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论语》其书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其主体内容在春秋后期已集成,后经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代代传授补充,逐渐形成现今看到的样子。一般认为,其在战国初期汇辑编纂成书,所以称“论”;又因多记录言谈,所以叫“语”。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到汉代出现了三个版本——今文《鲁论语》二十篇、今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三家篇次、文字多有不同,亦各有师承。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整合《鲁论语》和《齐论语》的内容为一本,号曰《张侯论》。由于他是汉成帝的老师,位高威盛,所以他整理的这个本子得以大行于世,现今《论语》也基本是东汉郑玄结合《张侯论》和古文《论语》后的传本。

关于《论语》的“经”典地位,则是一个不断“封神”的故事。《汉书·艺文志》承袭西汉末年成书的《七略》,虽将《论语》与《易》《书》《诗》《礼》《春秋》等经典一起著录在《六艺略》中,不过是作为传述经典的“传记”来看待。东汉年间刻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时,将《论语》和《孝经》囊括其中,从此《论语》开始具备了经典的地位。到晚唐时期,《论语》被列入经书,但不进入科举考试范围,所以地位仍旧不高。入宋,《论语》成为当时朝廷颁定的《十三经》之一,又经朱熹等人的推动(朱熹选入“四书”),遂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明清两代,皇帝、大儒、八股取士等因素合力,将《论语》的地位推到极致。

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被尊为“至圣”“素王”。

孔子祖先本宋国贵族,其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后人为避祸由宋奔鲁,遂定居在鲁国。到孔子父亲叔梁纥一代,已家世衰落。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鲁国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化传统,孔子熏染其中,逐渐成长为闻名遐迩的知礼之人。

孔子在仕途上曾有过短暂辉煌,但总体来说却是不得意的。鲁定公八年(前502),季氏家臣阳货作乱失败后叛鲁奔齐,孔子出仕,后升大司寇,主管司法,有相当实权。他想靠自己的职位实行“仁政”,却最终不为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所容,不得已离开鲁国,周游天下,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游历卫、陈、蔡、宋等国,经受许多困顿磨难后,孔子于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回到鲁国。之后,他便专心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并于鲁哀公十六年去世。

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使孔子将精力放在教育上。鲁定公初年,大夫季氏专鲁国之权,其家臣阳货又挟制季氏,国家处于“陪臣执国命”的状况,阳货极力劝孔子出仕,孔子不从,创办私学,从事平民教育事业。其后一生,即使在周游列国时,孔子的教育事业也从未停辍,有不少弟子折服其德行,跟随他终生,于是留下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伟业。

《论语》传承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许现代的我们达不到宋朝宰相赵普那样高的水平,但是通过阅读、领会《论语》,我们能学到许多做人处世道理,这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论语》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浸润着人们的心田,荡涤着人们的灵魂,塑造着人们的精神性格。历代先贤对《论语》和孔子的赞誉,已不需赘述,只要沉吟文字,细细品味,我们就能领略到圣人历久弥新的教诲和智慧,正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智者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

关于本书

本书包括正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正文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注释重在字词释义、注音、用法这些方面;译文与注释配合,已注释部分在译文里常用意译,以求文字的流畅。另有发挥、不遵常规处,还请读者宽怀视之。

邹憬
2012年10月 xQ5qtsUAUMb1rOlbQ9ke7VBmlC3ZymS+krarkn/ElfVLhFJ8Jafw0iNLtk7gcP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