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骂灯”

有一年,闹元宵,袁寨的孩子相互约好,一齐喊了号子,挺起胸膛,鼓起力气还骂,他们把灯笼高高举起,放声唱得更加响亮。南村的孩子们不等对方骂完,赶紧接过来,一齐拉长声音对骂,大声唱。

袁世凯和几个孩子嘀咕着,一群孩子把灯笼交给别的孩子,掂着棍子,猫着腰,从两侧向南村的孩子们摸去。南村的孩子正骂得起劲,全然没有注意这些。南村的孩子们还没有还骂,只听袁寨的孩子们齐声喊道:“打啊——”人便挑着灯笼冲了过来。南村的孩子正要还手,忽然,背后、左右两侧同时冲过来一群孩子,他们劈头盖脸一阵棍子打来,打得南村的孩子四处逃散。

袁寨的孩子得胜了,一群孩子夸袁世凯有本事,点子多。几个大点的孩子用手臂挽成一个“轿”,把袁世凯抱上去,前后都嚷着“打道回府”,他们把灯笼挑得高高的,向袁寨奔去。只有七岁的袁世凯咧嘴笑着,对旁边的哥哥世敦说:“哥,演戏比听戏要强得多。以后,咱们天天到这儿来打仗吧!”

乡村的孩子爱斗,打打闹闹,游戏就是他们的文化生活。在打打闹闹中,包含着他们的欢乐与聪明智慧,包含着他们的人生追求。其中的骂,极有特色。笔者出身于农家,听惯了乡音,回想当年,孩子们在路上高喊骂歌:“我骂你,你不还,你娘死了头朝南!”乡村的粗野以骂为标志,在大俗中,显示出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在地方文化生活中,民间传说的倾向性是非常鲜明的。民间大众固然爱憎分明,有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宝贵品格。但是,在中国社会官本位的文化传统中,读书做官、安贫守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礼仪长,强调守孝道,强调知书达礼,耕读人生归结于升官发财,才是乡间社会的主流。

民间社会并不排斥富有,追求幸福是民间百姓最基本的权利。在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关说明与解释,诸如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辈儿,诸如为富不仁,诸如趋利避义,诸如笑贫不笑娼,等等。这些内容是最真实而普遍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忽视。同时,对于财富的追求,在今天被冠之以“小康社会”,那么,作为民众对社会生活的基本诉求,我们应该正视,尊重其合理性。

从这种意义上讲,项城地方民众把袁世凯作为励志教育的对象,让自己家中出现一个有作为的人物,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追求与描述的是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绝不是那个所谓的窃国大盗、卖国贼的身份。历史的评说不会仅仅限于某一个时期的话语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能够说明一切;而民众坚守的是传统,常常超越一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如是说,既不是美化袁世凯,也不是神化袁世凯,或恶搞,而是让其还俗。还俗于民间,才能看到历史文化的真实在民间的表现。

民间传说赋予袁世凯聪明智慧,是为了述说的便利。家乡出现一个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乡亲之亲,总要为其贴金,不是帮腔,也不是阿谀奉承,更与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有天壤之别。至于民间传说袁世凯理财无能,致使家财散尽,族人为了杀一儆百,准备为其戴牛龙嘴儿示众,羞辱他的人格,最后逼迫他离开家乡,才有人生的转折和大作为,这些故事也都具有励志的色彩。

河南项城袁寨袁世凯出生的地方

袁世凯并不是没有学问,也不是不会读书,更不是不学无术。国家清史工程启动之后,《袁世凯全集》整理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从他两千多万字的奏议文章与大量诗文中可以看到,他的文采是一般人远远比不上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当时社会所谓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基本途径,而袁世凯总是不能够如愿。他的家庭在他青少年时代为他聘请了优秀的老师,也都是为了让他承接袁甲三他们进士门第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的人才评价系统弊端甚多,所谓八旗子弟、士族门阀制度与大量恩荫泛滥,形成严重的仕途壅塞。龚自珍他们高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有切实的社会背景的。袁世凯落第后,心中非常痛苦。这只是他时运不济罢了,他那么聪明,却屡试不第。他后来主张废除科举,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密切关系;但是,他废除科举,并不代表他不重视教育。有材料显示,当时一些地方的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与现代大学的兴办,确实与袁世凯有关。袁世凯曾经多次支持家乡的教育,如对项城柏庄铺师范学校捐出巨资;更不用说他在小站练兵时,一边用现代军事管理方式训练士兵,一边在新军中办武备学堂等军事学校。袁世凯重视教育,与其仇恨科举考试的弊端并行不悖。

尽管如此,袁世凯能够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不用说什么小站练兵、什么推翻帝制和什么民族实业、警察制度等,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说他窃国也好,说他卖国也好,你也可以只管硬说他不学无术,至少项城的父老乡亲他们不买你的账,他们会说,有本事你也卖去,你也窃去!他们因为一种天然的亲情,温和地包容着袁世凯的一切,用“本事”二字概括一切,将他融入自己的传说生活。这与笔者在湖南考察曾国藩的历史传说时所看到的一模一样。至今,荷叶塘曾国藩的乡亲们盖房时还在歌唱“曾家要出真皇帝”,把曾国藩奉如神明,看作他们家乡的光荣;他们不讲曾国藩如何以“曾剃头”镇压起义军,屠杀造反的民众,他们推崇的是曾国藩所谓的道德文章。在浙江,笔者考察蒋介石的传说时,也是如此,他们更推崇著名学者杨天石对蒋介石的解读,说蒋介石抗战有功。 L+BYpoO2CFVEerScqcPmqN+zXIN91yX/4IxCNZOZ/IVHdzrNYOqVd0Osu6UQW/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