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政府劝诱的过剩

中国政府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确工资不高,工作很累,事情太多,任务过重,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累的政府。上司动动嘴,下属跑断腿;上司一句话,下属累到怕。我们老百姓,经常在网络上抱怨政府,服务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很多工作人员是两头受压,很委屈啊。一头是领导,一头是百姓,内部受领导任务压,外部受百姓抱怨,心里怎么会有一个“爽”字,日子过得也很不容易。庙堂深不可测,精神压力巨大。我们经常骂政府不作为,其实,近十多年来,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政府,还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政府,都是想把经济搞上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是大多数官员的真实想法,大凡有点事业心的政府官员,总体上来看,还是“蛮拼的”。与其说这些年政府不作为,倒不如说真的有点乱作为。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抓经济工作,甚至成为政府的全部工作。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大概是体制的原因吧。

GDP竞赛,几乎成为经济学界对政府经济工作的总体概括。为什么地方政府要搞GDP竞赛呢?既是政绩问题,也不仅仅是政绩问题。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官员政绩考核,迫使官员为官一任,总要能够见到GDP的增长,而且抓GDP增长,最能够得到上级和社会各方的认可。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民间,都有各种GDP及与其相关指标的排行榜,排出来好看不好看,直接摆在各级官员面前。哪一位地方执政大员不在乎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经济发展呢?排位不好,上级看了,要问为什么;百姓看了,要埋怨。人人都想自己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得好,与发达地区差距在缩小。官员们经常说,“前有标兵,越走越快;后有追兵,越来越近,急啊”。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口袋里钱多了,政府腰包里的钱也多了,这是现实问题。谁都盼着经济发展,谁都盼着自己的钱多一点。俗话说:“谁也不嫌钱多了烫手。”GDP是衡量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是国际通用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GDP仅仅是一个流量指标,只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活动量,不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国民财富有多少。也就是说,GDP越大或增长越快,反映的是这个国家或区域经济活动量越大,经济越活跃,不是财富越多。有很多能够计算到GDP里的经济活动量,不仅不能增加财富,反而会减少财富。例如,把一座还能使用的大楼拆了,财富少了,但是能够增加GDP,因为拆大楼要买炸药,要雇用工人,要支付垃圾转移费用等,这些都要计算到GDP中。很多城市、农村也是一样,房子和道路,拆了建,建了拆,财富没有增加,GDP可计算了好多次。又譬如,生病是一件坏事情,但是住院、买药,都会增加GDP的。网络上传播的“狗屎GDP”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这不能怪GDP这个指标不好,全球都在用这一指标来衡量经济及其发展。关键是我们怎么用好这一指标,或者说这一指标背后的经济活动,是不是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不能够为GDP而追求GDP。

既然中国各级政府都要追求经济增长,准确地说是追求GDP增长,那怎么能够使其增长呢?第一产业不好做文章,因为要受到土地、气候限制;第三产业也不好做文章,因为不好找抓手(除非是房地产业)。那就在第二产业做文章吧,其中主要是工业,于是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就成为全国的热潮。要搞工业,就要建厂房;要建厂房,就要有土地;要有土地,就要征地;要征地就要报批,要报批就要以建园区的名义。如此逻辑,就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全面铺开,形成了全国到处都是园区,到处都在征地,到处都在搞政府融资平台,出台各种各样的城市规划、园区规划,不断调整规划。政府官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站在城市边缘,到处画圈圈,画一个圈就是一个园区;换一届领导,再画一个圈,又是一个园区。名目繁多的园区,你数都数不过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示范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集群区、创业示范园、电子商务园、新城区、产业新区、物流园区,等等。地方政府只要能够想到名头,上级政府也就乐此不疲地审批。各大部委都要设立各种园区名头,一方面找中央财政要钱;另一方面也是政绩表现,还可以让各地方政府围着自己转,有“寻租”的空间。“跑部钱进”几乎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哪个地方政府不会“跑部”,哪个地方就拿不到土地、拿不到政策、拿不到中央的补贴,那个地方就难以取得发展。老百姓也会骂政府领导无能,不会“跑部钱进”,所以才导致本地经济发展不上去。

有了园区,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招商引资。于是,一系列新名词就在政府文件里很流行,也广泛见诸学者的文章和政策建议里。诸如“全员招商”“大招商、招大商”“招商定位”“定点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智”等。各级政府都成立招商局或招商办,建立若干招商小组,进驻国内各大重点城市,进驻世界各大中心城市,甚至招商相关服务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各种类型的招商大会、招商项目推介会、招商中介、招商宣传、招商酒会等,拉动了大量的市场需求。我有一位同学在国内某一线大城市,就是因为善于为政府招商,而且招的都是国际上的大型跨国公司,成立了招商公司,面向全国举办招商培训,在国际上飞来飞去,生意很兴隆,而且发了财,日子过得滋润得很啊。有的市县级领导在大会小会上都强调招商的重要性,哪个单位年终招商任务没有完成,那就是政绩不合格,不仅没有年终奖,甚至还要扣工资,有的位子都保不住,升迁就更没有指望了。为了招商,很多干部托关系,找朋友,攀亲戚,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只要听说有人愿意来本地考察投资,就会把他当作“上帝”一样来款待。于是,就有人冒充投资者,在全国游山玩水,骗吃骗喝,地方政府受骗上当,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了园区,招了商,就开始建厂,开发区里热火朝天。大规模建厂,大规模买设备,大规模生产。中国大陆有31个省区市,800多个市辖区,近400个县级市,1400多个县,100多个自治县。个个都有园区,甚至不止一个园区,很多乡镇也有自己的园区,大家都在招商,都在建工厂。10多年下来,你想一想就知道会形成多大的制造能力,不产生过剩,那是不可能的。2013年3月2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当前中国工业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说话的意思,当然是好事。但是,这一“好事”背后,所潜藏的就是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有人惊呼: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全球近90%的个人电脑、近80%的空调、近70%的节能灯、近60%的水泥、50%的猪肉都来自中国制造。走遍世界各国,到超市里去翻翻,从“马桶刷子”到“苹果电脑”,近70%的消费品都是“MADE IN CHINA”。总的来说,供给侧的结构还是“半金字塔式”的结构,与需求侧“半橄榄式”结构不能适应,表现为生产能力过剩。

现在正在规划“十三五”发展,各地政府仍保持着饱满的热情,甚至是激动的心情,在规划本地区产业发展,把对产业的规划作为各种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几乎一致地要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我们可以确信,等到各地方两会开过之后,各省市“十三五”规划公之于世,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雷同度不会低于70%,也就是说,还在制造更多的生产过剩,这真是一件“悲催”的事情。也不想想,有多少产业是规划出来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是你规划出来的吗?要相信市场,不要老是觉得政府比市场聪明。可以说,市场在产业发展方面一定比政府聪明。

总之,中国经济,一方面表现为市场需求在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制造能力过剩。需求与供给的冲突和矛盾,困扰着当下的中国。供给侧的结构性过剩和需求侧层级性升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刺激需求侧的短期行为不能解决这一矛盾。从长期来看,或者从根本上来看,改变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侧改革和由改革激发的新供给产生,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到位的事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政府,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家,都要着眼于长期,着眼于转型升级,把力量作用于供给侧,创造新供给。

精彩观点汇总

★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或者不懂一点经济学,还真的就无法很好地工作或生活。

★ “炫耀效应”是虚荣心理作用,也就是说“我有,你们还没有”,我就可以炫耀。“攀比效应”是从众心理的作用,可以这样来理解“你们都有了,我不能没有”,我也必须得有。

★ 所有的经济学人,或者经济工作者,研究经济学问题,或者开展经济工作,都要回归到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来思考问题、探寻解决办法。

★ 人们越来越发现,在中国的市场上,消费总是有点胆怯,害怕这,害怕那,简直到了胆战心惊的地步。

★ 国人需求的五大升级:从要数量向要品质的升级;从要温饱向要健康的升级;从要物质向要精神的升级;从要发财向要生态的升级;从要活生向要生活的升级。

★ 中国政府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确工资不高,工作很累,事情太多,任务过重,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累的政府。上司动动嘴,下属跑断腿;上司一句话,下属累到怕。

★ 有很多能够计算到GDP里的经济活动量,不仅不能增加财富,反而会减少财富。如把一座还能使用的大楼拆了,财富少了,但是能够增加GDP,因为拆大楼要买炸药,要雇用工人,要支付垃圾转移费用,等等,这些都要计算到GDP中。

★ 政府官员尤其是主要领导,站在城市边缘,到处画圈圈,画一个圈就是一个园区;换一届领导,再画一个圈,又是一个园区。

★ 供给侧改革和由改革激发的新供给产生,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到位的事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CKvN+2jA+e2UVOI3yFw5j31WXkC+yczopP4dEt9NYTnqtCqXOzIgjIfBLavIVQ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