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资本运作的辅导班

目前社会上各个角落大大小小中小学生教育辅导机构的出现,其政策推动可追溯到教育产业化背景下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改革开始引入教育领域,开始允许和鼓励私人办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5条再次提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1998年以后,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大量的课外辅导教育机构开始兴起。

截至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各种民办培训机构已达2万多家,其中针对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教育培训机构有1.2万家,这其中还不包括几倍于此未登记注册的个人家庭辅导班。

从商业类型上看,目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班主要分为:①大型上市公司(全国连锁如学大教育);②主要局限于一地的超级培训机构(如N市的书人);③各种品牌连锁店(如新东方);④以某位教师为主的家庭辅导机构(如N市的D老师奥数),这其中大量的是未登记注册的家庭作坊。

从课外辅导的服务类型上又可分为几类:①早教市场;②幼教才艺市场;③英语市场;④奥数市场;⑤信息培训市场;⑥作文市场;⑦体育市场等。

本书将从资本自身的逻辑出发,从垄断资本的形成、虚拟商品市场的创造、制造消费、教育产品的开发与产品销售的精细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从早教到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在资本力量推动下的运作与扩张模式。

(一)垄断性的教育市场

垄断性教育市场的形成总是与政策关联在一起。它好像是一个中介,可以帮助你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向市场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之前,教育资源的集中垄断是按照权力的逻辑组织的,钱只能是关系资源的附属品。优质教育资源一旦向市场开放,钱就光明正大走到前台了。当然,辅导班市场不同于名校办民校可以公开收择校费,它也不是名校自己办的创收机构。说到底辅导班的定位是市场,教育市场都是为择校服务的。如果要形成垄断性的教育市场,必须有择校的“硬通货”。

N市书人培训机构被称为行业中的超级航母,常年有2万多名学员,在全市分布了14个教学点,这所招生异常火爆的培训机构被无数的家长诟病,同时这些家长又趋之若鹜地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是什么魔法绑架了这些家长?

1.为什么上书人?

不言而喻,垄断性教育市场的需求是政策性的。家长都知道为什么要送孩子到书人来上课。

问:去书人上辅导班除了能在成绩上提高,还有什么好处?

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升学啊!书人的考试成绩在树人、N外有用,他们就看你这个成绩的。你在书人拿奥数一等奖,外校、树人都是争着要的。

问:这个奖是书人自己设立的吗?名额是怎么设立的?

答:现在书人设立的奖别人都承认啊,你看看现在全N市有多少书人的辅导班?连江北的孩子周末也千里迢迢跑过来。名额是一等奖90名,二等奖500名左右,三等奖就更多了,具体多少不记得了,有1000多名吧。

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学校要承认辅导班或者某个培训机构设置的奖励、荣誉和颁发的证书呢?为什么择校需要这些东西呢?这是择校的本意吗?

自主择校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两方面:一是增加学校的招生权力,形成各自特色;二是增加家长的选择教育产品的自由。两者都旨在促进学校之间的互相竞争。按照文件的说法,是在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在实施的过程中,择校本身非但没有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并且加重了学生及其家庭的负担。辅导班利用择校制度对于分数成绩、奖励、荣誉、证书等的要求,打造出不同的教育产品,供家长选择和购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是择校制度培育了整个中小学生的教育资本市场。

素质教育政策在实行过程中的逆向发展实属必然。实际上,择校的起点是教育不公平,终点是以分数为录取标准的高考,过程则是提高分数技能的应试教学,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高考制度的录取标准改为公民国家的综合考查为主的申请大学制度,过程中的应试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前提了,应试制度下的重点中学及其择校制度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起点上的教育是公平的,择校也同样没必要存在了。

如果起点不改,终点也不改,过程则只能是应试教育,至于是统一考试还是择校,择校采用什么更“公平”的标准,不过都是皇帝的新装,掩人耳目而已,这些花里胡哨的“改革”都是变着花样地瞎折腾。权力与资本胶合在其中,以“公平”的面貌和幻象让各种意见相互争吵,唯一不变的就是权力和金钱仍然在左右着教育资源的分配。

素质教育只有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与教育公平有高度的相关性。如果提倡素质教育只是政策性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在社会科学的法理上破除社会不平等的障碍。

2.企业的运营与扩张

各类培训机构当然也是按照企业的模式经营的。它能够快速地扩张完全取决于教育资本化趋势的加强。这样的垄断性教育市场可以有多大呢?由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到:

(1)市场负荷:各类培训机构除了在城市各个角落布点以外,开始以其品牌效应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校,同时它也开始接受加盟,准备开办连锁幼儿园,且纷纷上市。

(2)虽然培训机构不是一个纯市场的产物,它并不需要什么产品赢得市场,只要在择校上与各个名校进行勾连就足以为其创造数以亿计的财富。所以它在产品开发上是漫不经心的,它有一些捆绑式的产品,如奥数奥语捆绑销售。一些被兼并的小作坊虽然只有单一产品,但也开始借鸡生蛋,依托品牌机构进行招生,譬如音标课程之类。

(3)在资本运作上,类似培训机构的师资、生源、企业式的教学与内部管理等都很值得探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产品开发、零库存销售等资本运作逻辑如何渗透进中国教育,将其从根本上改变为资本掠夺的对象,从而摧毁教育本来所有的目标和价值,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3.垄断资本与政策幻象

培训机构的择校特许权绑架学生与家长,引起人们普遍的不满,虽然经媒体报道,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培训机构的市场运作,每天照样有几万名中小学生进出书人各培训点的大门,培训机构的不可动摇说明了不可动摇的择校制度和教育不公平现状。

实际上,在国家政策层面,择校是不断被禁止的。

1995年5月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1995年纠风工作部署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主要解决学校违反规定乱收费、对择校生多收费,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合理的收费,社会向学校乱摊派转嫁给学生的收费以及代收费过多过滥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列为当年要狠刹的“三股歪风”之一。从此,国家开始对高收费(择校费)进行治理和管制。

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不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小学和初中招收‘择校生’,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一定要把‘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坚决遏制住,重点是大中城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现仍在招收‘择校生’的,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果断措施首先解决好高收费问题。同时要坚决制止各种形式以权择校的‘条子生’和‘关系生’。捐资赞助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不准与招生入学挂钩。”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择校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国家治理模式一直延续的是传统极权国家令行禁止的行政性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前提假设是:①人是无私的——无论中央或者地方都不会有自身的利益诉求;②每一级对上级都是绝对服从的。这两个假设都是违反社会科学常识的。正义的现代民主政治起源于霍布斯的人性自私模型,公平的市场经济起源于亚当·斯密的人性自利模型。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这种治理模式必然导致与民争利的地方政权利益诉求兴盛,同时国家政策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有法”与“不依”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制度性的政策幻象。

以择校问题分析这种现象,它的悖论在于:既然实行重点学校制度——教育资源集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教育不公平不可动摇,择校就是必然趋势。具体谁可以择,是权力,是资本,还是两者结合?实际上是一回事。至于准许不准许,又是另一回事。当然择校会引起社会问题,然后再发文禁止择校,这是一般的政策逻辑,只是这是一个失效的指令。市场和社会都是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保证它正常运作的必须是公平和法治的制度环境,而不是充满悖论的行政命令。

(二)创造市场

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要把自己扩散到四面八方,全球化市场是借资本的强劲东风推进的。教育在资本家的眼中不过就是一个挣钱的项目。《2009—2012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培训业收入达到1000多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投资家看中了遍地黄金的教育培训市场,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教育培训市场。有人说中国95%的行业和产品已经供需平衡或供大于求,唯独教育培训远未满足需求,是卖方市场,被人称为“朝阳产业”。调查表明,目前学前教育、职业培训的行业平均毛利率达到35%左右,其中行业领军企业的毛利率甚至高达60%。

2006年新东方作为国内首家教育企业成功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由其带来的创富效应激发了各类资本投身教育培训市场。投中集团(China Venture)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2009年,中国教育行业61家企业共获得9.53亿美元风险投资。

2008年共有282家海外教育培训机构来中国淘金,推出适合中国人的培训品牌,抢占中国市场。

实际上虚拟商品不能直接创造财富,正如马克思说的“资本不会创造新价值”。教育培训市场的投资者也很清楚,这个行业是“高度政策敏感性的行业”。说白了这个行业是中国式的新股市,并且是无风险的包赚行业。

以学大教育为例可以一窥教育资本扩张的速度。2004年学大教育只有一个学习点,通过资本投资,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66个城市开办了300多家学习中心。

1.售卖理念

如果说需求是市场的第一要素,那么创造市场首先就要制造需求。如何把教育变成市场需求,这是一场巨大的转变。深圳曾有一则新闻:一名寂寞难耐的10岁男孩,在一辆宝马车上举牌“租一个妈妈回家”。妈妈如果也可以作为商品要素进入流通领域,人就会完全物化,可幸的是这个时代暂时还没有来临。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出卖亲情。教育资本化与此类似,所有的教育理念都可以包装售卖,中国的家教传统被资本化彻底摧毁,可以想象如果朱熹或者曾国藩之类的家教先师在世,将会有多大的资本利益?一切都可以拷贝、连锁买卖,只要掏钱,你的孩子可以立马变成曾国藩的“儿子”。

不过,我们的早教市场售卖的基本是西方理念,曾国藩并不吃香。

蒙特梭利早教中心理念: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人一出生就具有无限潜能。

——玛利娅·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成长轨迹,教育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要先去了解他。在蒙特梭利,我们的职责是,先去了解孩子,之后为他创设一个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环境,之后去引导他,释放他与生俱来的潜能。

不同的公司售卖不同的理念,目的只有一个:赚钱!这些冠冕堂皇的理念充斥着错误,以科学的名义反科学,误导家长进行教育投资。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也越来越受家长们的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双语教育,这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中文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上初中以后英语成绩不好,直接导致孩子的总体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而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他们小学没有学习过英语或是只接触了简单的一点英语单词。因此,相对于其他少儿时期便开始系统学习英语的孩子,这些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些粗糙的无厘头的说法,“实践证明”云云,无异于欺哄诈骗。无数的家长深陷其中,自觉与其合谋。这样的早期教育实际上是把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从一出生就破坏掉。西方国家普遍立法禁止早期教育,目的就在于保护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

不管怎么说,广大的中国教育市场最终还是培育出来了,资本力量竭力把家庭教育功能剥离出去,再通过市场出售,这是我们早期教育市场乃至基础教育市场的全部秘密。

2.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

下面是一家早教机构的研发产品介绍:

南方贝贝早在2002年就携手早教专家自主开发了成套的0~3岁PAP新思维亲子潜能开发课程。随着PAP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南方贝贝引入蒙特梭利教学专家和蒙特梭利教育课程,已取得优秀教学效果。同时,南方贝贝采取亲子教学的形式,不断研发系统地适合提升儿童智能的新的课程(如半日制、奥尔夫音乐、亲子舞蹈、生活美劳、经典诵读),多种形式的特色课程日臻完善,分阶段地推出,受到全国2万多会员的欢迎。

中国教育,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创造了市场,既然有了市场,就需要推出产品。各种形式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铺天盖地而来。更有甚者,教育辅助网站也可以卖上好价钱。本次调查期间,笔者多次参加商家利用各个中学组织学生家长在N市大学科技馆报告厅举行的教育产品促销活动,一家号称北京大学开发的“突破英语”项目,不过就是一个收费网站的营销。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将其作用夸大的唯一目的就是出售。魔音英语、疯狂英语等不一而足,所使用的是接近传销的疯狂营销手段。

一切都可以拿来为营销服务,包括亲情。在资本市场上,各种神奇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调动情感操纵理智,最终就是为了促进消费。

3.“原子”社会:资本扩张的空间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正在形成的“原子”社会给教育资本的扩张预留了无限的空间。独生子女以及社区陌生人化都为孩子的社会性成长设置了障碍。很多人之所有带孩子去早教中心或辅导班,进行1个小时上百元的消费,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个伴。

(三)制造消费欲望

在经济领域制造消费欲望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教育既然已经是一个市场,制造消费欲望就是免不了的。广告宣传不断刺激消费欲望,从而使家长在教育上不断投入。

1.刺激消费欲望

调查中我们发现,辅导班的广告宣传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放眼看去,可以发现,除了街上和小学门口之外,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公交车的座椅背后和拉手上,在车载媒体、小区等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辅导班的身影。就像是空气一样,无论我们在家还是出门,无论是在视力还是在听力范围内,无论身处何处、正在做什么,辅导班的身影以及声音都会紧紧缠绕着我们,无法摆脱。

家长一:

很多父母在单位或其他地方聊天会聊到孩子的学习以及辅导班问题。广告很多,街上和小学门口到处都是。

家长二:

广告太多了!什么公交车啊、街上的电线杆上啊、小区的宣传栏啊、电梯里啊,都有,最恐怖的是居然连家房门的把手上都有!你想不看都不行!

德波说,观众在哪里都感到不自在,因为景观无处不在。在如此的环境中,资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人们的内心中制造种种我们“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景观”。一旦我们将这些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欲望时,这种欲望就会成为所谓的“内需”,经过商业化的运作就可以转化为GDP。“资本变成为一个影像,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观也就是资本。” 而这才是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的需要。

2.宣传与广告策略

为了建构这种资本化的“景观”,资本化的辅导班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美好形象。这种类似涂脂抹粉的伎俩在商业化的运作中已经成为一种圭臬。对众多辅导班的宣传单进行归纳总结后,我们发现辅导班通常借助以下几种手段进行自我粉饰。

(1)借助 荣誉符号 的力量。最典型的是“××机构,被评为‘××年度最受家长信赖课外教育机构’”“××年,被授予‘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课外辅导品牌’”“三信三优”单位等。

(2)借“ ”提升身价。迷信权威和经验资历似乎是人们的通病。在辅导班市场中,我们看到有的辅导班请“名人”代言,有的号称有“名师”坐镇,有的打出“立足四大名校”的招牌,有的给自己冠冕上镶嵌“名牌”“金牌”“国际知名品牌”等名号,更有甚者将自己塑造成拥有多年经验的“老”品牌,以示自己在业内的领先地位。资本正是利用人们对于内化于他们内心的对于“名人”“名师”“名校”“名牌”“权威”这些符号的迷信,吸引大批消费者。

当我们审视这些荣誉符号和各种“名”的授予者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荣誉符号主要来源于国家机构以及经济组织的授予。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毫无批判并且是无意识地承认这种荣誉的地位。隐藏在荣誉符号认同逻辑之中的是内化于人们意识中的对主流价值和国家权力的深深认同,这时的荣誉符号已经变成资本用来招徕顾客的通用“法宝”,甚至不惜血本通过各种途径换取这种符号,因为它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3)树“ 典型 ”,立“ 榜样 ”。在每个辅导班的宣传单上几乎都写着该机构培训成果:××学员因为在本机构学习,获得××大奖;考入××名校;从很低的分数提高到××高分。姑且不论这些人上了多少辅导班,但是每个辅导机构都会拿他们做广告。尽管这样的例子相对于众多学员来说,其比例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但是起到了使人们趋之若鹜的广告效应。从实际效果看,大部分学员都是这些极少的成功者的陪读者,因为“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

(4)借“ 个性化 ”“ 特色 ”与“ ”之名。我们翻看诸多的宣传单时会发现这样的字眼:“个性化”“特色”“独创”“创新”“最优”“最好”“唯一”“精品”……此类字眼不胜枚举。资本所到之处,播撒的是紧张的“竞争”思维和你死我活的气氛,这种印象铭刻在每一位消费者的脑海中。每个人都渴望在竞争中独占鳌头并永远保持优势地位,这背后是内心深处对于未见之敌深深的恐惧和焦虑之心。这些宣传迎合了家长作为消费者渴望成功的心态和对于未来的恐惧之心,也迎合了整个社会化的焦虑心理。

在此,资本已经准确把握和左右了消费者的心理。资本征服教育,胜利在望。

3.择冠幻象与教育投入

无止境的教育投入背后是择冠幻象。一位家长这样说道:

本来我们是想给他报一个奥数的冲刺班,听说有一名老师教得很好,能举一反三,我想让小孩上,想拿那个一等奖。

只有拿了一等奖才能上名校啊。但小孩不肯,他不愿意上。

现在的家长都在赌博,想用孩子的健康去博成绩,后来发现折本了,又开始关心孩子的身体,身体好了又想去一博,现在家长都是赌徒啊。

调查中我们发现,无数的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来上辅导班的。有了书人冬令营奥数一等奖就等于拿到了这些名校的入场券,在书人几万名培训学员中能拿一等奖的不到100名,大部分家长的梦想都会破灭。

事实上,无论名校还是辅导班都是以大量的“陪读”生为主流,少数的摘冠者遮蔽了这一事实,使人视而不见。教育政治的策略在于设立考试获胜者这种制度安排,产生中奖式的摘冠幻象。

家长认为:

上辅导班对他来说嘛当然是好事情,现在竞争压力大,大家都想上一个好点的高中,平时在这里学习,多少会对他将来升学有帮助;况且现在大家都上,你不上就落后了,你必须得上。学习好的都在上,学习差一点的更要多上了。现在社会就是这样了,压力大嘛。现在让他努力一点,将来才会发展得好一点。

家长普遍的不安全感和从众心态迫使自身不断地寻求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强化了择校和应试教育机制,导致受教育者失去教育的主体地位,个体的屈服、主动配合压迫自己的力量,最终完成了宰制性权力的再生产过程。家长成为孩奴,学生成为学奴,最终完成了应试教育机制合法性权力的再生产。

(四)产品分级与精细化

创造市场、制造消费的各种营销和广告宣传只是一种外在策略,教育市场还有很多内在策略,通过产品分级和精细化创造不同的产品形式,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让消费者更多购买自己的产品。当然这也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1.产品分级

产品分级包括授课规模的多样化和内容难度的层级分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辅导班的上课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一对一”、小班、大班。这主要是根据师生比例划分的。大班通常最少有20名以上的学生,老师往往难以与每个孩子有很多的交流互动,更难以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教学。小班通常一个班级10多名学生,相对大班来说,老师能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也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一对一”是指每位老师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只负责辅导教授一个孩子。有的家长认为“一对一”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老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能针对孩子的特定情况进行准确且及时的辅导。增加老师和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更好地建立师生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学习态度。

调查中我们发现事实并不像多数家长想象的那么美好。对一个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时,我们了解到,很多从业人员学历很低,有的甚至是刚毕业的专科生。“一对一”不会带来超出商业利益的师生良性互动,这些“一对一”的老师还有很多安排在其他时间的“一对一”的学生,“一对一”只是将某个孩子单独隔离并进行辅导。比较而论,在商品的意义上,确实是每一个孩子身上分得老师的时间更多一些,所以家长就需要为这部分买单。这种形式的辅导价格也是最高的。

根据内容难度进行层级分化已经是教育机构的普遍做法。新东方英语培训的课程设置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表1-1 新东方收费情况

影响价格的主要三个因素分别是人数、分数目标以及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人数、不同的分数目标以及不同的课程内容,收费的价格在递增。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经验也已经成为不同资源占有量的代表。为了赚取更多,除了设置不同的授课规模,资本还为自己的产品设置了不同的等级。

问:高一级的班级有什么不同吗?

答:高一级的班级肯定更好一些,因为收费会贵一些嘛,具体的我不太清楚。

华尔街英语有个在线升级版课程,分为基础级、初级、中级、高级、超级和专家级。N市书人教育中心的奥数课程分为提高班、强化班、特强班。

如果想进入上一个等级,就必须经过低一等级的培训。只有通过低等级的测试或者积累足够的积分,才有资格进入高一等级。这三个例子是典型的“升级”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消费者被套在这样的“升级”系统中,渴望不断地升级。隐藏在产品分级背后的是资本对于消费者欲望的“把握”以及不同的资源占有量。随着等级的增加,产品被赋予更多的和更优质的资源,产品的不同等级也是一种资源的分配方式。利用人们对“升级”的迷信,资本可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2.科目精细化

除了产品的规模和等级的纵向分级,我们还看到了横向的精细化。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今辅导班的培训内容几乎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有的甚至已经突破学校教育内容。辅导班深入学习过程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资本制造并满足了各种消费需求。

原来上英语课,通常会包括听力训练、音标训练、朗读训练、英语交际训练、语法训练、写作训练等。但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市场上,英语被拆解了,每种训练都被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比如市场上出现的晓颖音标、外教口语、语法速成、英文写作。这样的拆解可以给学员更多的选择,每位学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很强的针对性训练,在短时间内使该弱项得到提升,而不用把时间花费在其他已经掌握的项目上。

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我们假设这个完整的培训项目的价值是M,而其中每个子项目的价值是m n ,如果把这个总项目拆解开,就有这样一个等式:M=m 1 +m 2 +…+m n (式中:M表示总价格;m表示每一个子项目的费用;n≥1)。也就是说,所有的子项目的价格总和应该等于总价格M。但是,在教育市场中的真实情况却是每门课每种训练都会收费,而且所有子项目价格总和远远大于总价格,即M<m 1 +m 2 +…+m n ,甚至每个m n >M。也就是说,今天如果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花费远超过原来价格的货币去购买它的产品。

资本在不遗余力地将自身的产品进行精细化。这种过细划分的方式表面上是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的自由,按需消费,但是也正是这种自由让家长失去了自由。因为当资本将单一科目训练细分,就意味着家长必须花更多的钱才能达到整个科目的训练目的。通过精细化的手段,资本将一项服务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在每一个子项目中精耕细作,投入更多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以赋予其更多的价值,这意味着资本要从消费者和劳动者身上榨取更多。

总的来说,教育一进入商品领域,资本就牢牢地控制了它。教育的功能、目标被技术理念所取代,教育内容被迅速分割肢解,然后加以包装出售。从产品的开发、内部管理、销售等环节来看,中国的教育生产已全面进入福特制时代。无论怎样创造市场、制造消费以及教育产品的分级和精细化,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标价出售。 jSvLZsifFTlYvNaeYOkqab+wKMTMXsxr4UFGIiFYn29cPsmcVJamcWlhH+t2wJ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