华贵,又成功地采用了防止高层建筑渗水的方法,因此被称为“人间奇迹”。

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就是阿蒙神庙,因位于埃及的卡尔纳克村而得名。

阿蒙是底比斯的庇护神,后来被尊为太阳神,成为国家最高的神。埃及国王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每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是阿蒙神保佑的结果。战争结束后,国王就把大批战利品包括土地、奴隶、金银、宝石献给卡尔纳克神庙。经过几百年埃及国王的不断添造,卡尔纳克神庙终于形成一组庞大的寺庙建筑群。

卡尔纳克神庙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按一条轴线排列。主庙两旁分出一系列附属建筑和庭院,整体恰似一座天宫,四周有四尊兴建寺庙的国王的雕像和高达25米~35米的四棱尖顶石柱(方尖碑)。石柱由整块花岗岩制成,上面布满象形文字,尖端镀金。一条长2000米、宽25米的大道通往神庙,两旁各有500个狮身人面石雕。寺庙入口上部有象征埃及的带翼的太阳,寺庙各部均有铭刻、图画及图案,神庙共有十个高大的塔门,其中第一个塔门宽11.3米,高46米,厚15米。主殿内有134根圆柱,中间12根最大,柱顶上可站100人。柱头呈开花的纸草形状,天花板为浅蓝色,上面布满黄色星辰。内院中央设祭坛,四周有圆柱环绕。整个神庙十分宏伟、壮观。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又一篇长诗。全诗共分7篇,有近5万行诗句。主要情节是叙述王位的争夺,但更主要的是讲述古代印度的一个王子,即史诗中的英雄罗摩的冒险经历。罗摩被放逐森林有14年之久,其间,在猴王帮助下,杀死魔王,夺回了妻子并回国即位。这部史诗经过较长时间才完成,其基本内容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形成,笈多王朝时才编定成本。长诗中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歌颂英雄的诗篇,有哲学、宗教和法学的论述,也含有抒情诗、戏剧以及规诫性的箴言和各种科学知识。

这部诗是古代印度人民世代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珍宝,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em+eHPPbOyo1m2tpUaL7eg72ohIe3Sm5svcDMKM6xTAsbvDi23+d6yYsfRdbt0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