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地球在转动

伽利略
演讲词档案

演讲者:伽利略(1564~1642)

演讲时间:1632年

演讲者身份: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伽利略像

昨天我们决定在今天碰头,把那些自然规律的性质和功用谈清楚,并且尽量地谈得详细一点。关于自然规律,到目前为止,一方面有拥护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立场的人提出的那些,另一方面还有哥白尼体系的信徒提出的那些。由于哥白尼把地球放在运动的天体中间,说地球是像行星一样的一个球,所以我们的讨论不妨从考察逍遥学派攻击哥白尼这个假设不能成立的理由开始,看看他们提出些什么论证,论证的效力究竟多大。

在我们的时代,的确有些新的事情和新观察到的现象,如果亚里士多德现在还活着的话,我敢说他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我们从他自己的哲学论述方式上,也会很容易地推论出来,因为他在书上说天不变等等,是由于没有人看见天上产生过新东西,也没有看见什么旧东西消失。言下之意,他好像在告诉我们,如果他看见了这类事情,他就会作出相反的结论;他这样把感觉经验放在自然理性之上是很对的。如果他不重视感觉经验,他就不会根据没有人看到过天有变化而推断天不变了。

如果我们是在讨论法律上或者古典文学上的一个论点,其中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问题,那么也许可以把我们的信心寄托在作者的信心、辩才和丰富的经验上,并且指望他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能使他把他的立论讲得娓娓动听,而且人们不妨认为这是最好的陈述。但是自然科学的结论必须是正确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讨论时就得小心,不要使自己为错误辩护;因为在这里,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他碰巧找到了真理,那么一千个狄摩西尼和一千个亚里士多德都要陷于困境。所以,辛普利邱,如果你还存在着一种想法或者希望,以为会有什么比我们有学问得多、渊博得多、博览得多的人,能够不理会自然界的实况,把错误说成真理,那你还是断了念头吧。

作者简介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1581年,17岁的伽利略进入著名的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在比萨大学,伽利略并没有认真学医,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学习上。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塔上给人们演示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在比萨塔实验后,伽利略名声大振,被聘为帕多瓦大学的数学教授。他在帕多瓦大学从事了18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力学、热学、光学等进行了探索。1609年,他成功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发现写成《星际使者》一书。该书在意大利引起巨大反响,得到许多科学家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一些保守学者的猛烈抨击。1616年,罗马教廷审讯伽利略,要他放弃关于地球和星宿异端学说。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其最著名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他在书中用大量科学事实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遭到罗马教廷的迫害。1633年,受到不断迫害的伽利略,被迫公开声称反对哥白尼学说,他的余生一直处于囚禁状态。1642年1月8日,78岁的伽利略停止了呼吸。

亚里士多德承认,由于距离太远很难看见天体上的情形,而且承认,哪一个人的眼睛能更清楚地描绘它们,就能更有把握地从哲学上论述它们。现在多谢有了望远镜,我已经能够使天体离我们比离亚里士多德近三四十倍,因此能够辨别出天体上的许多事情,都是亚里士多德所没有看见的;别的不谈,单是这些太阳黑子就是他绝对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比亚里士多德更有把握地对待天体和太阳。

某些现在还健在的先生们,有一次去听某博士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演讲,这位博士听见有人把望远镜形容一番,可是自己还没有见过,就说这个发明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来的。他叫人把一本课本拿来,在书中某处找到关于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白天可以在一口深井里看得见的理由。这时候那位博士就说:“你们看,这里的井就代表管子;这里的浓厚气体就是发明玻璃镜片的根据。”最后他还谈到光线穿过比较浓厚和黑暗的透明液体使视力加强的道理。

实际的情形并不完全如此。你说说,如果亚里士多德当时在场,听见那位博士把他说成是望远镜的发明者,他是不是会比那些嘲笑那位博士和他那些解释的人,感到更加气愤呢?你难道会怀疑,如果亚里士多德能看到天上的那些新发现,他将改变自己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著作,使之能包括那些最合理的学说吗?那些浅薄到非要坚持他曾经说过的一切话的鄙陋的人,难道他不会抛弃他们吗?怎么说呢?如果亚里士多德是他们所想象的那种人,他将是顽固不化、头脑固执、不可理喻的人,一个专横的人,把一切别的人都当作笨牛,把他自己的意志当作命令,而凌驾于感觉、经验和自然界本身之上。给亚里士多德戴上权威和王冠的,是他的那些信徒,他自己并没有窃取这种权威地位,或者据为己有。由于披着别人的外衣藏起来比公开出头露面方便得多,他们变得非常怯懦,不敢越出亚里士多德一步;他们宁可随便地否定他们亲眼看见的天上那些变化,而不肯动亚里士多德的一根毫毛。

1633年4月,伽利略站到了被告席上,但他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对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作了调和的阐述:一种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思想基础上的托勒密学说,另一种是有争议的哥白尼理论体系学说。

作品赏析

这篇演讲重在说理,浓烈的理性色彩是其显著特点。伽利略演讲成功的根本在于他抓住了要害,就是“如果亚里士多德活着,会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他首先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提炼了其认知方法:“把感觉经验放在自然理性之上。”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角度,既然亚里士多德采用这样的认知方法,并且是科学的,那么就可以拿来说明目前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伽利略还指出了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认知方式上的必然区别,他坚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而盲目信奉亚里士多德的具体学说的教条者则并没有实际上继承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的认知方法和科学的态度。伽利略从各个角度反复论证,并且重要论述了他对亚里士多德人品和学品的认识,坚信即使亚里士多德,如果他还活着,也会在科学事实面前改变自己的观点。

伽利略的书房

这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科学研究,他自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思考能力、制作和观察能力,在这间有些简陋的书房内,伽利略完成了他一生中的许多重要发现,室内的诸多摆设显示了他知识的多元化。 LKJQSnVSmaMSPS1QH/MU3n08v7571Zw1+2rQaPlT2uVV/W+vMDobm1hTaJTSE4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