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节 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公平的配置

有时候遇到手头紧,我们常常会开玩笑说:“我眼下经济有点问题!”明明是缺钱用,为什么要扯上“经济”二字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头说起了。

何谓“经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提及,但原意指的是“经邦济世”或“经国济民”,意思是治理国家、拯救黎民,和现在“经济”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在西方,“经济”一词最早是由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提到的,原意是家族管理或者政府管理,现在经济学的英文Economics也是由希腊文演化而来的。

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一些日本学者在翻译英语Economy时,借用了古汉语“经济”一词,才令它的含义发生了根本变化,转向西方的词义。辛亥革命之后,国内逐渐统一沿用了日本学者的译法,使“经济”以新词的面貌在中国流传至今。

起源我们已经了解了,但经济究竟是做什么的呢?首先,还是得提一下我们的老祖宗,他们虽然没有将“经济”一词和国外“接轨”,但是他们很早就准确地认识到了“经济问题”,只不过使用的是“食货”二字。《汉书·食货志》中的解释是:食指的是农产品可供食用之物;货指的是农业的副产品,如可以穿着御寒的布帛之物,以及可以互通有无的货币,并明确指出“二者,生民之本。”意思是说,农业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以及用来购买它们的货币,都是人民生存和富裕的根本所在。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窥出端倪,所谓经济,就是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财富收入,经济学就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分配有关的科学。

的确,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关于资源分配方式的探索史。人们要满足自身的需要,无非两种方式:通过自身劳动创造资源和向大自然索取现成资源。但是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来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们会时时感觉到资源短缺,那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经济学的意义所在,它的目的很明确——对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最大效益。

到了现代,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备受有识之士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经济学也细分成了很多分支。但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主要分为两大分支学科,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们分别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创建,二者并称为经济学的基础。

虽然同为经济学分支,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假如你是一个蒜农,2007年的时候大蒜收购价格很高,你因此赚到了一大笔钱,这令你的积极性大涨,于是不免多种了不少,而且丰收了。这时你发现,2008年的大蒜“到处都是”,收购价格上不去,一下子跌到3~5毛钱一斤,你不但亏了本,还被严重打击了种蒜的积极性,于是你一气之下把其中一半的种植面积改种了粮食。更倒霉的是,一场倒春寒令大蒜的质量不如往年,收购价格一下子跌到1毛钱每斤,到处都是恐慌性抛售,你也跟着卖掉了。

然而2009年春节之后,大蒜的储量严重不足,收购价格开始上涨,有人待价而沽,果然因为收不到货,价格又一路飙升,涨势持续到2010年,你叹了口气,后悔没有认清形势。

这是前两年一部分“蒜你狠”的大致经历,如果利用微观经济学来分析,我们能得到些什么呢?

一个看似买卖自由的市场,实际上也有着它自己的调整机制。为了能够让资源的配置达到公平,微观经济学假设一个市场制度完善、完全理性、信息充分的自由市场,将一切变化规律完全交给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如果某种产品的供应短缺,它的价格便会上升,这会使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使这种产品的产量增加。生产增加会逐渐缓解之前的供应短缺,于是价格会下降,等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给生产者带来期望的利润,于是产量下降,再次出现短缺……周而复始,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牵引着市场供求变化,使市场总是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为迫切需要的产品,并促使价格最终保持在符合其生产成本的水平上。

这样一来,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都获得了公平的资源配置——这就是微观经济学所能告诉我们的信息。

由此可见,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个体的经济行为,例如一种产品、一个市场、一个家庭或者一家企业,像上述案例中,研究的对象就是大蒜这种产品。

研究方法也是单项的数值,案例中大蒜的价格变化就可以视为一种单项数值。

它研究的目的是怎样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单个消费者怎样将自己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某个时期内应该生产什么、怎样分配生产资源、怎样确定自己的利润等。

此外,它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通过研究“价格”在个体的经济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解决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在案例中,大蒜的价格始终反映了供求关系,那么我们只要深入了解大蒜的供求矛盾,就能够做出正确的资源配置。

那么,当微观经济学辛辛苦苦深入基层了解这些详细的数据时,宏观经济学又在做什么呢?如果说微观经济学像放大镜的话,那么宏观经济学就是一部望远镜。

还拿蒜农的故事来说,面对大蒜的涨跌情况,宏观经济学注意到的不仅仅是这个小小的大蒜市场,它会由此放眼整个农业,计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平均价格等各项数据,综合同期所有农产品的供求变化、价格涨幅,还要统计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等更广泛的内容,探讨眼下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如是否出现通胀,是否导致失业率上升等。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研究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以揭示一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它的研究方式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眼的范围不同,就决定了它的研究目的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它假定资源已经配置完成,在这一既定前提下,研究整个社会范围内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致力于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此外,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微观经济学那只“看不见的手”并不一定可靠,无法自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因而必须有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辅助和补充。例如在大蒜价格暴涨的时候,政府就进行了对于炒作的打击,以及运用控制投机资金介入等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这就是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政府调控行为,从而确保资源能够公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用。

因为宏观经济学有多种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整,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无论社会的总需求有多大,总是可以保证以稳定的价格进行供给,总需求量的变化只会影响到国民收入或总产量的变化。还拿大蒜的例子来说,如果社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大蒜的需求量下降,那么蒜农无非就是少种一些,少赚一部分钱,但出售的价格还是和平时一样。因此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量。

虽然宏观、微观经济学有着这么大的差别,但它们仍然有着密切联系。很简单,如果没有微观经济学所提供的各类详细数据,宏观经济学又如何分析大局呢?因此,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在以上篇幅中,我们大致讲述了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学一点经济学并不能马上令你富有,但是却可以令你思考,给你一双锐利的眼睛,去看透那些纷繁复杂的人类行为。至少,你已经知道,任何一种经济研究说到底都是为了寻求更加公平的资源配置。然而,公平的道路漫长,本节不过是通向经济学的一扇大门,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将推开这扇门,分别领略门里那精彩纷呈的世界!你,跟紧喽! HT3CfpH6EbxRS80uJG5TlepDDi/lQ60DQhh+AcmK/XOsxSOqGl+lG71ZdH5PLB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