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0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A. W. Phillips)出版了《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曲线,名叫菲利普斯曲线,用来反映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权衡取舍的交替关系。

从上一节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一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市场实际需要量,就会出现货币贬值,进而引起通货膨胀。但是,根据菲利普斯的说法,还将产生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在短期内降低失业率。

从字面上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通货膨胀是降低生活质量、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坏事”,而降低失业率却可以视为一件“好事”,它俩怎么会发生联系呢?

要想弄清楚其中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再了解几个概念。

首先,我们从公司、企业里领到的工资称为“名义工资”,或者“货币工资”,这种通过工资单令我们或喜或忧的数字是我们出卖劳动力所获得的货币数量,是不考虑价格变化的。

其次,我们能够用货币工资购买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或价值,被称为“实际工资”,它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工资,可以视为实际购买力或劳动力价值。

在其他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是成正比的。我们涨工资了,那么能买到的东西就多了。但事情往往就是天不遂人愿,通货膨胀一旦袭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此时即使我们涨了工资,也被飞涨的物价抵消掉了,实际购买能力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货币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仍然没有变化。因此,实际工资不仅仅取决于货币工资,还取决于物价水平。如果你还傻乎乎地以为自己增收了,出去腐败了一回,那可就要欲哭无泪喽!

了解了工资的真相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通货膨胀的一些概念。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到,通货膨胀的类型中有一类叫作“成本推动型”,它主要是认为在总需求没有超过总供给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的成本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这些供给方面的成本中,就包括了工资成本。假设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工资水平,却忽视了提高生产效率,使得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低于工资的增长速度,从而造成每件产品的成本增加,为了弥补损失,只好提高价格,结果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由此我们就可以把货币工资变动率和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了。当失业率低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就高,也就是通货膨胀率高,反之则低。

弄明白这些理论之后,再回头看看文章开始时提出的观点,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上涨,而在短期内货币工资的上涨总是要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因此实际工资下降,这就意味着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致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进而刺激生产,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反之,则造成失业率上升——你看,果然如此吧?

总结下来,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断降低失业率的代价是必须不断提高通货膨胀率,不断抑制通货膨胀率的代价必然是不断提高失业率。每一个政府都希望自家的经济增长没有通货膨胀,也不希望有太高的失业率,TO BE OR NOT TO BE——怎样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这是每一个决策者都必须面对的博弈挑战。

此时我们便可以看出菲利普斯的高明之处了,他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总结了出这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它的大致模型如下所示。

纵轴G表示通货膨胀率,横轴U表示失业率,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PC就是菲利普斯曲线。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通货膨胀率处于较高的a点时,失业率则处于较低的c点。当通货膨胀率处于较低的b点时,失业率则上升到了较高的d点。

如果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就表明情况开始恶化。此时在移动后的曲线上,如果要降低与之前相同的失业率,就必须将通胀率提得更高。如果曲线不断恶化,将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方向变化。这种二者同时上升的情况,就被称为“滞胀”,那将是另一场可怕的战役了。

根据这条曲线,决策者就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运用各种政策工具,通过改变政府财政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眼下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寻找着这个令大家都满意的均衡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曲线模型是一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它所强调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是一个短期的关系,是在没有考虑预期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突然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有立刻意识到价格的变化,不知道我们的实际工资已经下降了,因此没有及时地提出增加名义工资的要求,因此才会造成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这种反比关系。而实际上,从长期来看,我们对于通货膨胀是有预期的。

如果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因为对通货膨胀有了心理准备,我们就会在实际工资开始下降之前要求增加名义工资,用以保持我们的劳动力价值不下降,结果企业的生产成本没有下降,没有额外的利润可图,因此也就不需要增加劳动力,失业率不会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就变成了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和通胀率没有交替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被称为“短期”,也有可能持续一两年甚至好几年,这完全取决于我们什么时候“醒悟”,将这一期限终止于新修订的工资合同之中。因此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理解经济发展活动的有力工具,因为经济活动仿佛汹涌难测的海浪,大量无规律可循、无迹象预测的波动充斥其中,我们抓住了这条曲线,就可以更加方便、更加清晰地去认识它们。 N+0hnup23jaJlCmF6Xpr5d+PwQpmcKJVTvJlmFBha4MQ43N0E1oMQ5gCiSMr1mY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