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破解中国企业HR系统构建之惑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企业机制创新的理论著作,旨在总结中国企业HR系统制胜之道;又是一部纪念我们——彭剑锋和饶征从发小情谊发展成为事业伙伴共同创业的个人史记。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经历过中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有历史与文化变局。在各种历史与文化变局中,我们曾各自把握机遇,敢于在大海里冲浪,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洗礼,各自陶冶思想与情操;同时,又机缘巧合,注定要在人生旅途中并肩干出一番事业。记得二十年前,在北京一家叫“半亩园”的餐馆,各自谈到人生理想时,其中一个说,如能在产、学、研方面干出一番大事,才不枉此生;另一个说,一切皆身外之物,唯有精神永存,如能写出一本记录自己面对自然所悟所想的书,留传于世足矣。我们的追求虽然不同,却在日后的二十年中,在同一条道路上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管理咨询的发展之路。

十二年前,我们与其他几位朋友共同创立了华夏基石管理咨询。经历了中国企业管理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如参与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人事制度改革;参与民营企业把握机会,迅速抢占市场的谋划等。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领域,各自发挥所长,参与了数以千计处于各个发展阶段、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咨询活动。我们在总结众多典型企业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制创新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动力之源,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制胜法宝的系统理论与观点。

因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从过去单纯的人事行政管理,逐步走过了人力资源专业职能管理阶段,迈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价值管理时代。

如今,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导向。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从企业家个人能力的竞争转向企业组织能力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形成企业组织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将单个人的能力整合成组织能力强弱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选型与构建,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因为,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人力资源方面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解决的重点也不同,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文化导向和战略价值要求各不相同,错配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犹如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目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经历过第一轮和第二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系统或业务体系的构建,有的企业甚至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过多次转型升级。尽管如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中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中国企业。

(1)如何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源源不断地为企业造就所需的人才,并使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脱颖而出?

(2)如何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持续激活价值创造,放大个人能力和效能,并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3)如何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动态调整人才结构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战略与组织的适应性,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同步成长?

(4)如何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提高协同效益与价值?

(5)如何通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系统的包容性,促进新鲜人才或空降人才的融合与存活率?

(6)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技能的交流,培育内生经验和知识的良好氛围,形成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平台,持续激活人才的创造力?

(7)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持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企业人才归属感、忠诚度以及敬业精神,使企业真正成为人才的事业平台等?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以形成系统功能和机制,产生机制的力量为目标。只有选择好、构建好和优化配置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能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选型与构建,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既要认清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人力资源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与机制的特点;又要判断企业经营战略与组织对人力资源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还要考虑企业的文化背景、所有制形式,地域特点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机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变革的方向和步骤,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变革与创新,规避变革风险,产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的力量,使企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确立自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优势地位。

本书参阅了不少国内外相关著作,引用了许多报刊及网站资料,我们在此对原作者和案例作者深表感谢!对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对一些源于现实问题和实践经验所形成的理念与方法,进行了理论抽象和逻辑推理,相信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论证方面,可能存在谬误。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希望本书起到抛砖引玉,引发争论的作用。本书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Xzs5kk0E1C8DZYytadF8y4xMwbzRJAm/9OrY5RIWcjCXzPwFvyTPOqhqLm/WyX4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