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分权来制权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被传为千古佳话,但这用才背后隐藏的集权与分权的辩证关系更能警策后人。

齐桓公在任命管仲之前曾经征求臣下的意见,让同意的人站左边,不同意的人站右边,唯独东郭牙站在中间。齐桓公不解,问之,东郭牙说:“您认为管仲具备平定天下的能力与成就大事的决断力,还不断增扩他的权限,难道您不认为他也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吗?”

齐桓公沉默了一会儿,最后点头。于是,他便任用鲍叔牙等人牵制管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

首先,管理者要有分权意识,要像齐桓公那样敢于分给管仲等人以相当的权力。事实表明,管理说到底是用人成事的艺术,管理者只有善于发现贤能之士而授之以权,使之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其次,在分权的过程中,要防止集权现象的产生。管理者应深刻明白,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就必然产生腐败,设法在下属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以防止少数人专断和产生腐败现象。

当今,是一个讲究分权制衡的时代,为了防止权力腐败,任何人的权力都必须接受监督和制约。不过,人类社会演绎到现在已经不同于千百年前的专制王权,所以权力制衡是必要的,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某些人的个人专断和权力变异,而不是为了巩固上级领导的权力,更不是统治者所推崇的那种分权治下的权术。

中国行政制度自古就十分重视分权制衡的必要性。

秦汉时,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同为宰相。丞相总领百官,处理万机,为国家最高行政首长;太尉掌军事,一般由皇帝亲自兼任,或缺而不授;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和监察。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分立。丞相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上听命于皇帝,下有御史大夫监察弹劾。而且丞相又分为左右,因此,丞相要受到诸多牵制。太尉负责国家军事,废置无常,掌管武官的选授和考核等,但无调兵权。御史大夫地位比丞相、太尉要低得多,但可以监察文武百官,纠弹丞相、太尉。

这种互相牵制的艺术固然可以使权力均匀分散,让重要权力集中于中央、君主,然而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多设官吏会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响行政效率。而且多设官吏,正职之外又设副职、监察官来互相监督牵制,以禁止别人以权谋私;如果副职、监察官也想以权谋私,谁又来禁止他们呢?再派人牵制副职、监察官,势必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因此,分权制衡要有目的,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安插牵制职位,防止陷入类似于北宋末因冗员过多而不得不变法改革的困境。

要驾驭好集权和分权这两把剑的确并非易事。管理者可以参考松下幸之助的一些管理办法:

分散与集中结合得比较紧密。一方面,松下公司的事业部,是权、责、利相统一的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事业部的部长被授予公司总经理那样的大部分权力,在产品开发和人、财、物与供、产、销等方面都有自主权。另一方面,事业部又要接受总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严格考核。

松下幸之助灵活地运用这个事业部的制度,不断地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集权和分权进行合理的调整。

有了良好的组织机构,还需辅以合理的责任制,使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使领导系统的整体功能建立在合理的、明确的职务分工、责任分工、权力分工和合理的利益分配基础之上,这样有利于克服职责不清、功过不分、不讲效率的现象,有利于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o43dockeLashrP7rv0MCADQSlJVnfArWEQnjtTuOrS2BepQz1Oyupx9f25QQxl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