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望族之后
——袁世凯与他的家族

袁寨堂楼

袁世凯生于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原乡村,当时的列强已经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对于内地黄淮大平原上的袁寨,影响最大的不是这些列强,而是捻军起义这些事件。袁世凯是河南农村出生的,但他不是一般的农家少年。他家的二爷是进士及第,在平定捻军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袁世凯的父辈有举人、进士,其家道殷实。笔者做过调查,他们家除了做官,有俸禄之外,还有店铺和染坊,家中有读书做官的风尚与传统。店铺和染坊是乡绅的重要财源,更是他们连接内外的主要渠道,他们家祖辈在地方有很高的声望。

河南项城袁世凯家大院

袁世凯的家族历史像一枝瓜藤,数不完的门户就像数不完的花朵儿,或开放出姹紫嫣红的鲜花,或结出甜蜜的果实,绵延不息。后来,结出了袁世凯这个最大、最甜蜜的果子,这个红透东方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和83天的洪宪皇帝。它生长在五千年历史的原野,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土壤,曾经那样光彩无限、鲜艳无比,虽其闪放出的未必都是漫天的芬芳,却给人带来不尽的思索。

袁世凯的家族,上溯几代,都是普普通通、勤勤恳恳、踏实能干的农民,并不是积淀深厚的书香门第,或声势显赫的官宦世家。到袁甲三时,他们才露出头角。

袁甲三

袁世凯的二爷袁甲三出身进士,官至漕运总督,再怎么说也是一个部级干部。这就是高干家庭。考察他们家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袁甲三的出现确实是袁家的大事件。传说袁甲三少年时代曾经做过项城同乡高崃云的书童,读书非常刻苦。高崃云是进士,后来做过浙江丽水县令,教子有方,后人出了好几个进士,甚至出现父子、叔侄、兄弟并为进士的连捷现象。后人中有一个高钊中,光绪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做过湖北、云南等省的学政,注重民生,所以项城人称赞高翰林是帝王老师,这些都成为项城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那么,袁甲三跟着高崃云这样的人读书,也就有了光彩。

袁家的家谱是后来修的。之前呢?当然,家谱不是孤立的。

传说袁家原住在项城城北的袁阁,村南有一条清洌的汾河,蜿蜒东去,四季长流。有一年,袁耀东自城里收账归来,路上遇见一个老乞丐,向耀东打招呼。袁耀东掏钱给他,老乞丐不要,问他有什么事,老乞丐说:“我乃神人,你供奉不?”袁耀东闻听此言,想起往辈人讲的神仙帮助人指点迷津的传说,便将老乞丐请至家中,好酒好肉招待了一番。等待天色已晚,老乞丐胡乱塞给袁耀东一卷纸,醉醺醺地转身走了。袁耀东悄悄打开一看,是一幅图画:一片水洼,放着一把弓,一把刀,旁边一只龟,龟身上盘着一条蛇,一轮红日悬在空中。袁耀东惊出一头大汗,赶紧将图烧了。夜里,他怎么也睡不着,终于悟出,一把弓和一把刀,可该是一个“张”字。前些天家里提出要分家,这与“张”字有什么联系呢?张,就是开张吧!家道要中兴了!猛然,他想起曾听到有一个朋友讲过,离城东北四十里许,有一处地方风水不错,就是找不到穴位。袁耀东笑了,越想越高兴,算计着天一亮就往东边看看去。这天中午,袁耀东到了一个村庄,向人打听,人说叫张营。张营村前一个大洼,长着密密的芦苇,围着一片荆棘,郁郁葱葱。他向周围瞭望了一会儿,四周飘着水浪般的雾气,低头猛看见几条蛇在面前水洼里蠕动着,一只癞蛤蟆在一旁蹲着不动。他心中不由暗暗惊喜。张营、蛇、蟾,抬头往天上望去,正午的太阳并不那么刺眼,有了些许温暖和煦。不久,袁耀东就带着新婚的妻子郭氏搬到张营住了下来。夫妻二人尤为勤恳,开了染坊,家业越来越大。耕读传家,两年后他中了秀才,家道更加殷实。为了防匪患,袁耀东和村里的人商量,是否修一个寨。此事尚未谈妥,袁耀东三十壮岁便因病去世了。临咽气时,他把全家人叫到跟前,给他们讲了老乞丐送图的故事,嘱咐他们务必团结一致,相互照应。后来,长子袁树三成了廪贡生,候选训导,补开封府陈留县训导又兼摄教谕事。次子甲三中了进士,做了京官,后经朋友吕贤基奏请,让他到安徽帮办团练,因平捻有功,被提升为淮军统领。袁甲三督办三省(河南、安徽、江苏)“剿匪”,两年内连打了几个胜仗,官拜漕运总督。三子袁凤三到禹州作官,做训导。四子袁重三在家闲居,主管袁寨事务。袁耀东的孙子辈上,袁保中副贡,捐同知,在家和袁重三一起管家,办团练事宜,兼营城中的铺子和外县田租;袁保庆中了举人,办团练,跟着袁甲三南征北战,一路厮杀,由郎中升上了道员;袁保恒中了进士,官拜翰林院编修,为袁甲三运筹帷幄,提出过很多可贵的谋略,后来在户部任左侍郎,在吏部任右侍郎,在刑部任左侍郎;袁保龄也中过举人,是袁甲三的左右手。自此,袁家也算家世不菲了。

袁世凯家族

袁氏家族家产

河南项城的家乡父老说,当年项城应家最为显赫;袁家发迹很晚。

在袁世凯的家族中,养父袁保庆与叔父袁保恒对他影响甚大。从袁世凯早年与其二姐的通信中可见一斑:

光绪四年四月(1878年5月)《袁世凯致二姊函》

二姊大人尊前敬禀者:

顷袁心镜敬询母亲大人及友躬均称平敉,不知记得下能如故否?龟胶谅必常服,张先生又来看乎?念甚,念甚。

赈务实属万难。南阳匪徒猖獗,杨敬镇、崔季镇、宋祝三三军会剿。昨探言,崔军败一仗,饬人甚多,宋祝三胜一仗,所杀已(亦)皆饥民,杨镇连负数仗,势亦狼狈万状。吾之赈款,只有直隶平粜馀米三万石,计月底即可到界,东漕八万石,亦计月底可到。部议生息银五万两,仍不知于何时始见。余若新中丞、张汉仙所办之粮(汉仙办之粮,乃吴子键所捐之款,非□□ 漕也),犹待下月再讲。合计粮米亦不过近廿万石,如何能救六七百万无告灾黎。汴省之粮尚可支持十余日,正在设法筹款,但不知胡底止矣。

顷有人自渑池、洛阳等处来,言伊地人肉,卖廿八文一斤,孙杀其祖母而卖之,弟杀其兄而卖之,种种未闻之奇,不一而足。

求雨数次,未闻膏霖。三叔大人同和帅步祷,亦不见一日细雨,此所谓天逼人乱者也。数月之后,遍地皆成寇矣。

三叔大人精神照常,惟饮食减者多矣。弟一切如故,大局已定,亦可照旧攻习,然仍五六日进城一次。弟必尽此赤心,捐此腐躯,上以报国,下以报叔父而已。幸勿为念。

肃此,敬请

福安。

弟凯 谨禀

这封信是袁世凯在开封帮助堂叔父袁保恒料理赈济灾荒事宜时所写。其称“赈务实属万难”,与“南阳匪徒猖獗,杨敬镇、崔季镇、宋祝三三军会剿”,三军连连败北,人肉被买卖,与旱灾日益严重等,这些内容未见诸正史,是灾荒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其中的三叔就是袁保恒,此时带着袁世凯来河南赈灾。从中也可以看到,袁世凯其实是一个有志气的人,“照旧攻习”,即不忘科考,极力向二姐表示“弟必尽此赤心,捐此腐躯,上以报国,下以报叔父”。

光绪四年五月(1878年6月)的《袁世凯致二姊函》这封信,是在袁保恒心力交瘁,鞠躬尽瘁,因为赈灾劳苦过度而病逝于任上,袁世凯安排丧事,私下写给二姐的。所以他特意交代“不可与他人看见”。

袁保恒对于赈灾事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雷厉风行,其作风深深影响着袁世凯。在封建官僚的群体中,袁保恒是一位难得的敬业者。他因为到家乡赈灾,多方奔走,上下沟通,诸如李鸿章、胡雪岩等,却常常事与愿违,而且不断遭受那些卑鄙小人的无端阻挠。项城家乡传说袁保恒多方求助,得不到响应,曾经学商汤祈雨,祷告不应,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坐在案前死去。其去世之后,被朝廷嘉奖,谥“文诚”,乃弟袁保龄接替其职责,继续尽心尽力;这应该是影响袁世凯处事作风与品格的重要内容。 JJ3OCs0Flv65JeMZFGHJjBXZPthTLtqJSzAl7YZMW7IXTk0bs0w5Xk/iPfCWp1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