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民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深深植根于世世代代民众的日常生活,是人民集体深层心理的文化积淀。即如这套《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所论说的五福——福、禄、寿、喜、财,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相互祝颂和自身祈愿之中,而且还以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具象化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包括饮食衣着、佩饰器物、书法绘画、歌舞戏曲,等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虽然随着时代的改变,这些具象化形式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甚至加入了一些时尚的元素,但其中的精气神没有变,仍然让人能够一眼看出“这就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因而感到格外亲切。只要看每年的春节晚会,就可以知道其中包含多少五福文化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五福文化就没有春晚。2012年4月,邮电部特地发行了一套福、禄、寿、喜特种邮票,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也是一个生动的例证。然而,对于五福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我们恐怕又说不出多少道道来,这也可以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见,包括五福文化在内,中国民俗学的研究真是一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而又博大精深的学问。

我国古代的史籍、文集、方志中记载着丰富的民俗资料,但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民俗学研究,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才逐步兴起的。1918年,刘半农等人发起“征集全国近世歌谣”活动,编辑《歌谣选》,事后又出版《歌谣周刊》向全国发行。1925年春节期间,顾颉刚等人到妙峰山进行民俗调查,调查报告先是以“妙峰山进香专号”的形式发表在《京报》副刊上,后又结集为《妙峰山》一书印行。1927年,顾颉刚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以上都是中国民俗学研究中较早的标志性的事件,早为人们耳熟能详。虽然时间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前辈开创的学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殷伟兄编著这套《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所做的工作,和前辈开创的学术传统正是一脉相承,因此是很有意义的。

我和殷伟兄是大学同窗,朝夕相处四年,有很多共同语言。我对戏曲有兴趣,而殷伟兄很早就下工夫研究戏曲,曾深入“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县,对程长庚的史迹作过详细调查,并涉足电视剧,与人合作创作《卖油郎独占花魁》、《大老板程长庚》等,其中《大老板程长庚》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其艺术价值得到高度评价。其后殷伟兄阅历愈广,但始终钟情于传统文化,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焚膏继晷,不遗余力,先后著有《中国文人闲情雅趣丛书》、《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丛书》、《中国文人生态文化丛书》等,涉猎之广,思考之深,都为我深深折服。这套《图说中华五福文化丛书》,选题充分考虑了广大民众祝愿国泰民安、幸福吉祥的心理以及了解传统文化的渴望,编撰体例也极富特色,既具有厚重的内涵,又具有活泼的形式,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可以说是一套接地气、有底气的好书,它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赵山林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戏曲史专家 JzUXVpYyG5eWoGKJxEWzDtTh0WD8Rb9AmieI+zgzEj+rSRJkVth15RnjAdGnbN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