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传说中,袁世凯小时候就不一般。
“小时候”在人生时间意义上就是未成年,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一个人在小时候经历的事情,作为记忆影响后来的成长,属于个体记忆;另一种是指他人对于一个人小时候的记忆与评说,预知后世所发生的事件及其与童年生活的联系,属于社会属性的集体记忆。普通人的小时候因为太普通,常常被人忽略,而不具备故事的生动性;只有出众的人物才能形成许多故事,时常被人记忆,或称为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部分。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文化认同的结果。既然是社会发展的文化认同,其实就是社会选择,其选择的对象一般不会是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的普通人。故事并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要看人。
走进袁世凯的家乡时,会看到袁世凯其实就是项城父老教育自己的儿孙有出息所举的榜样。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项城老家出了一个大总统,对老乡们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他们常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袁世凯多有本事。官做这么大,没有本事是假的。你说他袁世凯遗臭万年,那只是你说的。
传说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袁世凯小时候的故事,是项城乡亲对他所表达的最真实的记忆。所谓“小时候”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一方面是记忆被不断重复与强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一个以想象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味。因为小时候的事情能够被见证,都是不经意中出现的,到底是谁有先见之明呢?一切等到水落石出,才有分晓。一个人受到赞扬时,其事迹被传诵、被修饰,这样的所谓“小时候”也就有了十分特殊的传播意义。或者说,“小时候”的袁世凯以传说人物出现,其实已经不属于袁世凯自己本身的历史了。
首先,袁世凯不是默默无闻的人,项城之外的人可以随便辱骂他,甚至无中生有、信口雌黄,而他的家乡推崇他。
袁世凯的青少年时代,在传说中是属于他的家乡河南省项城县的。在项城家乡,袁世凯小时候是一个英雄,有许多传奇。项城人为自己的家乡出了这样的一个人物而骄傲,他们不说他的坏话。
袁世凯的故居河南项城袁寨
好话给英雄,坏话给坏蛋。声誉的社会意义非常丰富,有很高的社会史价值。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童年的声誉作为社会价值,事实上是在成年之后被乡里社会所认同的。
袁世凯从一个农家少年,独步青云,官至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后又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虽然称帝洪宪,闹了一个83天的笑话,项城人还是高看他的。项城被当地人称为“帝乡”,与袁世凯有关。在民间社会中,皇帝、总统都是一回事儿,都是人物头儿。
项城人之所以在民间传说中表现出对袁世凯的拥戴,并不是没有政治观念,没有看到袁世凯所谓的卖国贼、窃国大盗等恶名,而是乡梓之情、曲里之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一位大学同学专程赶到袁寨,调查袁世凯的传说,在村口遇见一位赵姓老人捡粪,他说,什么窃国大盗?都是被人祸害的坏名声。人家是真龙天子,就该人家有大位。再问附近乡村的百姓,没有人说袁世凯不好的。相反,许多人说袁世凯有本事,并说他们家风水好,人家小时候就不一样。旧时代灾荒年多,穷苦人生活艰难,袁家确实救济过乡邻,在乡里没有什么欺男霸女之类的恶行。
大人物小时候就不一样。究竟怎样不一样呢?
确实,乡村的人物,以物华蕴天宝、地灵生人杰为思想文化基础,又如何不是传说?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其实就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就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是杰出的人物,无论成败,家乡都会厚爱他。因为家乡的存在是以地缘或血缘为条件的,源于相互间的密切联系,相近则相生,相互帮助;日久生情,情的实质是心心相印,相同,相通,日日共饮一口井,共处一片天与地,所以,人总爱说,亲不亲,故乡邻。固守家乡,不仅仅是财富,还有这片土地的尊严。乡村的尊严就是这样被建构起来的,其意义与城市里戏园子中的票友一样。
在这样的文化生活环境中,出现项城人对袁世凯的如此评价,一点都不为怪。换句话说,项城人不给袁世凯捧场,还有谁来捧场呢?
大而言之,在我们的民众生活传统中,我们热爱家乡,又如何没有这种感情呢?所以,我们面对敌人入侵,大家就会同仇敌忾,讲什么上阵总是父子兵,打虎要看亲兄弟,要齐心协力。出来混饭吃时,走得离家远了,一个地方的人就是老乡。人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是这个意思。
在民间传说中大凡有大人物横空出世,都有不同凡响的成功模式。其出身一般是三部曲:首先是聪明、顽皮,或伴有奇异的征兆;其次是敢作敢为、大度,能够聚集天下英豪,或无赖,或豪侠,总是会救济他人,或在受到挫折与侮辱时,不得已离开家乡,去闯荡世界;最后是出奇制胜,智勇双全。如刘邦、朱元璋,大抵如此。袁世凯也是这样。应该说,这是民间社会的寄托;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解说自己的理想与向往,既是解构着,也是构建着自己所理解的乡村内外的世界,和属于他们自己的政治、军事、道德与历史、人生。
地方传说是一个地区民众文化生活的兴奋剂,它不断激活这个地区集体记忆的文化创造力与想象力。传说的真实性是在传播,即口头述说中被不断增强的。认同,是地方传说的关键;它的来源即使确有其事,也是文化认同的结果。所谓认同,就是承认并接受,民间文化中的文化认同就是一拍即合,就是不管真假,觉得应该就是这样。所以说,是地方传说塑造了项城人心目中的袁世凯。
在地方传说中,袁世凯在打土龙、骂灯等风俗生活中的过人表现,使地方民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作为自己后代追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