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2009年12月6日,已步入冬季的天气非常寒冷,但这天的阳光却格外明媚。下午一点,上完清华大学的新生研讨课,我专程飞往上海拜访张汝京先生。

张汝京先生,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取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在德州仪器公司(Texas lnstruments)工作了20年,并成功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了10座半导体工厂及相关业务。更重要的,他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的创始人,对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进步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午四点,在张江中芯花园服务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我与张先生以茶与咖啡对饮,相谈甚欢。那时,恰逢我刚刚讲完《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时代》的课程,谈话内容自然就涉及到了半导体发展史上的一些中外名人,从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巴顿(John Bardeen)、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到德州仪器公司的基尔比(Jack Kilby),从lntel公司与摩尔(Gordon Moore),到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与诺伊斯(Robert Noyce),我与张先生如数家珍,话题也由此扩展开去。

谈笑间,张先生说起很多半导体学术界、产业界里有趣的典故,尤其是华人或者是与中国有很深渊源的外国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生动有趣,又让我倍感亲切。突然,一个想法令我们心动,是不是该把这些难得珍贵的故事及时记录下来?不然,将来行业里的青年学者、科学家们,该去哪里倾听这样有价值的往事?而它们的消逝和不被熟知也一定会成为学术界的一大遗憾。这个念头便成为日后张先生写作这本书的起始驱动。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发达的数字时代。互联网、智能移动电话、个人数字终端、台式计算机与笔记本电脑、自动柜员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早已司空见惯;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交往手段,更是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密不可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所享受的这一切,完全得益于1947年发明的晶体管和1958年发明的集成电路?前者,诞生于贝尔实验室,为此肖克利等人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者,独立发明于德州仪器公司,基尔比为此于200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张汝京先生曾在发明集成电路的德州仪器公司工作20年,他亲身经历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很多革命性发明的诞生,也曾与很多一流的科学家、发明家共事,应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很难说得出半导体学术发展史里如此多的有趣故事。此次,若不是借由张先生的口述,我们很难知道那些业界知名的大科学家们也有这么生动活泼的一面,如同朋友般亲切可爱。

我邀请张汝京先生把他知道的故事整理并记录下来,让这些宝贵的历史典故和科学家们的经验财富流传下来。相信这些一定会对当今以及将来在半导体产业里工作的众多青年科学家、工程师有所启发和激励。尽管张先生事务繁忙,但听了我的想法之后,基于对行业的赤诚,以及对年轻后辈的关爱,他欣然答应。经过近3年的笔耕,这本书终于出现在读者面前。

感谢清华大学的李铁夫、杨轶博士,没有他们多次往返京沪奔波,随时协助张汝京先生整理文字,核对数据,就不可能完成这本书的创作。感谢牛崇实博士以及清华大学邓仰东副教授等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作者们。

王志华
2012年12月于北京清华园 cg3wq4XmMPvevJm7npO1XkhtkCyAa83ROKAPSYR6qE+8lRKosDj2bQzbI0WaOH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