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
教育者重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常常付出巨大努力而收效甚微。这可能是对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缺乏认识的结果。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而不是教育者脑袋一热就能解决的问题。
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的内容要 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 ,对我们很有启示作用。
1.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
实施养成教育,教育者应该 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什么习惯不能由教育者主观而定,不能心血来潮,兴趣一来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没有什么计划 ,盲目地花费很多气力,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要制定并组织试行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牢记规范要求,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通知》表明,养成教育要规范化。
具体的行为规范主要有:
(1)道德纲要,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略)
(3)《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略)
此外,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虽是针对全体公民而言,但对青少年也很重要,因此也是一项值得注意的内容。
这些行为规范与守则还不是行为规范的全部内容,但对青少年应该养成的习惯已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不应忽视的。而且,这些规定只明确了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都是一些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没有止境的。
2.养成教育的内容要细目化
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常常会给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样做当然是出于良好的目的,但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负面效果。为什么?教育者常常忘记孩子的身份,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的大人来要求,因此提出的要求难免成人化,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孩子很难达到。
因此,关鸿羽提出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具体来说,就是:
近——离孩子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
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
总之,在给孩子提要求时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
学校和家庭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出养成教育的细目,如幼儿阶段行为指导与习惯培养细目、小学阶段行为指导与习惯培养细目、初中阶段行为指导与习惯培养细目。
3.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有序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应该是有序的。如果教育者不按照养成教育自身的系统来安排教育内容,就会使养成教育变得混乱。
如何实现序列化呢?
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低入高,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出具体的时间和内容,要做到横向一体化 、 纵向序列化 。关鸿羽认为,制定序列化方案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另一条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
结合这些要求,我们认为六岁前的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具体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物品的习惯 。
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应注意 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