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结语:救救孩子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

植物和树木实际上已经存在种子里面,虽则它的形象实际上看不出来……所以,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只需要把那暗藏在身内的固有的东西揭开和揭露出来,并重视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知识如果不合于这个或那个学生的心灵,它就是不合适的。因为人心的不同和植物、树木或动物之各不相同一样大……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而不是改变。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指出:

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的有意思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教育是培植,是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是唤醒天赋,这种教育观的前提预设是“孩子是一颗种子”。教育是灌输,是在孩子的心里输入知识,这种教育观的前提预设是“孩子是一张白纸”。

大部分中国的教师和家长都认定“孩子是一张白纸好画画”,我们无法追踪这种前提预示是从何而来,又是何时成为中国教育者的最习常的假定。然而在这种习常的思维下暗含的前提是“孩子没有自我,一切都是被赋予的”。

网上一位教育工作者写下了这段文字: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描黑他就是黑,你在他那纯真的瞳仁前描红他就是红。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纸上的太阳,是他的理想;纸上的蓝天,任他驰骋翱翔;纸上的风筝,是他的种种幻想;纸上的他,眼睛看得很远很远。而纸上的那棵大树,是他的父亲,在为他遮着风为他蔽着雨;纸上的大地,是他的妈妈,妈妈的心托着儿子走四方。纸上的他的脚下,有着许多的繁花绿草,那是他一生幸福的点点滴滴。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这张纸迟早得是他自己去描绘。如何去描绘这张纸,就看他自己的修为。如何地要孩子去修为,是这个社会的责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成材的孩子才有用武之地;如何地要孩子去修为,是学校的责任,经过老师的熏陶,孩子才有爱国爱家的意识,孩子才有经天纬地的能力;如何地要孩子去修为,是父母的责任,掌握国家命脉的那个手牵在摇摇篮人的手里。

当孩子是种子,教育者是仆人,是园丁,只能顺应自然的规律去培植,而不是去改变;当孩子是白纸,教育者是主人,是画家,他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改变去描绘。我们不难看出,当孩子被视为种子时,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而当孩子被视为白纸时,孩子不过是学习的载体;当学习的目的只是制造分数时,孩子自然成了学习的机器,沦为学习的奴隶。

难道中国的孩子天生就是白纸,生来只有一个空荡荡的灵魂,等着教育去输入,等待着被赋予?那么教育正在赋予孩子什么,一个被分数奴役的灵魂?面对中小学生的艰难处境,无数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如何拯救?

拯救之路必须返回到起点,去校准教育的前提预设。唯有教育者能颠覆中国习常的教育假定——“孩子是张白纸”,认识到“孩子是个种子”,孩子才能在爱和尊重中享受自由,否则孩子只能在填鸭式的教育中备受奴役,成为生产分数的奴工。

救孩子就是拯救我们自己,就是拯救我们的未来。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10VZCoqNvQZ0hLAtGqypSfjh/j5f/Ev+W3OW+TdgqH1GIwH33jp4Ytw3Aj/mkA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