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夫妻过春节应该去谁家

通过前面的很多例子,我们已经知道,有的博弈中存在多个“纳什均衡”。比如“囚徒博弈”中,如果罪犯甲选择的是坦白,罪犯乙的最优策略也是选择坦白,那么这个时候两人的策略会形成一个“纳什均衡”;当罪犯甲选择不坦白的时候,罪犯乙的最优策略也是不坦白,这个时候两个人的策略也将会是一种“纳什均衡”。两个“纳什均衡”中,有一种是好的均衡,有一种是坏的均衡。两个罪犯都选择坦白,得到的结果是(8,8),每人坐8年牢;而两个罪犯都不坦白,结果将是(1,1),每人坐1年牢。这两个“纳什均衡”中,相对于罪犯来说,前者是坏的“纳什均衡”,后者是好的“纳什均衡”。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种多个“纳什均衡”同时存在,但又没有优势和劣势之分的情况。夫妻春节该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正是这类博弈的代表。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近些年,随着独生子女都开始工作和结婚,一个棘手的问题便显现了出来,那就是春节该回谁家过年。每当到了年底,这个问题便会被人提出来热议,甚至有的小夫妻还为此争得头破血流。

刘冬和小台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春节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也是他们逃不过的一个选择。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刘冬家在山东,而小台家在广西。刘冬希望春节能回山东过年,而小台则希望回广西陪父母一起过春节。以前还没有结婚的时候都是各回各家,但是现在已经结婚了再分开两人还都有些不舍。再说,刘冬还想让家里的亲朋好友见一下自己的媳妇,而小台则想,刘冬从来没有去过她家,也应该认认门了。就这样,两人间展开了一场博弈。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这场博弈,我们将其中的一些感情因素量化。假设,小台陪刘冬回山东过年,小台的满意度为5,刘冬的满意度为10;如果刘冬陪小台回广西过年,刘冬的满意度为5,小台的满意度为10;如果两人各回各家,则每人的满意度都为5,两人分别去对方家过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满意度用X表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场博弈的矩阵图:

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刘冬选择回山东过年,小台的最优决策是跟随他一起回山东过年;而如果小台选择回广西过年,刘冬的最优决策是随她一起去广西过年。去对方家过年,两人的满意度之和为15,而选择分别回自己家过年,满意度之和只为10。因此这场博弈中同时出现了两个“纳什均衡”:(10,5)和(5,10),并且两个“纳什均衡”没有哪个是具有绝对优势,总有一方要作出一些牺牲。

那么这场博弈的最佳结局是什么呢?我们经过分析得出,博弈的结果取决于谁更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谁甘愿作出牺牲。比如小台坚持要回家,非常坚决,则最好的结局便是刘冬陪她去广西,要不然的话就只能是(5,5)的结局。而若是一方甘愿牺牲,主动选择去对方家过年,放弃回自己家过年,那么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纳什均衡”的定义中说,当双方的策略达成一种“纳什均衡”之后,任何一方改变自己的策略都将会降低收益。在这个例子中,小台跟刘冬回山东过年是一种“纳什均衡”,如果此时小台突然决定不去山东了,而是回广西过年,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如果两人分开,则结局就是(5,5),但是如果刘冬跟随小台回广西的话,结局就会变成(5,10)。因此,如果一方突然反悔了,另外一方最好的选择是也改变自己原先的打算。

以上这些模式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理论上的启示,如果你非要问是该刘冬陪小台回广西,还是该小台陪刘冬回山东,那就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是看丈夫更宽容一点,还是妻子更贤惠一点,每个家庭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若是做丈夫的更疼爱妻子一些,便会陪妻子回家过年;若是妻子更体贴丈夫一些,便会陪丈夫回家过年。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不止有一个“纳什均衡”,但是这些均衡之间没有绝对的优势、劣势之分,尤其是类似于上面例子中这种与亲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时候。这种博弈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协调,或者可以称之为讨价还价。后面章节会专门讲到博弈论中的讨价还价问题,也就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再者,如果不能实现最大利益,也要退而求其次,总比什么都得不到要好。

从1994年开始,诺贝尔经济学奖屡屡颁给博弈论研究者。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归根结底是博弈论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总能把事情变得简单和清晰,并能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也就是它对现实问题超强的解释能力。对于普通人,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博弈论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教会你“策略化”思维。

比如如果你渴望让自己的年薪再增加5万元,你该如何向老板表示呢?是当面跟他说,还是发封邮件?似乎这些方法都不稳妥。直接提出来的话,如果老板否决了你,认为你的工作能力没有达到这个工资水准,那就会弄得十分尴尬。如果发邮件又显得不太正式。这个时候你需要用策略化的思维想一下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和最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想让老板加薪,就得让老板相信他多付出5万块钱的薪水肯定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效益。那怎样才能证明给他看呢?长期的方法就是好好工作,用实力证明自己;短期的方法是你要传达给老板一个信息,有其他公司认可你的能力,他们愿意多出5万元薪水邀请你去他们那里工作。当然这个消息不是你传达给他,而是让他从其他渠道获得。这个时候,他就会重新考虑你的价值,考虑是否给你加薪。

过年回家如何抉择

春节的时候,谁都想回到自己的家和父母一块过年。在结婚前可以回各自的家,可是结婚后,过年回谁家成了很多人无法逃避的选择难题。

而且要求加薪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最好选择在一些特殊的日期,比如进公司工作几年整,或者刚刚负责完成一个项目,并且成绩不错的时候。这样老板在考虑是否加薪的时候,就会想某某工作几年了,也该加薪了;或者,某某的工作能力还不错,刚刚结束的这个项目就是个证明。这样会增加加薪的可能性。

如果直接提出加薪,结果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成功,双方皆大欢喜。

一种是不成功,双方都会感到尴尬。

用第二种方法委婉地传达自己可能会跳槽的消息,迫使老板加薪,也可能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成功,双方皆大欢喜。

一种是不成功,双方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一切如旧。

对比来看,第二种方法比较有效,即使没有加薪也不会与老板之间关系搞僵。主动要求加薪,不如让老板主动给你加薪。不过这需要你动一下脑子,运用一下策略。

有效的策略、策略化的思维不能保证你在每次博弈中都取得胜利,但是会增加你取胜的机会,或者让你在逆境中获得转机,即使是在失败中,也会让你将损失降到最低,不至于一败涂地。

生活是一场博弈,每个人也是一场博弈,是一场与命运抗争的博弈。失败、挫折、困难,这都是需要你面对的障碍。你是愿意避开它们,一生碌碌无为,平庸地度过呢,还是战胜它们,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贝多芬用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他曾经说过:“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使我屈服。”

在此,博弈论给我们在生活中的启示有三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还有学会策略化思维。但是,博弈论给我们的帮助,对我们的影响远不止这三点,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很多。总之,学会博弈论,会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vUgp2rvECX719xNOp+aD7IwcuOHWF/zhkP6nXofq8y3/2JJ8UaolPqn3Sv4117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