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技术书中提出的。随着媒体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一词也成为国内业界与学界炙手可热的新词汇。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斯贝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为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点。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收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伴随着手机上网不受空间移动的限制,伴随着微信、陌陌、米聊、微博等即时、互动通信平台的建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身边的新闻和图片。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标准。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的“新媒体时代”是指由新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对人类文化、经济、伦理乃至社会环境造成全面影响的历史时期。具体到本书的案例中,新媒体时代即是个体微传播平台强化、个体信源扩张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口径窄化、影响效力萎缩的信息流通时代。

(一)信息生产的大众化

新媒体为丰富社会文化提供了前提,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受众成为过去可望而不可即的信息发布者、传递者、把关人,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媒体工具的大众化。传统的公共传播资源由大众传媒独享,但新媒体作为一种公共传播资源,却可以为任何一个网民或手机用户所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曾经在信源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它给予每一个人发表言论和传递信息的可能。新媒体的传播者更为大众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以大众信源为主体,不像传统电视媒体需要各种专业设备器械和场地演播室等,而新媒体如网络视频,只要具备一台电脑、一个可摄像设备,谁都可以成为视频的发布者。伴随着手机功能的拓展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用手机分享身边的一切信息和景象。网络视频的信源以个人为单位,以群众生活为对象,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主导的模式已经被打破,受众不仅是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可以自主地寻找和接受信息,同时也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一员,可以主动发布信息。新媒体传播的传受关系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传播主体不再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传播主体主导传播过程,其他组织、机构、个人也成为传播主体,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了多元。多元传播主体形成以后,各个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都能通过新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微博为例,每一个注册登录的会员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汇集到140字以内的文字里进行自我表达,并配以图片、视频、链接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来扩充信息的容量。这对传统媒体时代的由专业记者编辑进行新闻采写与发布,对信源、信道的垄断具有颠覆性的变革意义。

(二)信息流通的自由化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质最明显地表现在传播层级的重构上。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他提出的“大众传播中的两级流动”中指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能够在特定领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两级传播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人际传播的制约。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企业一旦发生危机,报纸评论员的舆论导向至关重要。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呈现了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个人、多人对多人等多样态发散式拓扑结构的传播通道。传播通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传播层级不再是有量化定义的,而成为泛化的和未定义的。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常常受制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受制于血缘、亲缘、业缘等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这样,一个人所能延展的人际关系广度、所能结成的关系数量都有相关的局限性。而在新媒体时代,高度开放性、自由性与双向性的网络社会带来的是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加了,没有了地域、时空上的限制,没有了职业、信仰、地位上的差异,打破了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那些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在新媒体时代,一个企业的危机可能源自新浪微博上的一条连续转载的信息,如2011年9月3日经济学家贾康遭遇车祸,利用微博控诉锦湖轮胎。名人效应加上微博自身传播特点,该消息迅速转载使锦湖轮胎的生产商成为众矢之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众多传统媒体一改往日面貌,以电子化、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伴随着手机媒介出现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博客、手机微博等业务,互联网以其巨大的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提供着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递、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服务业务,同时汇聚了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图片及人际互动的媒介属性。媒介融合就是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种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不同产业之间依托网络融合而产生产业融合。比如说,在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与传统媒体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其负面新闻的传播,记者采访所得有关某企业的负面新闻,因为考虑到广告收入的问题,在报社内部第一时间被总编辑否决。而在新媒体时代,即便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对企业的负面新闻进行曝光,普通的消费者、受害人则可以通过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平台传播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质疑和声讨。如果在网络媒体第一时间曝出某企业的负面新闻之后,传统媒体一再保持缄默、置之不理,那么在网络形成一定舆论之后会造成广大受众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质疑。考虑到尊重事实,社会广大群体的利益及自身的公信力保障等因素,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在此时会被动跟进,其实越早跟进有关产品质量的企业信息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媒体的公信力就越有利。而传统媒体也是检验网络信息真实与否的试金石,因为并非每一条网络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有很多网络上发布的关于企业的负面信息很可能是该企业的竞争对手所为,所以说传统媒体也能很好地为企业澄清一些不实的负新闻。如2010年年初,北京接连发生喝雪碧汞中毒事件,可口可乐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回应此事,汞中毒绝不可能来自生产环节,此个别事件是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第一财经》杂志还通过专题报道对投毒者进行采访,传统媒体的积极回应有效地澄清了企业的不白之冤。

(三)信息消费的娱乐化

娱乐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情感需求。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土壤是由大众所培育的,其社会功能偏重娱乐消遣,将本能的娱乐需求放到精神文化升华之上的文化表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逐渐加大了政治改革的力度,这引发了社会的全面转型。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个人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推崇个体自由获得了合法性的地位,追求欲望的满足和感官的享受也随之弥漫开来。与此同时,商业行为的逐利性和个体权益保护意识的觉醒日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人对物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商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成千上万的劳动者,每一个劳动者及监管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总会冒出这样那样的产品质量问题或是其他有损企业形象的内幕。而今天的消费者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生活水平质量保障的期待都使其无法容忍生产环节中的欺骗和作假,一旦发现企业的违规或作假行为,消费者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将其曝光并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以数字技术为特点的新媒体不仅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改变,还带来了生活方式、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实质性内容和影响也许需要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才能认识清楚。信息的内容无关伦理道德,只负责交换利益(注意力经济、媒体收益、商业利润等);技术本身与内容无关,只负责“0”与“1”代码交换和信号传输;信息本身化身为一种介质、一种获取利益的交换物。信息的四重销售理论告诉我们在满足了新闻、评论、广告之后信息只负责进一步地按摩,让人们的感官得到放松。信息被消遣,在这一过程中,商业中的竞争对手可能利用一些有噱头的信息来吸引受众,此时受众不在乎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而只在乎被吸引过程中的娱乐性和快感。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发现,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生产的大众化、信息流通的自由化、信息消费的娱乐化都为企业有效控制品牌形象的相关信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lHri193H3WUlsN755BUs07XEvyH6DzhW/sh1FztEybW669F40CfJWKUeOnmTRv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