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毫无例外地把人类居住的地球看成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有名的“地心说”。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提出了“日心说”向“地心说”挑战。经过长时间艰苦的努力,哥白尼的“日心说”才逐渐占了上风,取得了这场争论的胜利。“日心说”的主要贡献是把地球降为一颗普通行星,而把太阳作为宇宙中心天体。到18世纪,赫歇尔又进一步指出,太阳是银河系中心。到20世纪,卡普利批驳了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的说法,他把太阳流放到银河系的悬臂上,认为太阳离银河系中心有几万光年之遥。

当太阳“离开银心”之后,谁坐镇银河系的中心就成了天文学家特别关注的大问题。因为,银心距离人类并不算太遥远,理应把它的“主人”搞清楚。但是,由于银心处充满了尘埃,对银心的观测并不容易,要想透过这层厚厚的面纱,看清银河系中心的真相,实在不容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观测银河系的手段也在不断改进,人们对银心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方法主要是接收尘埃无法遮挡的红外线和射电源,然后再对之进行分析研究。就像医生测人体心电图一样,天文学家们从红外线和射电波送来的大量有用信息来观测银河系的内部结构。

银河系的自转原理示意图

银河系并不是匀速自转的,其速度受各方面引力的影响各不相同,位于猎户臂中的太阳就是一个高速运行着的天体。

最先接收到银心射电波的科学家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詹斯基。

由于银心核球的红外线和射电波信号很强,詹斯基认为,它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恒星密集核心,而很可能是质量极大的矮星群。1971年,英国天文学家提出了这样的假设:核球中心部有一个大质量的致密核,或许还是一个黑洞,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00万倍。这种假设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核球中心真有一个黑洞,那么银心应有一个强大的射电源。于是,天文学家们开始了对银心射电源的探测。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探测到以每秒20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心运动的气体流,这种气体流离中心越远速度越慢,他们估计这是银心黑洞射电源的影响造成的。另一些美国天文学家也宣布探测到银心的射电源,这说明银心可能是一黑洞。

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前苏联的天文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证明银心是黑洞的证据不足,并提出了另一种假设:银心可能是恒星的诞生地,因为其中心有大量的分子云,总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万倍,温度为200~300K。

由于天文学家对于银心是否为黑洞的问题争论不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天文学家海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一对质量与太阳相当的双星从黑洞旁掠过时,其中一颗被黑洞吸进后,另一颗则以极高速度被抛射出去。这个判据得到了天文学家们的认同。但经过计算,根据掠过黑洞表面的距离,这样的机会并不大。海尔斯的判据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但不失为一条探测的路子。然而,要最终搞清楚银心的构成大概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星际介质

在广袤的太空中,这些星际尘埃占了星系总质量的10%,剩下的空间中有足够的气体,形成200亿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这个尘埃和气体的混合物,就是星际介质。它一直在不断地翻腾,产生新的恒星并且吸收消亡恒星的剩余物质。消亡恒星返还的物质和它们形成时的物质有些微妙的不同。因此,星际介质的组成也在不断变化。

银心射电图片

这一射电望远镜所呈现出的银心的射电,覆盖了一个跨幅约450光年的区域。在图片中心的下方就是人马座A复合体(白色的明亮块),而弯曲的特征区就是弧弦,图左上端是人马座B2的巨型分子云。

知识链接

关于银河的神话

世界各地有许多创造天地的神话围绕着银河系发展出来。

在东亚,人们相信在天空中群星间的雾状带是银色的河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河。

Akashaganga是印度人给银河的名称,意思是天上的恒河。

依据希腊神话,银河是赫拉发现宙斯以欺骗的手法诱使她去喂食年幼的赫尔克里斯而溅洒在天空中的奶汁。另一种说法则是赫耳墨斯偷偷将赫尔克里斯带去奥林匹斯山,趁赫拉沉睡时偷吸她的奶汁,而有一些奶汁被溅入天空,于是形成了银河。

在芬兰神话中,银河被称为鸟的小径,因为他们注意到候鸟在向南方迁徙时,是靠银河来指引的,他们也认为银河才是鸟真正的居所。现在,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项观测是正确的,候鸟确实在依靠银河来引导,在冬天才能到温暖的南方陆地居住。即使在今天,芬兰语中的银河依然使用Linnunrata这个字。

在瑞典,银河系被认为是冬天之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冬天的银河是一年中最容易被看见的。

古代的亚美尼亚神话称银河系为麦秆贼之路,讲述有一位神祇在偷窃麦秆之后,企图乘一辆木制的运货车逃离天堂,但在路途中掉落了一些麦秆。 Vb7yFGLgjqdGkSdjXLghYm1JxWkR5hytWXIgoQo65tEspa+wYeSjswx91aRBq+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