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6节 天价理发费
——价值和价格

几年前,在郑州曾经发生一个案件,说的是两名女学生到郑州市一家名为“保罗国际”的店里剪发,原本谈好洗10元,剪发20元,结果被要价1.2万元,在店员的威胁和怂恿下,两人借了十几个同学的生活费办了9800元的卡才了结此事。

这件事情一度引起了强烈反响,细想起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高价的商品,有些商品的价格甚至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目瞪口呆。理发作为一种有偿服务,自然也有它的价格标准,为什么这两个女孩的理发费用如此让人难以接受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其中涉及“价格”和“价值”之间关系的问题,此次理发服务的要价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不再属于是否昂贵的问题,而变成了一种欺诈。

那么价格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都知道,人生活在世上,很多东西都对人有用,比如空气供人呼吸,阳光给我们提供光明和温暖,五谷以充饥,水解决我们的干渴……那么这些东西是否都有价值呢?

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一件东西的“价值”,就是指它“值”什么,值多少。或者说这些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它存在的意义。

之前我们所说的那些物品对人类的有用性,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使用价值”,这只是物品的自然属性,没有什么可比性。

例如,土豆是可以吃的,这是土豆的使用价值之一,在土豆只用于种植者本人食用时,它仅仅是一种劳动产品,十斤土豆就是十斤土豆,除了种土豆的农民可以安慰家人说,又够喂饱我们自己好几天之外,不“值”什么。

但是当交换出现之后,放羊的牧民也希望今后能吃到土豆,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农民特意多种了一些,收获之后他挑上十斤土豆,换回了家人盼望好久的肥羊,擦着汗的农民自豪地说:“我种的土豆值两只大肥羊哩!”

看!价值出现了,十斤土豆=两只羊!此时土豆和羊都具有了价值。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提到过,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在刚才的例子里,土豆生产出来之后,不是自己吃掉,而是拿来进行交换,因而它成为了商品。那么今后如果再有这样的交换,农民和牧民之间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共识:你牵来一只羊,我就换给你五斤土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只有在交换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来,因而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它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交换行为,因此,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属性,是一种社会属性。

但是问题又来了,虽然有了价值,但是怎样评估交换双方的商品是否具有同等价值呢?换而言之,怎样保证交换双方都不吃亏呢?

于是经济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怎么理解呢?虽然不同的商品其生产方法、生产技术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怎样千差万别,都可以抽象概括成“劳动者必须付出一定的体力和脑力来完成生产”,这种抽象出来的劳动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的作用在于,每一种商品就可以据此计算出一个得到全社会公认的平均劳动时间,从而直观地体现出商品的价值,供不同类别的商品之间进行等价交换。这个平均劳动时间就被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是一个重要的量化工具,自从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原本在商品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便有了直观的、以劳动时间为标准的数值,这种被量化了的价值被称为“价值量”。还以之前土豆换羊的例子来说,为什么农民肯用五斤土豆换一只羊呢?那是因为大家都公认,种出五斤土豆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侍弄一只羊长肥所花费的时间相一致,也就是说它们二者的价值量相等,因而可以交换。

说完了价值,我们再来看看价格。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词了。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必然要问问价格,而卖家则每每强调:我的货绝对值这个钱!看到这,你是不是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这句话似曾相识吧?结论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价格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所决定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它的变动是影响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简而言之,价值量越高,价格越高。

我们在介绍货币的时候说过,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物物交换成为历史之后,人们对于商品的价值多是通过货币的形式来体现的。再回到土豆和羊的故事上,现代的农民还会背着土豆去羊圈里牵羊吗?肯定不会了,他会把土豆卖出去,换成钱,然后轻轻松松地空手去买羊。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土豆还是肥羊的价值,都已经通过货币来体现了。

虽然价格受商品价值的影响,但是价格的变动并没有这么单纯,它同时还要受货币本身的价值以及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例如,当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货币贬值,价格就会飞涨,此时每件商品的价值并没有变化,价格是受了“不再值钱”的货币影响才出现上涨的。

另外,当市场的供求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非常敏感地发生变化。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因为核电站的毁坏造成辐射污染,很多地区出现对于辐射危害的恐慌,谣言趁虚而入,传说可以抗辐射的碘盐一度卖到脱销,平时1.5元的价格最高飙升到一二十元。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值仍然没有变化,只是异常事故造成的市场需求激增引起了价格飞涨。可以说,价格是市场变化的“晴雨表”。

通过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将价格的定义修正为:在现代社会中,价格一般指进行商业交易时,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货币。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开头所说的“天价理发”案件。我们知道,服务同样也是交易的一种,它的价值和价格同样可以计算。其价格可以通过店面大小、装潢设施、使用工具的价值、理发师技术水平、当地需求程度及稀缺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计算。调查表明,“保罗国际”并没有使用价值非常高的工具,理发师的培训成本也没有证据表明极高,在郑州这个繁华的城市中,绝对不会仅有他们一家理发店,同时他们并未明码标价,只有具有欺骗性的几十块钱的服务项目。因此,他们开出的天价账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它已经远远偏离了这项服务本身的价值,也背离了供求关系,不再是一种合理的定价,而是一种欺诈行为。

看似简单的价格和价值,居然有着这么多内容,看来,经济学果然是无处不在,又无所不包啊! RV3Mco3n7OwY35hfrbjgRS3A3LF5STzPyk5gcUM+Eq33P9z+e2ani7ApkhbeezoJ



第7节 多收了三五斗
——需求和供给

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天时谈起致富之道,这位在公司里待得极其不爽的朋友开玩笑说:“真该去乡下种水稻——反正是人就要吃米,再来几次大丰收,就行了!”听了她的话,我不禁想起了叶圣陶先生所作的《多收了三五斗》,那里面倒真的是“难得风调雨顺,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家多收了这三五斗”。于是“旧毡帽朋友”们仿佛赛龙舟一般急切地摇去粜米,谁知行情连去年还不如,手头还是一如既往的紧。

为什么产量多了反倒卖不出好价钱呢?在前面一节中,我们谈到了价格不但受到价值本身的影响,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本节我们就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来探讨一下“旧毡帽朋友”的困惑。

我们平时逛街的时候就会注意到,商品琳琅满目,并不是稀有罕见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很多生活用品乃至针头线脑都可以成为商品。很显然,一种产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有需求存在,从而产生供给,用于交易的价格也自然应运而生。换而言之,如果一种产品没有任何人需要,那么它再稀罕也不会成为商品,自然也就没有价格可言。

由此可见,在一个完全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市场中,价格是受到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影响的。

首先来说说供给,供给是指某种产品的生产者在某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上愿意并有能力出售该产品的数量。这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的定义,它主要是指出,一个有效的供给,必须要满足这样两个条件:首先生产者愿意出售自己的产品,其次他必须有这个实力提供产品。

再来说说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和供给的情况一样,一个有效的需求同样必须满足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消费者愿意购买,其次他必须有购买的实力。

知道了二者的定义,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共同影响,那么反正一个愿买又能买,一个愿卖又能卖,为什么价格还会不时波动,有时甚至会出现脱销和积压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价格弹性”,这个概念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只简略介绍一下它的基本内容。价格弹性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两种,主要是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求数量的相应变化,也可以说是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取决于某种商品在生活中的用途、可替代程度及可替代商品的种类,还包括这种商品对于购买者的重要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不买也不会影响生活的贵重奢侈品属于弹性商品,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其他生活必需品等都属于非弹性商品。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借用一个经济学上很有名的“水和钻石”的例子。任何人都清楚,人几天不喝水绝对意味着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水是生死攸关的资源,然而它的价格却很低廉,很多精致的瓶装矿泉水也不过几块十几块的价格,自来水也不过几块钱一吨。相反,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拥有钻石,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健康长寿,可是我们都知道,钻石的价格极其昂贵。

这正是因为水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使水成为了非弹性商品。它的需求量是庞大的,但也是稳定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喝一定量的水,因此它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小。也就是说,无论水价怎么变动,人们的需求量始终都不会有大变化。

但是另一方面,水的供给量同样巨大,而且生产水的成本不高,任何一个厂家只要有了合适的设备和足够的资金就可以生产了。这意味着水的供给价格弹性非常大,如果某个厂家利欲熏心地抬出个高价来,势必会淹没在无数低价同行的围攻大海之中,结局不是被迫降价就是必然垮台。因此,水价在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大的供给价格弹性双方拉锯作用之下,始终保持低价位。

同样道理,作为弹性商品的奢侈品钻石,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因为它是生活中的不急之需,如果价格稍加提高,人们往往就持观望态度,暂缓购买行为。可是我们都知道,钻石资源极其稀少,供给量很小,其开采、加工成本也非常高昂,也就是说,它的供给价格弹性很小,生产者不能冒着亏本的风险随便降价以增加销量,因此在这供求价格弹性的双重作用之下,钻石便骄傲地保持着自己的高身价。

清楚了这些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旧毡帽朋友”船里的米。和水一样,米是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同样需求量大却稳定,也是非弹性商品。当稻谷大丰收时,供给量骤增,而需求量却保持不变,那么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再加上保鲜期、储存条件等因素影响,人人都想尽快将手里的米脱手,那么在这种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中,消费者自然会竭力地压低价格,迫切希望回笼资金获得收入的农民只好忍痛成交,果然老话说得对,谷贱伤农啊!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当这些非弹性商品处于卖方占主导的市场中时,它也会突然露出价格暴涨的可怕面目,这同样是供求关系所致。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春节时那场特大雪灾,被困半路的旅客们发现,有些地方的瓶装水卖到了二十几块,一碗普普通通的泡面被哄抬到五十块!原因很简单,在受困地段,这些非弹性商品突然出现了需求量大大超出供给量的情况,或者说是出现了“相对稀缺”,那么,这种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使得它们挣脱了价格弹性的束缚,顿时疯涨起来。

而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主大批大批地销毁自己的产品,上好的牛奶、粮食被倒进大海,一副“产量过剩”的局面。可另一方面,是大批工人失业,无数家庭处于缺吃少穿的凄惨境地。为什么会有“过剩”呢?由于失业人口的增加,具有足够购买能力的人口便下降,那么在这些商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超出了有购买能力的人的需求量,便形成了“产量过剩”的假象,这只不过是一种局部的、相对的过剩罢了。

需求和供给始终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市场因素,有了它们,才有我们今天繁荣而多变的市场经济,才有我们又爱又恨的价格涨落。它们是难忘的经验,是不变的规律,是我们不懈研究的永恒主题。 RV3Mco3n7OwY35hfrbjgRS3A3LF5STzPyk5gcUM+Eq33P9z+e2ani7Apkhbeez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