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下任霸主接力赛】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宋国是齐国的好帮手,宋襄公看到自己的老大家里出事了,不能不管,于是他就通知各国的诸侯,请求他们和自己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可惜宋襄公面子不够大,没人搭理他,只有三个小国家带着少数人马来了。

于是,宋襄公就和这三国人马一起去到齐国,要求让公子昭继位。齐国正在搞政变的大臣和公子们,一看宋国带了这么多人来,就好汉不吃眼前亏吧,乖乖地把公子昭迎进了齐国,让他当上了君主,他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盟主国家,但是经过这么一闹,威望就大不如以前了,而以前一直依附于齐国的宋国,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地位顿时提升了一大截。宋襄公尝到了甜头,就想更进一步,他也想尝尝当霸主是什么滋味。

但是宋国太小,实力薄弱,他要当霸主,那大家都能当霸主了,宋襄公就想去找楚国合作,希望能借着楚国的力量去制服其他国家。但他的大臣公子目夷对他这个馊到家的主意表示了反对。

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家,小国家一没人,二没钱,争着去当盟主没什么好结果。但是已经飘飘然了的宋襄公哪里肯听这样的忠告,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看到两个大国都同意自己的建议,宋襄公更是高兴,他的大臣公子目夷又站出来劝他,他们可能会有什么阴谋。

宋襄公没听。

到了那天,宋襄公颠儿颠儿地前往,公子目夷再次站出来说:“主公你可不能就这样空手去啊,咱们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带点兄弟过去吧。万一打起来,也好应付啊。”

但是宋襄公断然拒绝:“咱们不是为了打仗才去开会的,不带!”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了起来。楚国仗着人多势力大,占了上风。宋襄公本来想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但楚国可不跟他讲道理,随行的一帮楚国人上前就把宋襄公逮了起来。

后来,在鲁国和齐国的调解下,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宋襄公回去后,越想越不服气,他不甘心把这口气就这样咽下去,正当他想办法报复的时候,他的邻国郑国投靠了楚国。

宋襄公想自己打不过楚国,但能打过郑国。于是他就把郑国打了。挨了打的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了,他没支援郑国,倒是派人去端宋国的老窝了。这下慌了神的宋襄公赶紧撤退,宋军和楚军就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处打了起来。

楚军把宋军打败了,宋襄公在逃跑中,腿上中了一箭,回去后,过了一年就死了。临死前,他也没忘记报仇,他跟自己儿子说:“一定得给爹报仇,晋国的公子重耳到时候肯定能帮咱这个忙。”

说完他就死了。

东奔西跑的日子

宋襄公嘴里那个万能的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也是个命途多舛的人。晋献公年迈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太子的两个兄弟重耳和夷吾就赶紧跑到别的国家避难去了,怕晋献公哪天想起来,把他们也杀了。

等到晋献公死了,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他担心重耳眼红他的位子,就也想把重耳除掉。重耳就四处躲藏,不让兄弟找到他。

别看重耳命都保不住,但却是个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在晋国有一批拥护者,这群拥护者都乐意跟着他,于是重耳带着那批拥护者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

可是卫国国君是个势利眼,看他一穷二白,就把他赶走了。重耳一行人又去到齐国,那个时候齐桓公还在世,对重耳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齐国真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可以不愁吃不愁喝的,就想永远留在齐国了,但是他手下的人不乐意了,他们想回晋国。他们跟重耳商量着回晋国谋事业去,可是重耳不愿意走,没办法,既然来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吧。

一天晚上,他们把重耳灌醉,乘他熟睡的时候,把他扔上了马车,一路狂奔,等到重耳醒过来,已经离齐国很远了。

后来,重耳来到了宋国,宋襄公对重耳很是看重,但可惜的是,那一阵宋襄公正在害病,没工夫管重耳的事儿,重耳就又离开宋国到了楚国。

楚成王倒是很器重重耳。他天天大鱼大肉地招待重耳,一天他问重耳:“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认真地说:“我要是能回去,肯定跟楚国好好相处,但要是有一天咱们两国战场上见了,我就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作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这话不乐意了,重耳不过是个流亡在外的小子,居然敢跟大名鼎鼎的楚国君主说这么不客气的话,干脆宰了算了。但是楚成王不同意,他挺欣赏重耳的个性,觉得重耳是个人才。

重耳在楚国待了一段时间,秦穆公就派人来接重耳了,楚成王就把重耳送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秦国不是故意去管重耳的事的,而是因为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这让秦穆公对这个白眼狼很是不满意。

现在夷吾死了,可是他的儿子也是不知好歹,于是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在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成了国君,结束了流亡十九年的生活,他就是晋文公。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晋文公是个好君主,他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看到自己的丰硕成果,晋文公也想当霸主,尝尝当老大的滋味。

但那个时候,楚国实力强大,之前也说楚庄王是霸主。晋文公开始开动脑筋,看自己如何登上霸主之位。

这时,正巧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原来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一个部族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被赶出来的周襄王向诸侯们发出命令,让诸侯们送他回洛邑去。

但是,诸侯们都按兵不动,当没听见,顶多有的诸侯会来给周襄王送点吃的、用的,帮助他维持一下日常生活,但是想要诸侯送他回去,没一个人肯开口。

绝望的周襄王得到了一个建议,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的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恐怕不中用。”于是,周襄王就请晋文公送他回去。

既然周襄王开口了,那晋文公就不好再装聋作哑了,他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敌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晋文公干完这件事,没过两年,宋成公又来讨救兵,说是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宋成公是宋襄公的儿子,宋襄公当日对晋文公不错,再加上晋文公也想教训教训楚国,就立马答应替宋国出头了。

奔着霸主的位子,晋文公带着大军就去营救宋国了,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不想跟晋国打仗,但晋国既然都欺负到他眼跟前了,他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他立刻派兵去跟晋军火拼,晋文公看到楚国派大军过来了,他也不着急打仗,反而是命令大军向后退九十里地。

晋文公这是为了兑现当年说过的话,晋国和楚国一旦交战,他就要退避三舍。于是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军队也跟着过来了,非要和晋国军队拼个你死我活。

当时带领楚国军队的是大将成得臣,他很傲慢,向晋文公下了战书,说要好好教训教训晋文公。晋文公也不怕他,大战开始了,才刚交手,晋国的将军就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看这架势,觉得晋国真是不堪一击,他想立个大功,就赶紧追上去了。但却在半路上中了埋伏,被晋国的精锐部队杀了个措手不及,慌忙逃掉的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想回去也没法交代,肯定也是被楚成王砍了脑袋,不如自己了结了算了,于是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为宋国维护了正义的消息传到了周天子那里,周襄王认为晋文公是个大功臣,对他很是赞赏,后来借这个热乎劲,晋文公约各国诸侯开了个会,讨论了一下谁当霸主的问题,大家一致推举晋文公。

就这样,晋文公当上了中原的新霸主。

口才的艺术,头脑的智慧

晋文公成了新老大,顿时气粗起来,他为了让其他诸侯国都服他,时不时地就要搞个会盟,开开会,大家坐一起联络联络感情。

因为晋文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就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跟着凑热闹了,但郑国是个墙头草,他又害怕晋国,又不愿意得罪楚国,所以他两边都讨好,这件事情被晋文公发现以后,很是生气,他要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

想想也是,晋文公就不麻烦别人了,但秦国之前跟晋国有约定,有事就一起出兵,不麻烦别人,也得麻烦秦国。

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很是豪爽地答应了,因为秦穆公正想向东扩张势力,就亲自带着兵马到了郑国。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驻扎在东边。两国军队搞的声势十分浩大,吓得郑国的国君没了主意。

幸亏他手下有一个大臣口才十分了得,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活的给说死了。郑国国君就派这个人去劝秦穆公,希望秦穆公能够退兵。这人收拾了收拾就去了,此人就是烛之武。语文课本上的《烛之武退秦师》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见到了秦穆公,烛之武就开始游说:“秦国和晋国这样两个大国一起来打我们,那我们肯定是抵抗不住了,抵抗不住就得亡国。那亡了的郑国不就得你们两个国家瓜分了吗?可是您想想,郑国和秦国相隔得那么远,您肯定不如晋国占便宜啊,他到时候把郑国全占领了,然后势力就更强大了,到时候,秦国可就危险了。”

烛之武句句都说到了秦穆公的心坎上,他思量了好几遍,决定跟郑国单独讲和,还派了三个将军带了两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回国了。

秦穆公这个举动可是把晋文公闪得够戗,他看秦穆公闪人了,自己打郑国也怪没意思的,但是也不能白来一趟。于是他就想尽办法把郑国拉到晋国一边,订了盟约,撤兵回去了。秦国听说郑国又跟晋国绑一块去了,很是不爽。

秦穆公虽然很生气,但也暂时不想跟强大的晋国闹翻,就只好忍着了。又过了两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了,他的儿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劝说秦穆公讨伐郑国,他们觉得晋国现在正在忙活晋文公的丧礼,肯定没工夫管郑国的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给秦穆公送信,说现在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秦国偷袭,肯定能成功。

但是秦国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音jiǎn)叔和百里奚都反对,他们认为调动大军去偷袭遥远的郑国太不理智了,肯定会被发现的。

但是秦穆公不听,他派了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走到半路上,有个自称是郑国使者的人拦住了秦军,那个人说自己叫弦高,特地来送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作为礼物迎接秦军的。孟明视一看郑国已经知道了自己要来搞偷袭,就赶紧拉倒了,他当下掉头就回了秦国。

而其实弦高并不是什么使者,他不过就是个牛贩子,半道上他看到了秦国大军,得知了秦军的来意,为了救自己的国家,才用了这样的计策。弦高给郑国报了信,郑国国君赶紧派人去郑国北门查看,果然看到秦国将军有异样,他当机立断把那三人赶走了。

报仇十年不晚

秦国的大军想偷袭郑国这个事情并没有秦穆公想的那么秘密,晋国早就得到了这个情报。晋国的大将军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好机会,他劝说晋襄公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崤音xiáo)地方拦击秦军,将秦军杀个措手不及。

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秦军前来受死呢。果然,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团围住,进退两难。慌乱的秦军死伤无数,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全都被活捉了。

秦穆公想捡个便宜,却被人耍了,气得直跺脚。得胜还朝的晋襄公很是高兴,但是他的母亲文嬴(音yíng)原是秦国人,不愿同秦国结仇,就劝晋襄公不要杀了俘获的三个秦国大将,将他们放回去,两国也好和气说话。

听了母亲的话,晋襄公觉得有道理,他就把秦国的这三个将军给放了。前脚刚放,大将先轸就赶来了,“怎么能把我们好不容易捉到的敌人给放了呢?”在情绪激动的先轸的感染下,晋襄公也反悔了,他赶紧派将军阳处父带领一队人马飞快地追上去。

孟明视三人被释放之后,拼了老命地跑,等到阳处父追上的时候,他们早已经跳上一只小船,划远了。阳处父在岸边大喊大叫,说晋襄公给他们准备了马车,让他们走旱路回去,这样快。

但是孟明视可不是三岁小孩子,他跟阳处父一边打着哈哈,一边赶紧划船,“多谢晋国君主的好意了,我们划船就挺好了,就不上岸了。”说话间,小船就划远了,看着到手的敌将逃之夭夭,阳处父只得回去向晋襄公如实汇报了。

捡了一条命的孟明视等三个人回到秦国,本来想着秦穆公不杀他们也得骂他们,可没想到秦穆公一身素服,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还对他们承认错误,说自己不该不听他们父亲的话,才酿成这样的错误。

三个人感激得热泪盈眶,打这以后,他们就认真工作,努力操练,一心一意要为秦国报这个仇。到了公元前625年,孟明视要求秦穆公发兵去报崤山的仇,秦穆公答应了。孟明视等三员大将率领四百辆兵车打到晋国,没想到晋襄公早有防备,孟明视又打了败仗。

接连的打败仗让孟明视崩溃了,他发誓一定要挽回颜面,于是他天天苦练,想着一定要把晋国打败。功夫不负苦心人,公元前624年,孟明视再次带着大军去攻打晋国,这次他终于打赢了,晋襄公赶紧认输。

这次胜利不但挽回了秦穆公的面子,也为他提升了人气,他成了新的霸主。

个个都神气

秦穆公当了霸主,中原大地安生了十几年,没什么大事发生。可是南方的楚国却是一天比一天强大了,楚国也想来中原当回霸主,尝尝鲜。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做了国君。晋国逮住机会,把几个一直都是归属于楚国的国家拉到了自己这边,这是赤裸裸的攻击,楚国的大臣们很多都很不服气,想要教训教训晋国。

但是楚庄王似乎没这个打算,他当君王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操劳,他白天打猎,晚上听音乐,日子过得很滋润,这样一过就是三年。这样下去,楚国迟早会败亡的,大臣们忧心忡忡,但是楚庄王不听这一套,他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伍举抱着必死的心态跟楚庄王说:“大王,猜个迷怎么样?”

楚庄王点点头,伍举就开始说了:“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这说的就是楚庄王自己,楚庄王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是在激励自己,他让伍举退下了,他说自己明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楚庄王还是老样子,该吃吃该喝喝,另一个大臣苏从忍不住了,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想死就死了,他硬着脖子说:“知道啊,但是只要大王能够振作起来,我就算死了也认了。”

楚庄王很高兴有这样的臣子辅佐自己,从那以后就开始发奋,酒也不喝了,觉也不睡了,一心一意地改革政治。

他破格提拔了敢说真话的伍举、苏从,让他们帮着自己好好干活,一年时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六年时间,打败了宋国,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楚庄王的确是个人才,别看平时玩得厉害,可是干正经事的时候,一点没见含糊。为了彰显楚国的威力,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了一次大检阅,这是明摆着的威胁。楚庄王这一手,把周天子吓坏了,他赶紧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看到周天子对自己这么客气,楚庄公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后来,他又请到了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很有实干精神,一上任就甩开膀子大干了起来,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

在劳模孙叔敖的带领下,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带兵攻打郑国,晋国多管闲事地去了,结果被楚军杀得大败而归。从那以后,楚庄王奠定了他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一个比一个牛。 c8a6Jq1snjxRFO+pQUpwkZwGR3uLONCp0glm/UmXqbEyI9MTeWhCIWomy/SPUv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