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GDP并不具备万能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经济学领域开始盛行一种“唯GDP论”,仿佛GDP代表着一切,有GDP就有了财富。但自李克强总理推出“克强经济学”之后,这一切似乎应该有所改观了。

GDP代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是当期新创造财富的价值总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GDP被视为最重要的概念,国家也常会用它来开阔性地衡量一个时期或者地区的经济运行的表现,以GDP的增长来标志经济的进步。

然而,虽然GDP在国家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因为GDP既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也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更不能反映经济的增长效率、效益和质量。

譬如,我们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增加,而不顾忌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负面的影响,那么结果很可能是经济增长了,环境和资源却没有了,总的来说生活质量却下降了,那么这种增长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段长时间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情况。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虽然总是热火朝天地做事情,但是却往往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无关,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经济,缺乏真正的消费者,这种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根本没有丝毫意义。在这点上,房地产行业就是片面追求GDP增长的突出例子。

今天,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发达的城市,几乎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供应已经远远超过了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的需求,“鬼城”变得特别常见。

早在2013年7月的时候,就有相关的经济学家们断言称中国在未来50年都不需要再建房子,在中国也绝对不会缺房子,这些话是这位经济学家在跑过长三角、珠三角和内地五个省的20多个城市之后的真实感言。

在北方沿海某市的某个区域,20多万套住宅空空如也,而该区的人口才只有60万不到,城区还已经住了30万人,因此这里的20多万套房子根本就不可能有人住,100年后都不可能。内地一个小县城,30多万人口,县城已经有20万人居住,有一部分人在县城就有3套房子,县里除了留守老人基本所有家庭在县城都有房子,而县里在建的房子至少有5万套,政府在上级的要求下还建了3万套廉租房,这个廉租房在县城根本没有用。

由此可见,房地产的发展并不能算是经济的有效增长。各地政府在向上级汇报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时候,其实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感受最多的就是通货膨胀,别无其他好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引用了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激烈批判GDP的言论:“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可见,GDP不是万能的。

但是,没有GDP行不行呢?答案也是不行。GDP在统计上无可替代,只不过我们不能把GDP的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曼昆曾经说过:“GDP没有衡量我们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孩子更加好的医疗保健。GDP没有衡量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GDP没有衡量我们的诗歌之美,但GDP高的国家可以教育更多公民阅读和欣赏诗歌。”

从现实看,搞GDP崇拜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更不利于改善民生。但是从未来进行考量的话,我国潜在的增长率下降是一种必然,再去刻意追求高速度增长就显得太不切合实际了。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我们要重视GDP,但不能唯认GDP,我们不能告别GDP,但要告别GDP崇拜。

自2013年以来,由于新政府不再追求单纯的GDP增长,使得GDP增速有了明显的放缓。2014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相比较而言,7.4%低于2013年四季度7.7%的增长率,是20个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其实,在2014年一开局的时候,经济下行的信号就已经发出了。有相关评论家认为,中国经济2014年第一季度将只有7.3%,全年7.5%的预期可能很难完成。

然而,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掌舵者之一的李克强总理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经济的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合理区间”,各界不能因为GDP的增长速度降低了,就对经济发展失去信心。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海南时就强调,要使增长和就业不越出下限,通胀不突破上限,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在这个角度来看,7.4%这个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

关于中国在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李克强总理觉得保持在7.5%是在现阶段最好的。这其实意味着中国经济即将或者正在告别硬性保增长的阶段,开始着眼于化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其实,经济的发展速度过快未必是好事。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话,很容易把经济的增长目标定高,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也不敢擅自降低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为如果低于平均水平,不仅会丧失一系列很实惠的利益,而且政绩上也不好看。这样就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事实上成为不可能。

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因为旧产业关停是即时性的,当这些企业被关停之后,现有的这些经济总量和经济拉动速度当然也就随之没有了。而新产业的培育则是渐进性的,新的企业从孵化、培育到真正能产出是要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在过渡期产业空白不可避免导致经济增长的减速。

于是,通过降低增长速度的目标,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空间,这也是一种有效发展经济的举措。以此来看,7.5%是一个既推进改革又保障改革的“改革速度”。所以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味强调速度的增长,要正确认识GDP的概念和意义,有时候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降低了,但并不意味着经济不发展了。 6/usNkelfLvXB/OYeSaHnP6qmQyPr68f8jBQr0E1E8GXVA9I95RxW52/TjQaxp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