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张良那么一吓,秦始皇依然没有打消他四处溜达的热情。到了公元前210年,他又要去东南一带巡视,他带着丞相李斯、宦官赵高还有自己的小儿子胡亥一起去。他一路上渡过钱塘江,到了会稽郡,再向北到了琅玡(今山东胶南县),视察得不亦乐乎。
这一行人溜溜达达,从冬天一直走到了第二年夏天才往回走,可能是一路上颠簸的缘故,也可能是年纪大了,秦始皇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可是吃了几服药不见好,反而一天比一天重了,到了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就病倒了,再也起不来了。
随从的医官给他看病、进药,都不见效。等走到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的时候,秦始皇的病势越来越重。知道自己的病好不了了,秦始皇决定做几件正事,他让赵高写信给扶苏,让扶苏赶紧回咸阳,万一自己好不了了,那就让扶苏主持办理自己的丧事。
这信写好了,但是还没送出去,秦始皇就咽气了。晚年一直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就这么病死在半道上了,可是他死了,还活着的人可还热闹着呢。
李斯知道秦始皇的信还没送出去,他就找到赵高商量,说:“这儿离咸阳还很远,不是一两天能赶到的。万一皇上去世的消息传了开去,恐怕人心会大乱,到时候咱们不好收拾局面啊,不如咱们先不发布皇帝的死亡消息,等赶到咸阳再说。”
赵高表示同意,于是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车里,关上车门,放下窗帷子,外面什么人也看不见。这一行人里,除了胡亥、李斯、赵高和五六个内侍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以为他还活得好好的呢。
一路上,车队照常白天走,晚上歇,每到一个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车外奏事。这时候,赵高动开了歪脑筋,他是胡亥那一伙的,而扶苏和蒙恬是一伙的,他又和蒙恬一家人有仇,如果让扶苏当上了秦二世,那他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想来想去,赵高就跟胡亥商量,准备假传秦始皇的遗嘱,杀害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有这好事,胡亥当然乐意,但是李斯知道后有点不同意了,他说:“这可不是我们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啊。”
赵高开始旁敲侧击:“你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你和扶苏的关系近还是蒙恬和扶苏的关系近啊?”赵高连哄带吓地说了一通后,李斯权衡了一番,决定和赵高一起扶持胡亥当皇帝。
李斯和赵高拟定了一份假诏书给扶苏,说他在外头不但不能立功,还怨恨自己的父皇,和蒙恬一起想造反,两人都该自杀谢罪。
扶苏是个老实孩子,一看诏书上说让自己去死,就拎起宝剑想要抹脖子,可是蒙恬不傻,他劝扶苏不要轻信这封诏书,要扶苏去咸阳找秦始皇问个明白,但扶苏说死就一定要死,还是抹脖子自杀了。
这边的赵高他们虽然解决了扶苏,但也遇到麻烦了,那会儿正是天热的时候,秦始皇的尸体开始发出臭味了。为了掩盖这味道,赵高他们买了大量的咸鱼,在每辆车上放上一筐,把秦始皇尸体的臭味掩盖过去了。
好不容易赶到咸阳,他们立刻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并且假传秦始皇的遗诏,宣布由胡亥继承皇位,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当了皇帝,天下越发地混乱了,这位仁兄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也不会干,政治大事都交给了赵高处理。
这下赵高可美坏了,但他还是多了个心眼,他和秦二世两人做贼心虚,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出去,两人就决定杀死胡亥的兄弟和一些正派的大臣,于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大屠杀展开了,十二个公子和十个公主都定了死罪,受株连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
到了第二年,赵高怕李斯跟他抢功劳,就又撺掇胡亥把李斯也给杀了。赵高自己当了丞相,独揽大权,这下安枕无忧的赵高就尽享荣华富贵了。
但是他们是享福了,天底下的老百姓可还苦着呢。
秦始皇那会儿为了抵御匈奴,建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后来他又开始修建豪华住宅阿房宫,动用了七十万的囚犯,这让天下的老百姓是苦不堪言,但是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一发牢骚就会被捉去重罚,轻则掉胳膊断腿,重了就送命了。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了。因为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他就为自己修巨大的陵墓,这座大坟规模非常巨大,而且还很复杂,不但面积巨大,还将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但还没修完秦始皇就死了,后来二世又叫人把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这才把秦始皇葬在里头。
把爹葬好了,二世就继续享受爹没享受到的。陵墓修完后,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国人口不过两千万,可是被派去当苦力的前前后后就有两三百万人,青壮劳力全都上阵了。
老百姓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本来就是想安生过日子,可现在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不反是不行了,就这样,一个个的都准备反了。
其中最先反的农民要说下面这位了。
又是一年农忙时,一处小山旮旯儿里一群农夫正挥着锄头洒着热汗。这里叫阳城,大概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方城县。大家正干得没了劲儿,忽然天上来了一群大雁凑热闹,还呼呼地叫嚣着。
估计是累得够戗,一个人扔了手里的钉耙转而抬起头欣赏起大雁来了,嘴里还说着些别人听不懂的废话,说什么:“哪个将来要是高升富贵了,那可不能忘记今天地里的这一帮亲兄弟!”
话音还没落地呢,他旁边的那位兄弟就已经听不下去了,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他说:“陈胜,你做个屁梦啊,给人家当牛马的去哪跟富贵碰头?”
陈胜听了这话后眼神里充满了没落,他还舍不得刚刚那群大雁,又废了一句话:“燕雀怎么能够了解鸿鹄心中的高远理想呢?”
要说这人还就得做做白日梦,没准还就成真了呢。在旁人看来是不着边的废话,可陈胜这白日梦还真就实现了。
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的营房里传出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抱怨声,九百多人在里面呼喊着。人不消停就算了,天气还跟着起哄,一连几天都下着毛毛小雨,大泽乡真的快成了大泽。
陈胜也在这伙队伍之中,他看到眼下这情形,想要活命,只得造反了,他暗自定下了计划……
“这鬼天还怎么赶路!”
“可不是啊!到渔阳还有那么远的路,走到了个个儿都死了!”农民们个个哀号不已。
这时候一个叫吴广的人故意大声嚷嚷说:“我看秦朝的气数也要尽了!”
押送这些人的那两个军官喝了点小酒,长满疙瘩的脸上黑红黑红的,跟在火里烤的核桃似的。
两位军官微醉的小脸这时候像是被扎上了针,开始变得狰狞了,呵斥道:“吵什么吵?想造反是不是!”
边说还从腰间拔出剑来吓唬人,吴广才不吃这一套,从地上蹭地窜了起来,一把夺走军官手里的利剑就刺了过去,军官就一命呜呼了。这时候陈胜也不闲着,他把另一个也解决了。
杀死了两个军官以后,陈胜就对着在场的九百余人大声宣布:“兄弟们,外面的小雨正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们是绝对不可能走到渔阳的。要是不能按时到那儿,那咱们大家伙儿就是死路一条。我看在场的各位也都是壮士,壮士要死也要死得惊天地泣鬼神!难道那些当官的就天生该吃香的喝辣的?!”
他们的话让其他的兄弟们听得热血沸腾的,掌声比打雷还响亮,一个个儿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很快就逼近了咸阳。
虽说陈胜命不太好,最后竟被一个小喽啰杀了,没能完成当初欣赏大雁时所发的志向,不过他却给燎原之势种下了星星之火,也算是立了大功。
再回到公元前210年,胡亥终于荣登皇帝宝座,可这小子跟他爹好的没学,做了个暴力狂,弄得百姓生不如死。
改朝换代的小微风已经吹了过来,秦朝摇摇晃晃的,陈胜和吴广就想借机把这小微风吹得大一点,让火势更猛烈些。
早在起义之前这两人就开始策划了,陈胜对吴广说:“秦二世那小子居然把扶苏这么一好公子杀了,本应该是他继位的!老百姓光知道这公子人品不错,可都不知道他已经被胡亥那臭小子给害了!而且楚将项燕也都备受大家好评,打着他们的旗号起义,那响应者估计有好几大卡车!”
吴广觉得陈胜的话说得在理,两人一拍即合,先是决定去算个卦。算卦那老头知道他俩心里想些什么,就建议他们装神弄鬼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于是,吴广扯了一块布条,并且用红砂石在上面胡诌上“陈胜王”三个字,又把布条塞到了鱼肚里。第二天士兵们吃鱼的时候发现了布条,都大眼瞪小眼地,觉得不可思议。
到了晚上,陈胜又让吴广去附近的祠堂里学狐狸叫,跟鬼哭似的:“大楚兴,陈胜王。陈胜王,大楚兴。”
士兵们被吓得直打哆嗦,见了陈胜都跟看见阎王爷似的,陈胜的威望就这样慢慢地树立起来了。而大泽乡一连几天来阴雨绵绵,这更是给他们的起义创造了一个最佳的时机。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由于社会矛盾太过白热化,起义之势越来越迅猛,整个秦朝几乎要被掀翻了。
说起来这秦朝也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原先商鞅老人家变法后形成的法制成了虚设,居然用来压榨起百姓来。再加上一群贪污受贿的家伙,还不到二十年,秦朝就已经在风雨中摇曳了。
自古以来皇帝撒的都是弥天大谎,什么真命天子,还什么君权神授,说瞎话眼都不眨巴眨巴。老百姓被这些鬼话吓倒,除了任人宰割还是任人宰割。但是陈胜、吴广的起义把麻木了的百姓打醒了:谁也不是天生命贱,谁也不是生来就当牛当马的。
起义还给了皇帝老儿一鞭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听不懂这话的就等着老百姓给自己送葬吧。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一直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个愚民政策,所谓上愚而下诈,就是将统治权、话语权都控制在统治者的手里,底下的老百姓最好都是傻乎乎的跟随者,统治者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一个朝代一开始建立的时候,这个方法还有效果,可是越往后,效果就越不显著。
现在的秦朝就是这样,一开始秦朝实行的轻罪重刑对老百姓还有个威慑、约束的作用,但是越往后就越把老百姓逼得没办法,最后逼急了,就造反了,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他们也不是天生的造反派,是被逼的。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那会儿的徭役太过繁重了,一年得征七百万人的徭役。除了徭役,还得有兵役,派去打仗的人,多数是去了就没命回来了。生活在这么一个大环境里,有今天没明日的,谁也忍不下去啊。
这还不算完呢,徭役重也就算了,赋税更重。男人都外出修长城、打仗去了,这家里应该交的税可是一分都不能少交,你要是少交了就有大刑等着伺候你呢,比如割鼻子,挖耳朵。总之是随便一整就能把你给整成残疾人,让你干不了活,下不来地,但还是得交赋税,这个没跑。
农民本来就没吃的,没地种,除了要给国家免费干体力活之外,还得忍受肉体上的折磨,这要不造反真是没天理了。
所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发动农民起义。然后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王,他们失败之后,各地的百姓不但没有被统治力量吓唬住,反而纷纷起而反之,他们杀了官吏,继续扛起了造反的这面大旗,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起义军的势头很足,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的根据地,但是因为农民毕竟没有实战经验,你要说挑粪种菜他们在行,可是行军打仗实在不行。所以没过多久,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号令也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各地反抗秦王朝的大火燃势汹汹,其中的刘邦项羽最是厉害。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起兵。项梁是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儿子,楚国被秦国大将军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
所以,项梁总是想着要恢复楚国的国号,为自己亡了的国家报仇,憋着一股劲儿的项梁就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侄子项羽身上。
而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刘邦之所以要造反,那完全是因为他工作得不到位,交不了差,怕被砍头所以才干上了造反这个行当,但不管怎么样,刘邦最后居然干成了,这真是傻人有傻福,老天拦不住啊。
有一次,刘邦上司要他押送一批农民到骊山去做苦工,刘邦带着一批农民就上路了。但是这伙人知道去到骊山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所以个个都憋着劲儿的要从半道上溜走。刘邦带着人走了几天,发现出不对劲了,队伍是越带人越少了。
这每天都有人逃跑,到了骊山,刘邦没办法交差,可是他也拦不住那些农民。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刘邦和农民商量了起来,“你们去骊山做苦工,十有八九都没办法回到家里了,与其看你们这么惨,不如我现在就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
刘邦的这番话彻底感动了那几个农民,他们为刘邦的日后出路担心,但刘邦告诉他们,自己会找到活路的,反正能逃到哪就是哪。
于是,当下就有十几个农民愿意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就带着这十几个农民逃到芒砀(音máng dàng)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竟也聚集了一百多人。看到自己聚集了这百十来号人,刘邦暗自琢磨着该如何出山去打天下。
正在这个时候,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音shēn)很是欣赏刘邦,他俩就暗中跟刘邦来往。在陈胜打下了陈县之后,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为沛公。
到这个时候,刘邦算是正式出山,扛起了造反大旗,他在沛县起兵之后,又召集了两三千人马,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但没想到后院居然起火了,他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把刘邦的成果占为了己有。
这个消息让刘邦很是恼火,他气吼吼地想要去收复失地,但可惜自己的兵力不够,他又绕路去别处借兵。当他赶到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遇到了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的张良。
张良研读兵法,看到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起兵的好时候,就带着自己的小众部队来投靠起义军,碰到刘邦也算是缘分,两人挺投缘,聊得很开心,张良就决定留在刘邦身边帮助刘邦,他俩商量了一番,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但是项羽却看不上刘邦,认为刘邦是个不成事的流氓分子。项羽这么骄傲是有原因的,他天生神力,不爱读书只爱舞刀弄枪。项梁也管不了他,偶尔训斥他,他还要反驳说:“读书有什么用,我要学就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后来教他兵法,项羽居然一听就会,但是太聪明的人有个坏处就是不肯钻研。项羽也是,他觉着自己聪明,就不肯好好学,整天跟一些臭味相投的年轻人混在一起。
但不管怎么说,刘邦投奔了项梁这支队伍之后,势力就发展得越来越大了。其他的贵族们看到有人比自己强大,十分担心,于是加紧了争夺地盘。他们为了扩充势力,彼此间闹得四分五裂。这个机会被秦国大将章邯、李由发现,他们想乘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看到起义军存在危险,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番。为了增强自己队伍的影响力,他听从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找来了,立为楚王,以此加强楚国人的信任。这位楚王也被称之为楚怀王,这样一来,楚国人反秦的决心更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