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战篇

【导读】

本篇论述了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依赖关系,阐明了速胜之利及久战之害,全面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这一速胜思想,并提出了“因敌于粮”以及奖励士卒、优待俘虏等原则,以使自己“胜敌而益强”。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 ,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 ,宾客之用 ,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 ,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 ,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注释】

①驰车千驷(sì):战车千辆。驰车,快速轻便的战车。驰,奔走。驷,原指同一车套四匹马,这里作量词,即辆。

②革车千乘(shènɡ):重车千辆。革车,又叫守车、重车,是专门用于运送粮食和器械的辎重车辆。乘,辆。

③带甲:穿戴盔甲的士兵,这里泛指军队。

④千里馈粮:辗转千里运送粮食。馈粮,运送粮食。馈,供应、运送。

⑤内外:这里泛指前方和后方。

⑥宾客之用:指与各诸侯国使节往来所花的费用。

⑦胶漆之材:指制作和维修作战器械所需的物资材料。胶漆,是制作、保养弓矢器械的材料。

⑧车甲之奉:指保养、补充武器装备的开销。车甲,车辆盔甲。奉,同“俸”,费用、花销。

⑨举:出动。

⑩用战也胜:指在战争耗费巨大的情况下用兵,就要求速战速胜。

⑪力屈:力量耗尽。屈,竭尽、穷尽。

⑫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的经济就会发生困难。暴,暴露。

⑬屈力殚(dān)货:力量耗尽,财力枯竭。殚,枯竭。货,财货、财力。

⑭弊:疲困,危机。

⑮巧:巧妙,工巧。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其规律是要出动轻型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跋涉千里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用度,接待使节来宾的开支,胶、漆一类作战物资的供应,保养、补充武器装备的花销,每天的耗费多达上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这样庞大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战速胜,时间一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会使力量消耗殆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造成国家财力的紧张。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国力耗尽、财力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就会乘此发兵进攻,到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收拾残局。所以,在用兵上只听说过有讲究战术简单而追求速胜的,没见过有讲究战术技巧而将战争拖得很久的。战事旷日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就没有过。所以,不能完全了解用兵害处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益处。

【原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 ,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 ,甲胄矢弩 ,戟楯蔽橹 ,丘牛大车 ,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 ,当吾二十钟;秆一石 ,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释】

①籍:本指名册,这里作动词,指征集兵员。

②载:运输、运送。

③取用于国:指武器装备等从国内取用。

④因:依靠。

⑤国之贫于师者远输:因为用兵而导致贫困的国家,远途运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师,军队。

⑥贵卖:意思是物价飞涨。

⑦急:这里有加重的意思。丘役:军赋。丘,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一丘为一百二十八家。

⑧中原内虚于家:国内百姓的家因为远途运输而变得贫困、空虚。中原,这里泛指国内。

⑨破车:战车破损。罢(pí)马:战马疲敝。罢,同“疲”。

⑩甲胄(zhòu)矢弩:泛指装备战具。甲,铠甲。胄,头盔。矢,箭。

⑪戟(jǐ)楯(dùn)蔽橹(lǔ):泛指各种攻防兵器。戟,古代一种兵器的名称。楯,同“盾”。蔽橹,攻城时用作屏蔽的大盾牌。丘牛大车:指辎重车辆。

⑫丘牛:从兵役中征集来的牛。

⑬钟:容量单位,每钟相当于六十四斗。

⑭(qí)秆:泛指牛、马等牲畜的饲料。同“萁”,豆秸。秆,禾茎。石(dàn),古代容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⑮取敌之利者,货也:想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财物,就要先用财货来奖赏士卒。利,财物。货,财货,这里指用财货进行犒赏,以调动官兵杀敌的积极性。

⑯生民:泛指民众。司命:星宿名,传说中主死亡,这里喻指命运的主宰。

⑰主:主宰。

因粮于敌。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一再征集兵员,不多次运送粮草;武器装备等从国内取得,粮草则在敌国解决,这样,军队的粮食供应就得到满足了。

国家之所以会因为用兵而变得贫困,远途运输是重要原因,远途运输就会使百姓陷于贫困。临近军队的地区物价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百姓财力枯竭,百姓财力枯竭,就更加急迫地征收赋税。国力耗尽,财政枯竭,国内就会家家空虚。百姓的财力,将会耗去十分之七;政府的财力,由于车辆破损、战马疲惫,装备、兵器、战具的补充以及辎重车辆的征调,要耗去十分之六。

所以,明智的将帅务求在敌国就地解决粮食的供给问题。消耗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国一石饲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饲料。

要想使士兵奋勇杀敌,就要激发他们同仇敌忾的勇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用财货奖赏士卒。因此在车战中,缴获战车十辆以上,要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士兵,并且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混入自己的战车编队之中。对于俘虏,要善待和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的力量更加强大。

所以用兵贵在速胜,而不宜旷日持久。

所以精通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实用谋略】

诸葛亮陇上抢割新麦

古代生产力落后,军事物资相对而言比较匮乏,将领都会尽量降低本国资源的消耗,而想方设法从敌人手中夺取粮食,来保障我军的粮草供应和需求。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展示了何谓“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四出祁山,继续进行伐魏大业,司马懿率张郃、费曜等大将迎战,两军就此展开了对峙。

诸葛亮兵至祁山后,发现魏军早有防备,便对众将说:“孙子曰:‘重地则掠。’深入敌人的腹地,就要掠取敌人的粮草来补充自己。现如今,我们长途远征,粮草供应不上,但据我估计,陇上的麦子已经成熟,我们可以秘密派兵去抢割陇上的麦子。”计议已定,诸葛亮便留下王平、张嶷等人守卫祁山大营,亲率姜维、魏延等部将直奔上邽。

诸葛亮陇上抢割新麦。

这时,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却不见蜀军出战。司马懿心中疑惑,又得到消息说有一支蜀军径往上邽而去,立刻恍然大悟,急忙引军去救上邽。

诸葛亮火速赶到上邽后,驻守上邽的魏将费曜领兵出战,姜维和魏延皆是当世勇将,他们将费曜打得大败。

趁此机会,诸葛亮命令手下三万精兵手执镰刀、驮绳,抢在司马懿大军到来之前,把陇上的新麦全都收割掉了,然后运到卤城打晒。

司马懿棋差一招,失去了陇上的新麦,心有不甘,于是和副都督郭淮引兵前往卤城,打算偷袭蜀军,趁乱夺回新麦,最好还能生擒诸葛亮。

而诸葛亮对此早有防备,他让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将各带二千人马,埋伏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中。等到魏兵抵达卤城城下时,只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蜀军主力趁势从城内杀出。司马懿在部将的护卫下拼死力战,总算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大营。

名家论《孙子兵法》

自从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凡国家遇有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议于明堂,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这种活动,在本质上是制定克敌制胜的方略,也就是曹操所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孙子正是在这种大量长期的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因形就势,加以概括,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的“庙算”概念。

——于泽民

萨尔浒大战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充兵力。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称为“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朝。

第二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临阵怯战,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共计三十余万口。明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兵遣将,才集中了十万人马。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为了扩大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全局。

努尔哈赤发展生产,扩充兵力。

那时候,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六万多。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害怕,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主意。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别怕,管他几路来,我就是一路去。”

经过侦察,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是明军主力,且其已经从抚顺出发打了过来,努尔哈赤就集中兵力,先对付杜松。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名将。从抚顺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松想抢头功,不管气候恶劣,急急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军心动摇。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部,杜松从马上栽下来就死掉了。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马先覆灭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地方,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吓得急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镇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竟是两路人马覆灭的坏消息,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的厉害,遂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立刻停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便急忙撤退。山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兵士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践踏,也死了不少人。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经深入到后金军阵地,各路明军失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刘铤军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与之硬拼,于是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达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被砍伤,终于倒下被俘。

这场战役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刘铤寡不敌众。

名家论《孙子兵法》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也是战争中的一种实践活动。战略概念则是对这种社会实践的抽象和概括,是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即形成战略理论的时候才出现的。在我国,孙子首先赋予战略以明确的概念——“庙算”。

记载西周及其以前战争的残存文献,已经反映出当时就有对战争全局的谋划,但都属于个别的、经验型的认识,所以还不可能有高度概括战略活动的概念。

春秋战国初期,是我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理论大发展时期,战略理论也比较系统地形成了。其重要标志是《孙子》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论”的问世和第一个战略概念“庙算”的提出。

之所以说“庙算”是战略概念,理由之一,它是对古代战略决策的实践活动的抽象和概括。理由之二,它具备战略的基本内涵。理由之三,古代的兵论始终把“庙算”置于战略地位。理由之四,“庙算”的使用具有普遍性。

以“庙算”表达战略是先秦的时尚。秦汉以后在庙堂里谋划战争这种陈旧的形式逐渐被打破你,人们开始寻求新的表达方式。那就是首先甩掉“庙”,再以“略”取代“算”,又在“略”前冠之以“兵”。因此“兵略”就成了秦汉时代的战略概念。当时的两部兵书《淮南子·兵略训》和《三略》就是这样处理的。西晋以后一些史学家和兵著者又把“兵略”改为“战略”,如西晋司马彪著有《战略》、北周隋初有《战略》二十六卷,等等。

——于泽民

吴楚柏举之战

关于“兵贵胜,不贵久”这一基本战略思想,孙子本人在公元前506年的吴楚柏举之战中为我们做出了最恰当的示范。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他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立志要称霸天下。他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任用了伍子胥、孙武等杰出人才,吴国的国势因此而蒸蒸日上。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先后灭掉了依附于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之后,阖闾听从了伍子胥和孙武的建议,没有接着深入攻打楚国,而是采取分兵多路,轮番侵扰楚国的策略。楚军一年到头疲于应付吴军的肆意侵扰,搞得人困马乏,国力虚弱。

公元前506年,楚国令尹囊瓦率军围攻已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蔡国于是向吴国求救。吴国便打着兴师救蔡的旗号,由吴王阖闾亲自挂帅,孙武、伍子胥为大将,倾全国三万水陆之师直趋蔡境。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

当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另一小国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二军行列。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溯淮水浩荡西进。在淮水中行进一段路程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直插楚国纵深腹地。伍子胥不解其意,便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回答说:“用兵作战,贵在神速。要做到出敌之不意,攻敌之不备。逆水行舟,行进缓慢,吴军优势难以发挥,而楚军则有时间加强防备,这样就难于攻破他们。”伍子胥听完,连连点头称是。就这样,孙武挑选了三千五百名士卒作为前锋,身披坚甲,手执利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道险关,挺进到汉水东岸。

楚昭王得知吴军已经抵达汉水东岸,急派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戍,倾全国兵力,赶至汉水西岸,与吴军对峙。左司马沈尹戍向令尹囊瓦建议:由囊瓦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正面设防。而他本人则率部分兵力迂回到吴军的侧后,毁其战船,断其归路。而后与囊瓦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这本是楚军击败吴军的上策。囊瓦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可是沈尹戍率部出发之后,囊瓦担心沈尹戍抢了战功,于是在沈尹戍还未到达指定位置的时候,便传令三军,渡过汉水,主动向吴军发起进攻。

楚军的主动出击,正中了吴军的下怀。吴军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边撤边与楚军作战,在从小别(在今湖北汉川东南)至大别(今湖北境大别山脉)的这一段距离里与楚军三次交战,三战三捷,最后在柏举与楚军决战。由于楚军此时已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再加上上下异心,结果在此战中被吴军一举击溃,囊瓦弃军逃往郑国。楚左司马沈尹戍得知囊瓦主力溃败,急率本部兵马赶来救援。吴军先锋夫概部在沈尹戍部突然进击之下,损失惨重。吴军主力赶到后,孙武指挥部队迅速将沈尹戍部包围。尽管沈尹戍左冲右突,拼命厮杀,但始终无法冲出包围,无奈之下,沈尹戍命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楚王。柏举之战以吴国的胜利而告终。

孙武弃舟登陆。

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役。在柏举之战中,孙武以区区三万兵力击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光辉战例。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子曾赞道:“有提九万之众,而天下莫能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武子也。’”(《尉缭子·制谈篇第三》)由此可见,孙武及其《孙子兵法》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并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

【商业案例】

卡西欧和夏普的“以速取胜”之道

卡西欧公司一贯奉行的生产与行销策略是:“在产品成长期赚钱,而不是在成熟期赚钱!”

每当新产品上市后没多久,公司就尽量把价格压低,然后迅速推出新的产品,最大限度地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即使有对手想分一杯羹,面对这种速战速决的营销策略,也会觉得竞争起来非常吃力。因为这一策略要求一个企业能及时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两方面)作出非常敏锐的反应,这样才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的卡西欧公司竟把电波的原理运用于销售中:他们在“波谷”到“波峰”之间赚钱,而且“周期”很短。这种销售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声势,使其获得了许多“短线”的利润。

而吉列在与夏普较量中的失败案例也从侧面向我们证明了“兵贵神速”的正确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埃弗·夏普公司仅有2000万资产。一种新型的不锈钢剃刀问世之后,夏普公司敏锐地嗅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当即决定投资生产。而吉列公司当时已经是著名的大公司,占据了碳钢剃刀市场90%以上的份额。然而这一次,吉列公司的大脑却突然失灵了,只是一边反复论证该种新产品的成本与市场前景,一边采取了谨慎观望态度,结果在犹豫中让机会白白溜走。

6个月后,夏普公司的新型不锈钢剃刀投入市场,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吉列公司无力与之抗衡,白白丢掉了不锈钢剃刀70%的市场。

作为市场防御者,必须具备能迅速识别入侵者的意图和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否则贻误了商机,就会造成重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损失。

黑松的强力经销网

商场虽然如战场,但企业经营与真正的战争相比还是有所不同,“兵贵胜,不贵久”,一个企业固然在每一次的市场竞争中讲求速战速决,总体上却需要持续发展、长久经营,既贵胜又贵久,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壮大。下面黑松汽水的经营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

作为台湾最老牌的汽水厂商,“黑松汽水”数十年来一直是汽水界名牌中的常青树。而黑松之所以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针对市场需求不断作出调整,及时生产出各款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外,它强有力的经销商网同样居功至伟。

黑松共有两百多家经销商,而其中大型经销商的营业额高达每年一亿元以上。为了保持与经销商这种持久而深厚的关系,并不断进行强化,黑松公司每年都要在高档的饭店或景色明媚的风景区隆重款待各位经销商,同时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向从各地赶来的销售商提供各种新的经营与行销训练,使其能迎接各种新挑战。

与黑松合作的经销商大都只经销黑松品牌的饮料,而不与其他饮料品牌合作,一般经销商的利润大约为5%。正因为黑松与经销商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无间的联系,所以在饮料界数十年来的市场竞争中,黑松能在各种行销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多次遭遇食品安全问题的冲击,也能很快渡过难关,屹立不倒。

而黑松企业能又“胜”又“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到了“卒善而养”——用优厚的待遇来留住经销商,鼓励他们为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用少量的付出赢得了更长久的发展,这就是“胜敌而益强”。

【点评】

在《作战篇》中,孙子着重论述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孙子所在的年代,生产力低下,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负担和损失。因此,如何认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利与害,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战争给国家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就成为了兵家的探究方向和追求的根本。

在《作战篇》中,孙子在分析了战争的持久可能给国家带来的一系列损害之后,提出了速胜的军事思想,认为用兵宁可“拙速”,不能“巧久”。接着,他又讲到了减少战争负担的具体方法,也就是“因粮于敌”,尽量在敌人的地盘上解决自己军队的吃用问题,将敌人的战车和士兵转化成为自己的力量,以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

孙子着重论述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后人将“兵闻则速,未睹巧之久也”概括为“巧久不如拙速”的战争原则,历代兵家把它奉为圭臬。从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来说,这无疑是正确的,尤其是普通人,与战争相伴随的鲜血与伤痛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而战争的代价最后也会转嫁到他们头上,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但就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中有些事情着急是没用的,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岁月的磨砺,知识需要长期学习、积累和不断更新,远大目标的实现更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等等。这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等俗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普遍心态也越来越浮躁,不少人一心只惦记着挣大钱、升高位,恨不能一夜暴富或者立马攀上世界之巅,或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人生的全部梦想。然而,这终究是不现实的,人生虽如白驹过隙,但终究是由一分一秒、一朝一夕慢慢累积起来的,要实现理想和目标,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怕“巧久”,要使生活中的每一秒都变得充实起来。 QDu4dXD5TCpWi5RXHdx7Eg6wLdUTOArsPRwetQlsiyUtu9FMJW/SDcrFtk7Vf0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