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克强经济学
——不刺激 去杠杆 调结构

在李克强总理上任一百天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克强经济学”,指的是李克强总理面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经济管理理念。

前段时间,日本安倍首相的“安倍经济学”走红了世界,简单来说就是采用简单的疯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与“安倍经济学”不同,“克强经济学”则是根据目前的中国经济状况审时度势,采取放开市场管好政府的方法来发展经济。

“克强经济学”这一名词是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以下简称巴克莱)于2013年6月总结出来的,内涵主要是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订的经济增长计划。

巴克莱称:李克强政府的政策将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未来三年里,中国的季度经济增速会降至3%。在那之后,中国经济应能迅速反弹。要让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之路,即未来10年内保持每年6%~8%的经济增长率,“克强经济学”恰是中国所需要的。

其实说得再通俗一点,“克强经济学”所代表的就是一种以短痛换取长期益处的一种经济增长方法。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被外界称为是“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主旨就是要放松市场,管住政府。而这些也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去泡沫化、去产能过剩,使中国走上一条重质量、重效益、重各生产要素效率全面提高、可持续性之路最需要的。

首先,我们来解读不出台刺激措施的含义。不出台刺激措施,其实就是说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相关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来放松对市场的掌控,挖掘市场自主发展的潜能。在过去多年的经济刺激下,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出产能过剩,经济泡沫化严重的问题,“克强经济学”的“不刺激”,就是把经济发展的权力交给市场,政府不再进行过多的干涉。

曾经的“里根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以及今日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大多都是采取了或多或少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譬如“安倍经济学”主要就是针对日本连续两个10年经济萎靡不振、消费与投资长年极度低迷等问题,一改往日的政府想刺激经济又投鼠忌器的做法,在安倍上台之后迅速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加速日元汇率贬值。

就目前来看,安倍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预期效果,企业和消费者受到鼓舞,金融市场也重现了久违的活力。

同安倍经济相反的是,“克强经济学”把经济的发展交还给市场,政府只做少量的必要的管理与干涉。不出台刺激措施的实质,是政府尽量减少用刺激性政策干预市场,即便是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也要能“顶得起”、“扛得住”,不出台有利于它们的政策。

在经济学范畴,货币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在我国现行的货币分层中,流通中现金的现金用M0表示。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则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但是,这并不意味当经济雪崩式下滑时,或者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时,政府也选择放手不管不去干涉市场的发展。

比如投资,任何经济体的投资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就像我们现在提出的新的城镇化其实也是刺激投资的政策,但重要的是“克强经济学”更加重视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效率。李克强总理提出,新的城镇化绝不是在大城市基础上的“床上叠床”、“屋上架屋”,而是发展小城镇和小城市,放开户籍管制让农民也享受到市民待遇和社会公共服务。这种投资,就和重视民生以及促进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思路完全不同的刺激性政策。

其次,我们来说去杠杆化的问题。去除经济杠杆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这主要表现在金融领域。

有人说,经济减速、财政货币去杠杆化以及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主题。这些问题似乎在那些金融机构看来就比较有趣了,因为在沸沸扬扬的银行资金紧张事件结束以后,有相关人士研究,之所以出现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一些金融机构对政策的误判。更有甚者,基于对政策仍将延续宽松的判断,很多金融机构在资金布局上依然大胆,并没有充分估计将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实上,早在这之前,国务院就强调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提法,并在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了吹风,奈何市场惯性太大,人们习惯用以往的经济思想来解决这些经济问题,所以政府的去杠杆化政策根本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譬如,社会屡屡提及的银行资金紧张问题,金融机构必须调整经营杠杆,以更稳健的态势来面对未来已成共识。但是该怎样的去杠杆,用多大的力度去杠杆呢?对此,则需要认真研究一番。

其实,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这种去杠杆化的工作很有阶段性。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这就是第一步。紧接着在此之后,李克强总理又指出,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这一系列的举措,就已经在告诉我们,政府在金融方面正在准备进行有效的干预。

金融体系必须保持稳健的状态才能面对严苛的挑战,否则的话,将会导致一种难以掌控的局面。经过这些市场化改革考验的金融体系,更要承担此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输血管道的任务。顺理成章的结果就是,当前金融机构以过往宽松货币政策基础而构建的不稳定盈利模式,将有必要做出适当调整。这就告诉我们,政府在去杠杆化的决心以及去杠杆化的行动不会中止。

最后一点,就是调整结构。推行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调整各个产业之间的分配,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是“克强经济学”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唯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存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结构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所以,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在巴克莱看来,如果说“安倍经济学”是要在日本扭转通货紧缩局面并重启经济增长的话,那么“克强经济学”就是要在中国给经济减速、去杠杆化并提高增长质量。“克强经济学”能否得到预期的功效,主要还看我国的经济结构性改革能否成功。 tqERblef8nuMOWCTVZLEsq+T6Vr5SNHuHVLdvr7mGhaTi6ms8DIrJK9rHxcoM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