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去杠杆化”是为“热经济”降温

“去杠杆化”是最近一个比较热门的关键词,它被称为“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到过“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而“去杠杆化”事实上就是这些理论的衍生品。

我们知道,“去杠杆化”主要是从金融体系开始的。为此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杠杆化”的概念。所谓“杠杆化”,形象点来讲就是金融体系的各个参与者通过运用杠杆,用较小的成本撬动巨额的交易量,从而放大收益率。

比如某公司要投资一个100万元项目,但账面上没有足够的现金,只能够出资5万元。公司可以用自己的固定资产作为担保,融资借款95万元。这就是用5万元撬动了100万元的投资,杠杆率20倍。

2008年的金融海啸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而次贷危机之所以产生,其中一个“助力”就是“杠杆化”。“杠杆化”使得金融资产的数额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膨胀起来,在经济中主要表现为:甲为乙做担保,乙为丙放贷款,丙为丁重复贷款,丁用贷款投资甲。一时间,金融行业虚假繁荣,投资界也是乱象丛生。再加上“杠杆化”的力量,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交错的证券投资和质押信贷在无形之中放大了收益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过度的“杠杆化”让金融经济的发展变得火热,而“去杠杆化”就刚好对应了这一点:降温。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发达国家普遍对金融系统进行了“去杠杆化”的金融监管。微观上开始调整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宏观上则是采取收缩金融资产存量的措施。

譬如说,央行发行的100元基础货币,如果准备金率是20%,商业银行只能用80元进行贷款,贷款人拿到80元后又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次扣除20%,并将剩下的64元继续发放贷款,这样最多可以创造出500元的货币。准备金越高,可以创造的货币就越少。

存款准备金

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有人曾经分析中国选择“去杠杆化”的原因,他们认为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对短期流动性和高杠杆比较依赖。之前美国的几轮量化宽松政策向新兴市场国家注入了大量的美元,中国也被迫接受输入性通胀。而随着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这样势必会推升美元中长期走强,令美元资产吸引力上升,最终会导致全球资本重新回到美国。反过来就可能引发中国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和外贸收缩,造成资金面的动荡。

全球的金融业由“杠杆化”到疯狂,再到“去杠杆化”的实施,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去杠杆化”有放大周期的典型特征,倘若众多金融机构在同一时间大规模出售资产就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而资产价格的下跌进一步促使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因此不能把“去杠杆化”放在危机发生之时。

中国的金融机构需要防患于未然,中国经济尚处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外来风险的冲击下,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去杠杆化”的巨大压力。所以,中国的经济在发展时,必须坚持去杠杆化。

有人曾经将“去杠杆化”分为五个阶段。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去杠杆化”首先是从金融产品开始的。金融创新繁荣时期,在众多的证券化的资产基础上,产生了大量衍生结构性金融产品,这就是“金融产品的杠杆化”。当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降、房贷违约率上升时,其影响首先体现在各种建立在次级房贷基础上衍生产品的价格上。这是由于“杠杆化”操作,衍生产品能够放大内在资产价值的变化。所以,“去杠杆化”的第一步就是“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的第二阶段就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投资银行,连商业银行都购买了大量“杠杆化”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资银行在短期资金市场上的融资。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然而,由于投资衍生产品造成的巨大损失,迫使银行减记不良资产,并大幅减少其资产负债表整体对风险类资产的暴露。这就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的必要性。

“去杠杆化”的第三阶段是“投资者的去杠杆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大大减弱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这主要表现信贷成本大幅上升,借贷条件变得异常苛刻。这使那些长期依赖金融机构,获得部分短期资金来源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成了无源之水,从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资产来保持足够的现金水平,以备不时之需。

“去杠杆化”的第四个阶段,是“消费者的去杠杆化”。投资者出售资产,加剧了各类资产价格的缩水并产生负财富效应,这使以英美家庭部门为代表的消费者所能做的唯一选择,就是增加净储蓄,以缓冲家庭净财富的萎缩,而这只能通过减少举债或提高储蓄率来实现。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针对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了。各国政府在面对本国经济萎靡不振的局面之时,都会出台相应的救助政策。但是,这些救助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要看政府的支出规模之外,还要注意其“乘数效应”的大小。政府想要挽救本国的经济就需要放大这种“乘数效应”。这时候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用尽可能多的支出来购买本国制造的产品,否则,刺激效应就会通过进口“漏到”其他国家,不能使本国的经济获益。各国政府的“各扫门前雪”的行为,也就为贸易保护寻找了一个借口。这也是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

综上可知,“去杠杆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克强经济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去杠杆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政策,当时财务杠杆确实放得比较大,使经济一度到了“发烧”的边缘。因此现在要对前期政策予以消化,类似于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问题都要解决,适度地为经济降温,采取“去杠杆化”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n1VKX3n6rEragBMGk02RsoFmie8IhDs8C8kUAtrasaNUoxFT5OyrOVYJdYRsfS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