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3 格式塔心理学

美是人类心理的认知反映,因此美和心理学、生理学息息相关。格式塔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对形态与美的关系从完形趋向、视觉法则和视知觉形式动力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了解相关知识对形态美的生成、艺术张力的构成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完形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主要是完形趋向、视知觉形式动力和异质同构理论。这些理论一直以来对艺术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形式美的生理基础

(1)视觉认知的整体规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观察形态是眼、脑的共同作用。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换句话说,完形趋向就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知视觉的形态,人们习惯于将看到的视觉单元,通过简化剔出“杂音”、突出特点,以组织结构统一的方式进行整合,形成整体,将自然纷杂的事物组合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整体秩序去感知。例如图1-92某品牌摩托车的宣传广告,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零部件,而是有意识地将其组合成我们熟悉的已有形态。这里设计者正是以此将零部件的排列有意识的构成脸部的结构特征,引导人们在观察时有意识地去整合。这幅作品就像我们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任我们的思绪随时、随地、随意地将朵朵白云想象组合成我们心中的物象,或许这就是天马行空的诠释。

图1-92 某品牌摩托宣传广告

视觉正是在这种把握整体中去感知的,因此画面上所有的视觉元素都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部分。这一点对于艺术设计视觉形象创作特别重要,初学设计的学生往往是将视觉元素割裂开来,譬如只把画面上的文字当成传达字面意义的符号;图形之间缺乏整体感受的联系等等。

图1-93是设计者利用散点构图的形式,把各种羽毛和底部居中的文字形成一张一弛、感性和理性、飘逸和稳定的整体视觉秩序。正是这种整体的把握才避免了散点割裂形成的散乱,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

图1-93 《轻轻地吻》

又如图1-94所示,所看到的不是零散、割裂和单独的块面,而是一个充满节奏、律动,螺旋上升的整体形象。

图1-94 《内容的框架》

这种整体是通过视觉场内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我们看到的一个相对视野区间内,感受到视觉元素在视觉上对周围空间、不同的视觉元素的作用力,其形状不同作用力也不等。该作用力的范围被称为视觉场,通常意义的视觉场就是我们的整个画面。

形式是人们对视觉场中视觉单元进行整体完形的一种关系的总结。简单地说,视觉场内单元之间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就是形式。我们研究形式的法则,就是要有目的的将视觉场内的不同单元之间建立一种组织关系,使之成为一个趋于完整的、可以被理解的视觉整体。这种组织关系的规律是形式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图1-95中,草地上散落的牛群通过飞机的投影将牛群与飞机有机地组合,形成了空中货运的整体商业概念。

图1-95 Tampa货运公司宣传招贴

整体是由局部多样性统一构成的,具有知觉意义的形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印证的关系。也就是说局部的造型是和整体的造型具有形式上多样统一性的。例如在图1-96和图1-97中,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整体外形建筑以波兰民族风情的剪纸造型为基础,与室内的局部通过剪纸造型特征进行视觉整体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色彩、光影以及空间等设计手法的变化寻求多样性的统一。

图1-96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建筑

图1-97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建筑内部

(2)视觉是以比较为基础的

我们不难看出,世界本身是由相对而构成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世界是相对的。”当然人们认知世界也必须符合这一规律,我们常说的比较就是这一规律的认知实践,比较在反复对比当中寻找出一种对比的关系——视觉的秩序。例如在图1-98中,自然景观的山石结构、雾的浓淡、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和排列的疏密都形成了统一的视觉对比秩序。

图1-98 《杂志图片》

不同的视觉秩序将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比是形式设计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设计手段。缺乏对比的设计是乏味单一的,只有对比才使这个世界变化得丰富多彩。

(3)格式塔视觉规律

过度的对比会对认知造成混乱无序,使人产生不安。格式塔心理学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当视觉场内由多个单元体构成不同视觉要素的时候,眼睛接受不同单元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一定单元的数量,眼睛就会将相似的、位置接近的进行组合,以组合为方法进行简化,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相似律、就近律和求简律。

相似律是将视觉元素形态相似的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如图1-99所示,我们观察时很快会将线条的箭头方向作为一种相似的规律而分成两组不同的箭头方向。

图1-99 相似律图例

就近律是将位置接近的视觉单元组合为一整体。例如我们在排版过程中对图示注解文字一般是靠近所注图片,形成一个整体关系以免混乱。

求简律是将复杂的形态简化为单纯的形态,或者将数目繁杂的形态通过齐一地组合方式将数目简化为简单单位的数目。如图1-100是把许多铅笔组合成一列,排放在画面中。求简律是“根”,而就近律和相似律则是方法,视觉审美因循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形式美创造过程当中始终要把握整体、强化统一。当然,局部和整体、统一与对比是不可以分隔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求简的整体与统一的要求下,将形态通过位置的接近或者形态的相似进行组合,进而建立一种对比的、统一的整体秩序,以便与审美主体产生呼应。

图1-100 铅笔创意

2. 形式美的心理基础

(1)转换律

人们在认知新形态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新的形态与自身所持有的认知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其转化为已知的形态或情感进行认知,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转换律,是人们认知的需求。例如图1-101是著名品牌Wolford丝袜广告,时尚的女人看到的是品牌高贵的奔放,诗人看到的是浪漫想象,设计师看到的是形式的魅力。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标准进行转换,这就是意境的魅力所在。

图1-101 Wolford《维也纳、巴黎、伦敦》宣传招贴

格式塔理论的根本在于转换,通过眼脑的加工简化、统一将视觉图形转换为视觉语意,产生出易于理解的、协调的整体。理解来自于精神上的和谐,理解来自于知觉的转换。

设计师正是利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在转换律基础上创造出作品的意境。简单的理解异质同构就是换一种表现方法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如图1-102《酒森林》用树枝构成就凭的形状,当然在传达的语意上自然转换的也不仅仅是酒瓶和树的结构,或许会把树林中饮酒的惬意悄悄地传递出来。图1-103是奔驰汽车空气压力避震悬挂装置的宣传广告,设计者把空气悬挂的舒服度运用自然场景的陆地和天空的倒置,类比像驾驶飞机的感觉,把概念用视觉语言进行了转换。

图1-102 《酒森林》

图1-103 《驾驶更舒服》

(2)视觉审美的情感判断

人们逐步积累形成了对事物认知和判断的审美标准,这种标准很多是以人类自身所持有的标准为衡量尺度的。在客观上与此标准相符的结构、形态就会给人以快感。比如黄金比例与人体结构比例的关系,形式审美与人们视觉的认知规律的关联等等,在精神上就表现为情感判断。例如,音乐不同的节奏与人们不同情感下的心跳节奏关联。图1-104中女性造型的结构比例不仅是对女性人体审美尺寸的视觉呈现,更是现代女性既张扬又暧昧的性格再现,特别是丝袜沙金般的反光把女性肢体的曲线起伏恰到好处地勾勒,把Wolford丝袜塑美的产品特点,用情感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1-104 Wolford丝袜宣传招贴

(3)尖锐化与整平化

视觉审视经过外部视觉信息刺激后,将进行一系列的以主观意识为基础的心理加工,它有别于机械的照相,而这种加工组织在视觉上可以用“尖锐化”和“整平化”来理解。所谓尖锐化就是将所看到的信息某一部分加强,根据自己心理的需求进行强化突出;所谓整平化就是将所看到的部分信息刺激减弱,根据自己心理的整体需求将这部分信息削弱而突出特征,进而将客观形态与主观形态进行统一。其中的尖锐化就是我们形式法则中的对比律;整平化就是统一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人眼中出西施、熟视无睹就是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如图1-105所示,或许人们看到这个柠檬就会酸的……这正是设计者通过视觉语言使颜色更青绿,构图更动感饱满的尖锐化手段,更有甚者,把那种酸得呲牙的感觉转换为带着弯钩的锯齿,极端突出“酸”的感觉。

图1-105 柠檬创意

3. 视知觉形式动力与表现力

完形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认为眼睛受到的视觉刺激力,转化为大脑皮层生理力场,大脑根据这种力的运动规律,将以“封闭性”、“邻近性”、“相似性”和“方向性”的完形趋向形成视觉组织原则,重新在主观世界构成一个好的“格式塔”(造型),这种形式是整体的、便于认知的、易于理解和协调的。艺术创造根据这种形态的视觉组织规律就能够创造出好的“格式塔”,使人们在观察这种形态时,感触到这种力的整体式样,并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和谐。如图1-106是奥运广场的五环立体雕塑摄影,摄影师以仰拍的角度突出五环,形成向上扩张的张力,在构图上让这种力量从画面的左下角向右边靠上居中的地方伸展,而飘着朵朵白云的万里晴空恰当地满足了这种力量心理空间的延展。

图1-106 奥运广场五环雕塑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完形”是“力”自发追求平衡、整体的趋向而形成的一种力的完整式样。这种心理力是好的视觉形式的生成动力。在艺术形态中感受的力,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客观存在的力,它是一种视觉感受“力”,是对于形态之间结构形式形成的一种“心理力”的感受。这种“力感”来自于人们对于自然形态物理运动中力的心理感应,是心理力与形式的对应。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形状的变化或单元形的组合秩序能够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感受。换个角度讲,就是形态的视觉样式是一个力的式样。所以,这种心理力来自于形态的形式。如图1-107是扎哈·哈迪德为意大利沿海城市所设计的商贸中心,它独有的建筑结构流动式样形成了显著的“力的式样”。评论家们有的说它像一只章鱼,有的说它像盛开的菊花,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它的形态中所蕴藏的“力的式样”才是决定这种情感判断的关键所在。

图1-107 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

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这种形式与力的结构关系,将可以揭示艺术造型生命力生成机制。

另一位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在完形心理学的视觉组织基础上明确提出这种趋向的动力来自于人们视知觉的形式结构。他在1954年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通过视知觉简化的组织倾向,揭示了力是“完形趋向”的动力源泉,形式是力的表现。他在序中写道:“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求人们首先要记住: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

例如图1-108中芭蕾旋转所舞动形成的裙子结构形式,支撑的腿部结构力量和因旋转而飘舞的裙子柔软而浪漫的曲线形成了一张一弛的形式力感受,在浪漫中有矜持,在矜持中有洒脱。这种文学式的感受描述依据正是画面中视觉式样所蕴含的力感。而解构主义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为西班牙设计的《奥伦赛千禧桥》如图1-109所示,更是以反向力的式样构成了该桥典型而特有的结构形式,成为建筑史上靓丽的一笔。

图1-108 视知觉形式动力图例

图1-109 《奥伦赛千禧桥》

1969年阿恩海姆又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视觉思维的概念,以视知觉力的感知为基础着重探讨视知觉的思维性质。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即视知觉”(形式动力)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而视知觉又是建立在形态的组织形式结构上的,所以这种形式结构的本质就是力的式样。显然在视觉思维中思维的加工材料就是力的式样,视觉思维的产物也应该是力式样的创造。如圣地亚哥为里昂机场设计的高铁车站如图1-110所示,他始终坚持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应用力学的结构形式表现美。同样,对他的这幅作品评论家们也做出了不同的想象,有人把它想象为振翅欲飞的鸟,有的想象成猫头鹰,更有甚者把它想象成奥特曼,而所有的想象都是基于这种形式的动力感受。

图1-110 里昂机场高铁车站

在阿恩海姆的眼中,力是视知觉形式的生成机制(视觉思维)核心。1974年修订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更是将这一种力的理解直接定义为视知觉形式动力。他在书中指出“形状、颜色以及事件等的动力属性已经被证明是一切视觉经验不可分离的方面。如果承认这样的动力是直接及普遍的存在,我们不仅可以把自然物体以及人工制品描述得更为完善,而且我们也明确地得到了通向探询‘表现’之路”。如图1-111所示,设计者利用蝎子尾巴特有的动态(力)式样,将蝎子蜇人进攻的形态(力的形式)延伸出视觉意义上的危险概念的表现。

图1-111 沃尔夫汽车宣传广告

这种表现是艺术形态的形式。所以艺术形态是建立在知觉力基础之上的,从完形趋向的动力源到视觉思维的动力形式,艺术形态无不体现着“视知觉形式动力”,这是艺术表现“生命力”、“活力”的根源所在。

总之,自然形态的结构关系源自于内外力的作用,师法自然的艺术形态造型也遵循着这一造物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说艺术形态的本质是内外力感受作用的结果,艺术形态呈现于人们的就是一种视知觉的形式动力。这种动力从心理角度来看是对物理力形式的心理感受,从视觉角度来看,它是物体追求形式整体、完满与平衡的视知觉动力,从结构形式角度来看,它是物理力运动变化的结构形式。艺术正是通过这种视知觉的形式动力表现才使形态具有了表现力。 nMEb3qPZPvztdf1ju7M6g5Pi5TDbVPj5yL0JXuoUB5wVc22XnjThSawHyNZe6o3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