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成立(1958年)和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960年)成立为标志。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设计教育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改革,在理论上表现为“设计”概念的引入,实现“工艺美术”到“设计”的转换。此阶段,虽然对“设计”的内涵尚未清晰了解,但人们已经隐约意识到“工艺美术”和“设计”概念并不一致,开始接受“设计”(DESIGN)这个外来词。

第二阶段的改革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在理论上表现为设计概念内涵的探索,把设计表述为“艺工结合”,或者进一步表述为“艺术×科学”。人们认识到设计既有艺术也有工学的属性,既是艺术表现也是科学创造。尽管如此,由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认知惯性,专业名称仍表述为“艺术设计”和“设计艺术学”,前者用于本科阶段,后者用于研究生阶段。“艺术”作为前缀或者后缀,对“设计”进行修饰或者延伸。这个阶段设计教育仍然以“造型”为主,但已经强烈意识到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艺术只是其中之一。为了适应国情而将DESIGN翻译为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只能是权宜之计,或者说是一种过渡。直到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此阶段的改革达到高峰。“设计”前面或后面的“艺术”取消了。虽然设计学属于艺术学科门类,但在其后有个括号,写着“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这表明:艺术学和工学的学科界限在设计学这个节点上交叉融合了。这是对第二阶段改革成果的确认,同时也为改革的继续深入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在名称上去掉了艺术,在设计教育中仍然表现为以造型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愿景并没有真正实现。

尽管如此,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社会学、设计管理学等课程名称的出现,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组织设计等设计领域的出现,已经使人们感到,必须反思以造型为主的设计教育,从而推动设计教育新一轮的改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倡导和组织了连续5年的“设计教育再设计”国际会议。如果说,前两个阶段的改革是我国的设计教育在补课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改革则是与国际同步,重新定义设计学科,如会议的主题所述,要探讨设计的“范畴、方法论和价值观”。由此拉开中国新一轮设计教育改革的序幕。

设计学的学术范式更新、设计教育的改革,都离不开设计理论的支撑。为了使国际前沿设计理论能够便捷地进入国内的研究视野,我们决定甄选和翻译国外设计理论文章和书籍,陆续出版。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先推出《设计问题》(第一辑)和《设计问题》(第二辑)译著。

《设计问题》译文的原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Design Issues杂志。该杂志创刊于1984年,与Design Studies和The 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并列为全球工业设计的三大权威学术性期刊。《设计问题》主要刊登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是SSCI和A&HCI双检索刊物。

选择翻译《设计问题》,还有以下方面的考量。

2015年6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设计和创新创业密不可分,该译著系列响应了时代的呼唤,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设计学科是江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教育部最近的学科评估中,江南大学设计学科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四名。长期积淀下的的设计学科平台和氛围,为组建《设计问题》翻译团队提供了难以替代的优势。

《设计问题》终于出版了。翻译团队在无限感慨和感激的同时,更是满怀期待。期待学界同仁与作者争鸣,期待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译者
2015年10月于江南大学 kV6e1Tc3IA4DCQjT2zafWsII9wAPS+mQuC5XK9ScJyT6o4hFADba9Q0IfUt9n4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