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饥过饱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黄帝内经》更侧重于饮食过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吃不饱、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确实不多见了,特别是在城镇居民中,饮食所致疾病多数是过食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多数是撑出来的。
一般来说,饮食过饱可以造成以下几种病:
(1)胃肠疾病。由于不断地、大量地进食,胃肠道负担加重,极易受到损伤,《内经》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指饮食超过了自己适合的需要量伤害了肠胃。在临床上由于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病并不少见,如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日久则会导致胃炎、肠炎以及慢性肠道病变。
(2)代谢障碍综合征。饮食中营养过剩,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是一种变相的多食。人体不能充分代谢与利用这些营养,就会变为痰、湿等病邪损伤脏腑,从而引起疾病。《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膏是指油腻的食物,粱是指精美的食物,二者相合表示过食肥美油腻的食物不仅可以使人变生疔疮类疾病,而且这种体质容易招致任何疾病,罹患疾病就像拿着空罐子装东西一样容易。《黄帝内经》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这其中包括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肢体痿废、心肺气虚等疾病,均与此类饮食有关。
(3)提前衰老。过多摄入肥甘食物,容易引起的另外一种损伤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及粪便,这些废物产生的浊气、毒素,会损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加速人体脏器的衰老、面容的损伤。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
(4)怠惰乏力。摄入食物过多,胃肠道消化食物就会耗费大量的气血,人体其他组织反而会营养不良,很多人都有餐后容易困倦的体验,这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体形肥胖、饮食无度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营养充足的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状态,反而呈现出懒惰、倦怠、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是由于人体气血长期聚集在胃肠道消化食物,人体其他部位的脏腑组织气血供应反而不足。
我们告诫人们肥甘厚味吃得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倡导人们控制进食量,但是这不是说让人们无限制地节制,而应掌握一个度。现在社会肥胖的人群也比较多,他们为了控制体重不吃主食、肉食,只吃水果、蔬菜,其结果同样会出现很多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养成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些坏习惯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专家告诫:要想身体健康,就要远离不良的饮食习惯。
(1)饮食无规律。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内分泌异常;晚餐摄入大量的高能食物,过剩的营养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肥胖。可实行一日三餐或四餐制,定时定量,合理分配,遵循“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餐吃少”的膳食原则。
(2)吃饭速度太快。营养专家认为,吃饭速度太快,大脑的食物中枢神经难以控制,往往在进食了过多的热量才发出停止的信号,但此时摄入的热量已远超过人体需要。因此,吃饭应细嚼慢咽,这样既有利于食物与唾液淀粉酶的充分混合,又可以防止进食过多热量,有利于预防肥胖。
(3)喜吃烫的食物。有些人喜欢吃热烫的食物,这种人患食管癌的机会就多。调查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70%~90%的患者喜欢吃70~88℃的烫食。动物试验已证实,对小白鼠用75~80℃的热水连续灌注25天后,其食管黏膜上皮增生、坏死,而后发生明显的癌前期病变。
(4)偏嗜油炸、熏烤食物。长期过量进食油炸熏烤食物,对健康有害。当煎炸温度低于200℃时,杂环胺形成很少,如果煎炸温度超过200℃,煎炸时间超过2分钟,则会形成大量杂环胺。杂环胺随油炸食物进入人体,可损伤肝脏,使生长发育迟缓、生育功能减退,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5)节日吃喝过度。有些人常过分贪恋美酒佳肴,过度饮酒饱食,发生所谓现代文明病——节日“美味综合征”。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脉搏频数、血压增高、上肢麻木、上颌颤抖等一系列症状。
(6)挑食。挑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原则是平衡膳食,应做到荤素多样、粗细搭配、营养丰富、比例均衡的健康饮食。不能只图所好,不求营养,这样的习惯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导致脂肪堆积或虚胖。
(7)经常不停地吃零食。对零食情有独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食物,造成营养过剩而转化成脂肪进而导致肥胖。应少吃多餐,控制零食的摄入;或用水果、高纤维食品替代,逐渐克服喜食零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8)经常在睡觉前吃东西。临睡前吃点心、零食,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超出机体的需要,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储存于体内。因此,为了你的体态美和健康,睡前尽量不要再进食。
(9)“口重”。食入过多钠盐,易使血液中钠离子含量增高,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水肿性肥胖、高血压等疾病。应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肾病等,则更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以低钠饮食为主。
广告模特小于要拍摄一组时尚杂志照片,为了能达到更佳的上镜效果,本来就很瘦的她开始突击减肥。除了每天1小时的强化运动以外,她把三餐改为两餐,并且只吃菜不吃主食,据说这是时尚达人最流行的减肥方法。结果一段时间以后,体重是下去了,但皮肤变得暗淡无光,气色也很差。如此憔悴的小于让杂志编辑和摄影师都大发脾气。
小于可不是特例,现在因为减肥而不吃主食的人非常多。实际上这种方法对健康的伤害是相当大的,最后带给我们的也不是美丽。为什么不吃主食的时髦赶不得?让我们首先从迎粮穴说起。
鼻子旁边有个穴位叫迎香穴,而在嘴巴两旁有个穴位叫迎粮穴。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鼻子是用来闻香味的,而嘴巴是用来吃东西的。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他们觉得吃素就是吃蔬菜。还有些人认为菜是好东西,比饭好吃也比饭有营养,所以“少吃饭,多吃菜”的饮食观念也风行起来。
其实我们祖辈早就给我们指了条明道——“迎粮”,就是说人要多吃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萝卜、土豆等主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现在这不是什么问题,但过去的时候,人们缺衣少食,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并不容易。所以,蔬菜的制作一般都是用水煮煮加点盐,根本谈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种子类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后就香喷喷的,可引起人的食欲,还容易饱腹,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辈们都是用种子类的食物作为口粮,蔬菜只是辅助。
虽然如此简单,那时人们的体质也相当不错,很少生病。
而现在的很多人为了减肥,就尽量少吃主食多吃菜,甚至一点主食都不吃,这是不可取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摄取热量过多而消耗过少造成热量在体内过度蓄积,而产生热量最多的营养成分是脂肪,所以胖人往往在食量过大、吃肉过多而运动过少的人群中产生。单从饮食上讲,米、面等主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并不算多,而往往由副食中的油和肉类中获得。多吃蔬菜不是坏事,但大部分蔬菜要用油烹调才可口,这样不仅容易造成热量蓄积,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容易得病。
按照中国人的体质状况,一个成人每天应当至少吃6两米饭,否则,如果长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菜,极容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肥胖病。即便没有,亚健康也会悄悄袭向你的身体。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少吃饭,多吃菜”的观点,把主食与副食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
《黄帝内经》强调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是很细节的问题。细嚼慢咽只是一种单纯的口腔动作,但并不只是关系到口腔的问题,它对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防治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人们能在吃饭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也是养生之妙道。
我国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都非常看重吃饭时的细嚼慢咽。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明朝郑瑄的《昨非庵日纂》云:“吃饭须细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清代医学家沈子复在其书《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肴品,皆嚼得极细咽下,饭汤勿作牛饮,亦徐呷徐咽。”这些说的都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狼吞虎咽不可取。
现代社会患口腔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与所吃的食品太精细以及“狼吞虎咽”不无关系。而细嚼慢咽则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许多好处。
(1)预防口腔疾病。反复咀嚼可让口腔有足够的时间分泌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还有杀菌作用,可预防牙周病。
(2)增进营养吸收。充分咀嚼让食物变得细小,使之与消化酶完全混合,被分解成分子更小的物质,便于人体吸收。
(3)增强食欲。细嚼慢咽可让人的牙齿和舌头感受到食物的美好滋味,从而对中枢神经产生良好的刺激,产生食欲。
(4)减少胃肠道疾病。通过细嚼慢咽的食物,因在口腔中已对食物做了精细的加工,所以可减少胃肠道加工的负担,有利于胃肠道的健康。
(5)有利于减肥。狼吞虎咽者因血糖值上升较慢,只有在胃中充满食物时才有饱腹感,由于进食太多,必然促使肥胖。
(6)促进血液循环。多咀嚼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咀嚼时,下颌肌肉牵拉该部位的血管,加速了太阳穴附近血液的流动,从而可改善心脑血液循环。
(7)有利于防癌。唾液中含有过氧化酶,可去除食物中某些致癌物的致癌毒性。经过实验发现,唾液腺的分泌物与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接触32秒以上就有分解其致癌毒性的作用。细嚼慢咽使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并与食物中的致癌物充分接触,可以减少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嚼得次数愈多,抗癌作用愈强。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慢食的要求呢?你可以饭前喝水或淡汤以增加饱感,或者多吃耐咀嚼的食品,如红薯条、鱼干、带骨鱼、带刺鱼、鱼头、鸭头、鸡头、螃蟹、牛肉干、甘蔗、五香豆、玉米等。
另外,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要一边看电视、看书一边吃饭,或者边吃边说,这样就会忽略对食物的咀嚼,也会阻碍食物营养的摄入,甚至会导致营养不良。
有人得病了会说是因为吃了“不好”的东西,其实,食物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会吃不会吃而已,一种菜可能你煮了吃就是很健康的,可是你偏偏喜欢腌制的,长期吃下来,可能就会导致癌症,这是食物不好吗?不,这只是因为你吃得不对。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常见食品的正确吃法。
1.鸡蛋
鸡蛋营养全面丰富,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但错误的吃法也会让其营养白白流失。
鸡蛋不可生吃,也不可用热水、热豆浆、热牛奶等冲泡吃。因为这么做根本就不熟,而且鸡蛋里的细菌也没有被杀死。鸡蛋最好的吃法是煮和蒸,这样不仅保存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而且维生素的损失也很小。煮鸡蛋的时候宜用文火,控制火候,以不“流黄”为宜。
还有人爱吃松花蛋,但是松花蛋中含有大量的铅,会造成神经质传导阻滞,引起记忆力衰竭、痴呆症等。人体摄铅过多,还会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不仅易使人患痴呆症,还会使人过早衰老。所以,松花蛋还是少吃为妙。
2.大白菜
白菜是一种对身体非常好的蔬菜,富含大量维生素和对身体有益的纤维素,若要最大限度上保留营养,最好是生吃。可以把白菜用盐腌制一下再吃,时间不超过12小时。或者吃火锅,在开水中涮一下,直接吃营养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另外,吃白菜时,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切白菜时,宜顺丝切,这样白菜易熟。
(2)烹调时不宜用煮、焯、浸烫后挤汁等方法,以避免营养素的大量损失。
(3)腐烂的白菜含有亚硝酸盐等毒素,食后可使人体严重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
(4)大白菜在沸水中焯烫的时间不可过长,最佳的时间为20~30秒,否则烫得太软、太烂,就不好吃了。
(5)白菜在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毒素,所产生的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使人体发生严重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腐烂的大白菜一定不能食用。
3.花生米
花生米俗称“长生果”,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比较高,但是吃法不同,花生米对人体的价值也不一样。那么,怎样吃花生米好呢?
有人喜欢生食花生米,觉得这样最天然。但是,花生在地里生长时,其外壳多被病菌或寄生虫卵污染,生食时很容易受其感染而患各种疾病。如果吃了被鼠类污染的生花生米,还会患流行性出血热。另外,花生米里含有大量脂肪,如果过多生食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因此,最好不要生食花生米。
也有人喜欢吃比较香的炒炸花生米,而花生米经过火炒或油炸以后,其所含的维生素会被炒炸时的高温破坏掉,蛋白质、纤维素和新鲜花生衣也会部分碳化或全部碳化,这样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就很低了。所以,火炒或油炸的花生米也不够健康。
吃花生米最健康的方式就是水煮,水煮花生米能完好地保存其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而且味道非常鲜美,食后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4.土豆
土豆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都比苹果高得多,钙、磷、镁、钾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钾的含量,可以说在蔬菜类里排第一位。其中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有预防便秘和癌症等作用。土豆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土豆丝、土豆泥、土豆饼……那么,哪种吃法更健康呢?
烹调土豆的方式很多,蒸、煮、炒都可以,就是不能油炸。因为油炸过度会让土豆里的淀粉焦煳,产生致癌物质。所以,麦当劳、肯德基里的薯条,还有各种品牌的薯片都是最没有营养的。
还有人做土豆的时候喜欢把土豆皮削掉,其实土豆皮也有丰富的营养,丝毫不亚于土豆,完全可以尝试将土豆连皮吃。
了解了这些,你是否应该对自己吃东西的方式做一个反思呢?看自己是不是总是在用不健康的方式来烹调食物?而这可能就是导致你和家人患上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你了解自己处于怎样的健康状态吗?你会对一些细微的变化给予关注吗?日常生活中经常反省下自己,这对健康是很必要的。你的免疫系统究竟要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喊,你才能听到它的声音?发现症状越早,你就可以越快地采取措施。
下面就是詹妮弗·米克提出的免疫系统遭遇麻烦时的早期警告:
头发:脱发,质地或颜色发生变化、干枯或多油、生长缓慢。
头部:钝痛、活动时疼痛、脸红有烧灼感、眩晕、视物模糊、头昏眼花。
眼睛:眼白发黄、充血、痒、刺痛、暗淡无光、眼球转动时疼痛多泪、视力下降、疲劳。
耳朵:痒、疼痛、耳鸣、听觉失灵、分泌物异常。
鼻子:流鼻涕、痒、疼痛、鼻塞、呼吸困难、嗅觉减退、打喷嚏。
口腔:味觉异常、有异味、舌苔变厚,溃疡、味觉减退、牙龈出血、龋齿、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异常。
脖子:活动时感觉僵硬或疼痛。
喉咙:疼痛、扁桃体肿大。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打嗝、烧心、胀气、疼痛、便秘、腹泻。
肌肉:无力、疼痛、麻木、松弛、紧张、容易受伤。
关节:僵硬、无力、震颤、红肿、疼痛。
皮肤:斑点、皮疹、颜色改变、干燥起皮、小脓疱、新生或改变了的痣或体毛、晦暗、紧绷、红肿,体臭。
指甲:变硬、白斑、灰色、易劈裂。
兴奋度:变低、间歇性改变、不稳定、极度活跃、对食品(如咖啡或其他刺激物)产生依赖。
睡眠:质量差、易惊醒,睡得过沉,睡不着、盗汗、多梦。
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丧失兴趣、健忘。
食欲:贪吃、厌食、易饥饿。
情绪:抑郁、伤感、易波动、易怒,有挫折感、悲观绝望。
1.6大营养素保护免疫力
蛋白质:是构成白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体内只有获得足够的蛋白质,我们的免疫系统才有工作能力。实验证明,蛋白质严重缺乏的人会使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球数目大减,造成免疫功能严重下降。
维生素A:与细胞的完整有关,可帮助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人体含有足够的维生素A,可以增进免疫细胞的活动,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
维生素C:促进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及增强胸腺及淋巴球的能力。此外也是高抗氧化物之一,能抵抗破坏性分子的入侵。
维生素E:可以帮助消除自由基,也可促进抗体产生,以清除过滤性病毒、细菌和癌细胞,而且维生素E能维持白细胞的恒定,防止白细胞细胞膜产生过氧化反应。
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与体内抗体的产生有关,缺乏B族维生素会影响淋巴球的数量及抗体的产生。如B族维生素缺乏时,会引起免疫系统的退化。
矿物质:铁、锌、铜、镁、硒等矿物质。缺铁会降低体内吞噬细胞的能力及活力;缺锌会造成胸腺萎缩,降低消灭细胞的能力;缺铜会影响体内抗体的产生;镁可以改善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硒可减少病毒变形,防止病毒感染,以及提升免疫细胞的能力。
除了这最为重要的6大营养素,叶酸、烟碱酸、泛酸等都和免疫能力有关,若缺乏都会影响免疫功能,因此各类营养素的摄取必须十分充足,才能使我们的免疫系统强壮起来。
2.彩色食物,吃出你的免疫力
自然界中的天然抗癌物质,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多糖类和食用纤维,同时能供给机体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对防止肠癌有积极意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可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还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之成为一个屏障,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组织,保护机体器官。
“如果你想强化自己的免疫系统,那就请多吃胡萝卜、芒果、南瓜、红薯等橙色食品;如果想保护心脏,就多吃葡萄、红酒、李子、黑莓等紫红色的食品。”这是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康宝莱医学委员会主席大卫·赫柏向中国同行推荐的“七色防病食谱”的两项内容。
3.这样吃,势必增强你的免疫力
每天一碗鸡汤: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特别是其中所含的半胱氨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研究证明,喝鸡汤能够预防感冒和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此外,喝鸡汤对感染后加速痊愈也有积极作用。
常吃大蒜、洋葱:大蒜和洋葱对改善体质有良好的作用。大蒜具有杀菌杀毒功能,能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大蒜应生食,因为大蒜中所含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有效成分大蒜素,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失去功效。洋葱也是一种天然的杀菌杀毒食物,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细菌。
饭前吃水果:据免疫学家观察,人在进餐后由于熟食的刺激,会使体内免疫系统造成“狼来了”的错觉,从而调动全身“健康卫士”加强戒备。经常如此,会损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若在饭前1小时吃水果,可以消除熟食的这种不良刺激而保护免疫系统。
生吃蔬菜:蔬菜中含大量干扰素诱生剂,有防病抗癌之功效。但蔬菜的这种有益成分很娇嫩,不耐高温,在高温时即呈不稳定状态,故宜生吃蔬菜。
4.提升免疫力食谱
(1)银耳香菇羹
材料:银耳10克,干香菇6克。
做法:先将香菇煎汁,再将汁以文火熬银耳至黏稠,加冰糖少许。
功效:滋阴润肺、补肾益精,增强免疫力。
(2)奶油蘑菇汤
材料:蘑菇300克,猪瘦肉、牛奶、面粉各少许,猪油、盐、葱、料酒、鸡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肉切成小丁,放到锅内煮,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葱、料酒,用微火煮烂;锅置火上,烧热放猪油,油热放入面粉用微火炒黄,炒出香味时,把煮烂的肉连汤分三次倒入锅内,搅拌成糊状;将蘑菇连汤和牛奶分2~3次倒入锅内,加盐、鸡精即可。
功效:此汤营养丰富,且易于吸收。
(3)茯苓山药肚
材料:茯苓50克,山药20克,猪肚25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猪肚洗净,纳茯苓、山药于猪肚内,扎紧肚口,淋上料酒,撒上食盐,加水炖烂,去药渣,将猪肚切片,调味服食。
功效:可健脾益肾,适用于脾虚精亏,性交不射精、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等。
(4)番木瓜粥
材料:番木瓜5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木瓜洗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木瓜、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可利湿消肿,适用于水肿、腹泻、肥胖病等。
(5)枸杞肉丝
材料:枸杞子100克,青笋150克,猪瘦肉2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猪肉丝洗净、切丝、勾芡;青笋洗净、切丝;锅中放入大油烧热后,下肉丝、笋丝。烹入料酒,加白糖、食盐、味精炒匀,再下枸杞,翻炒数次,淋入芝麻油,炒熟即成。
功效:可阴阳两补,适用于阴阳两虚之身,肢体乏力,视物模糊,头目眩晕等。
走在街上,我们无意中会发现现在的胖人真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那些中年的男女很多都是大腹便便,这难道只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吗?其实,肥胖的最大原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吃了不该吃的、吃的时间不对、吃得太多,这些不健康的膳食习惯都会让你越来越胖。
恶习一:三餐不正常,有一顿没一顿。
早晨赖床,11点钟才吃早餐,到了中午当然不饿,两三点再吃,或者一直到晚上才吃一天中的第二顿饭,晚上夜生活丰富,又狂吃夜宵。
对策:调整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三餐规律进食,睡前3小时不要吃东西,实在饿时可以吃个苹果或喝杯牛奶充饥。
恶习二:总是习惯在外面就餐。
不喜欢自己下厨,觉得餐馆里做的东西更好吃,所以,几乎一天三顿都要在外面吃,实在不愿出去的时候就叫外卖。
对策:想想餐厅里的卫生状况吧,自己学做几个拿手的饭菜,享受一下制作美食的过程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情趣啊。
恶习三:偏爱垃圾食物。
明明知道鸡排、薯片、汉堡 这些是垃圾食物,但就是喜欢吃,戒不掉,还觉得是无上的美味。
对策:想象常吃这些高热量,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会变成像面包一样可怕。是不是觉得应该警惕自己一下,还是忍一“食”风平浪静的好。
恶习四:为了怕浪费食物,吃饱了还继续吃。
节俭是一种美德,虽然已经吃得很饱了,但是剩下倒掉总是觉得过于浪费,还是勉强吃下去吧。
对策:大家都知道吃七八分饱对身体是最好的,所以做饭的时候尽量少做一些,就算是做得多剩下了,也不要硬塞到肚子里去。
恶习五:看到别人吃就会想吃。
常常看到别人吃东西就会想吃,明明不饿但就是嘴馋,吃得多又动得少,无形中身材也就越来越宽。
对策:嘴馋绝对是破坏身材的最大杀手,实在想吃东西的时候就吃点水果吧,或者是高纤苏打饼干,千万不要吃容易发胖的薯片和巧克力等。
恶习六:不论何时何地,对食物来者不拒。
不论是看电视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看书的时候,还是无聊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总觉得手上一定要拿点东西吃心里才会踏实和平静。
对策:培养专心做事的习惯很重要,这样就不会总是惦记着吃东西,或者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想着赶快完成手边的事就犒劳自己一下,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就会过去,想吃东西的感觉也就不那么强烈了。
恶习七:不爱喝水,渴了就想喝饮料。
觉得白开水难以下咽,渴了就想喝饮料,吃饭的时候也要旁边放瓶饮料才能吃得有滋味。
对策:随身带一瓶水,慢慢培养自己喝水的习惯。实在想喝饮料的话,就以无糖绿茶、乌龙茶、牛奶或优酪乳来取代可乐、珍珠奶茶等热量高的饮料。茶类饮料解渴之余还可抗癌,除口臭和去油腻,但前提必须是无糖的;喝牛奶可增加钙质摄取;而优酪乳会给身体增加很多有益的菌群。
这些膳食的坏习惯,看看你有多少呢?如果有的话,赶快改正吧,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身材会变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