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村子的结构和布局(中)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农村生活的命脉。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水,因此水便也对某些村落的选址和结构布局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的作用。

在江南诸省沿海的一些地区,河网密布,居民出门和运输,通常依靠船只,所谓“北人驭马,南人行船”。因此,位于河网地区的有些村子便利用河汊,修整一些,开凿一些,把它们作为村子街巷网的一部分。

有些繁华的、有定期集市贸易的村子,常见沿左右河岸各有一条“半边街”,一边临河,一边建商业店面房。每逢集市的日子,四乡农民用小船运来蔬果鸡鸭,登岸摆摊出售,然后坐在相熟的小酒馆里找老朋友一起喝一杯淡酒,买些零星日用品或者农具,薄暮解缆回家。跨河架几道虹桥,联络两岸的半边街。街上,断断续续,会搭着几间敞廊,靠河的一边架设着栏杆椅,给来赶集的人休息。平日里,居户的老人坐在那里,一面看护着孩子,一面跟蹲在下面河边洗涮的女儿或老伴说说闲话。

有一些小河汊,只一侧有半边街,另一侧则是直接从河中起立的住宅的后檐,家家有个“埠头”,可以停靠小船。从埠头循台阶上去,大多可直进家里的厨房。主妇们在埠头上洗涤、取水。这种“河房”住宅的前门大多在陆地街巷里。河汊网很密的村子,河房的前门会在另一条河汊的半边街上。也有少数的小河汊两岸都是人家住宅的后门,背对背,它们的前门在街上。

沿河的街是村子的主街,有做生意的小船在河汊里来往,卖些油盐酱醋、洋火蜡烛之类,也收购些蚕茧、鸡毛、家织布。陆上水上都是街,村民就把它叫做“河街”。小村子只有这样一条带形的街,大村子则有从这条街向两侧横向引出的小巷,构成近似鱼骨形的布局,住宅都密集在小巷子里。不过在河网地区,巷子大多并不很直。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绍兴市的柯桥、嘉兴市的乌镇,上海市的朱家角,河北省霸县的胜芳,都是这一类的名镇。有些丘陵地区,也有类似的沿河村,不过多不通船,如江西省婺源县的游山村,小河两岸都是半边商业街,形成村子的主干。也有些纯农业村子沿河而建,延展很长,河边有街而没有商业,如婺源县的李坑、洪村、黄村等等。

广东省东莞市有一个南社村,总平面团团的,围一圈堡墙。从它的东北到西南,有一条宽度平均大约四十多米、总长度接近五百米的长湖。它被新桥、四通桥和庆丰桥三道桥梁划分为四片水面,依次叫肚蔗塘、祠堂塘、百岁塘和西门塘。这四口连续的水塘把南社村划分为面积大致相同的两大片,西北片有六条巷子垂直地通向塘岸,东南片有五条巷子,也是垂直于塘岸的。塘的两岸临水各有一条半边街。巷子边的明沟把村子里的地表水全都排进塘里,再从塘里流走。住户的饮食用水则来自十六眼水井,两岸各八眼。

南社村两岸半边街的巷子口上,密密地挨着一排面水的大小宗祠,西北岸边有十三座,较远的巷子深处三座;东南岸边有五座,巷子深处有三座。南社村的这个结构布局,决定性的因素是四口塘,是向四口塘排水而垂直于它的巷子。水塘成了村子的中轴,最重要的地方。

这样的村子在广东有不少。

丘陵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村落结构是引山泉水进村,水泉顺地形流动,形成水渠网。水渠网将村址切割成一些形状不同的大小地块,每块包含若干个房基地。这些水渠网络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个是向各家各户送清水,另一个是把各家各户的污水带走,而更重要的是汇集雨水再把雨水迅速排出村外。南方雨水多,尤其是沿海省份夏季常有台风,会带来短时间内凶猛的降雨,那时村落的排水尤其重要而急迫。

这三项功能都要求整个村子,不留死角,统一地有合理的坡度设计,坡度设计最聪明的办法是利用水的自流。南方稻作地区,农民对稻田的自流排灌很熟悉,他们把水稻田排灌经验和技能用到村子建设中来,把村子的房基地组织在一个类似农田排灌系统的水渠网里,并仔细加以调整。街巷傍着水渠走,街巷网和水渠网是统一的,水的路边就是人的路,从而确定每块房基地的标高。小一点的村子,这种水渠网更多自然状态,不很方正,因此村子的街巷——水渠网和农田里的灌溉网十分相似。有些村子,大致看去似乎在平坦地段上,但巷子却曲曲折折,就是因为水流对地面的高低变化非常敏感的缘故。但为了造房子方便,一些富裕村子的水渠网就多加一些人工,比较方正。北宋永嘉太守杨蟠有一首《咏永嘉》诗,里面有句:“水如棋局分街陌”,又有永嘉水云村的《大若岩志》里说:“道路修整,沟塍画然”,说的便是这种情况。又如浙江省宁海县的前童村,纵横整齐的每条街巷边上都有一条水沟,窄的大约一米多宽,宽的可达三米,水量充足,家谱里有专文记载了引水工程建设的经过。还有安徽省黟县的宏村,福建省连城县的培田村,等等。浙江省永嘉县的芙蓉村,周围有高高的寨墙,墙圈里,直到20世纪90年代,南北两端都各有一大片空地,还没有造房子,但那里的街道和水渠网却早已建成,它们给这种借助于水流的规划方式和竖向设计方式留下可靠的证据。

这种由统一的水渠网引泉水进来的村子,住宅大多以后部临水渠,因为厨房一般都在住宅的后部,而厨房既是主要用净水的地方,也是主要排废水的地方。用水和排水是同一套水渠网。

有些村子,引不进山泉水,但为了排雨水和废水,街巷仍有排水系统,水沟纵横,而且形成一些池塘水体。水沟的走向借雨水的流淌测定。

浙江省武义县郭洞村水口回龙桥(李秋香摄)

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彩虹桥全景(李秋香摄)

安徽省黟县关麓村沿小溪形成村落(李秋香摄)

江西省婺源县思溪河上的小桥及远处的村庄(李秋香摄)

水体对村落居民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日常的浣洗、空气的滋润都离不开水体,对密集的住宅区内的通风、景观的活跃、公共生活的调剂等,水体也都可以起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建筑绝大多数都是木结构的,往日的炊事都用木柴,所以火灾在村落中时有发生。早在南宋时期,居住在江西婺源县的袁宷著《袁氏世范》中《治家》篇里说:“居宅不可无邻家,虑有火烛无人救应。宅之四周如无溪流,当为池井,虑有火烛无水救险。”水渠和池塘是村落防火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所以,不但有山水可以引来的村落里要布置水池贮存,连山水水量不大或无山水可引的村子,也都要积雨水成池,在村落里均匀分布,或者位于最方便的位置上。如山西省襄汾县的丁村和浙江省建德县的新叶村。中小面积的水体更加常见。这种水体,在血缘村落中,大都在各级宗祠前和书院前,作为泮池。广东、福建、江西的大型围屋住宅前也常有水池。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处于一片小丘冈之间,高于东侧的石岭溪很多,无活水可引,几百年来,挖掘了二十多口大小池塘,大体均匀地分布在全村各处以积贮雨水。有一些和宗祠结合,比较大,有一些处于密集的住宅区,比较小一点。村民给这些池塘起名为聚禄塘、天宝塘、弘毅塘、上方塘等等,可见对它们的重视。宗族的规矩,遇到旱灾为患庄稼时,可以戽干村里的池水救农田之急,但大宗祠丞相祠堂前的聚禄塘不许戽水。这一方面是为了尊重祖宗,一方面也是不能不为居民的生活留下救命水。同样的道理,离诸葛村不远的建德市新叶村,外宅派总祠有序堂前的南塘也是逢大旱都不许戽干的。这些塘水不够干净,不能直接饮用,所以在塘边另凿深井,池水渗滤过来,比较清洁,可用于炊饮。

北方干旱地区,尤其缺水,村落如果有一眼小小泉水从石缝渗出,便大受重视。如山西省介休县张壁村,尊沟里的小泉眼为龙神,设龛恭奉香烛。在穿村而过的中轴大街北头两侧各有一口圆形的涝池,聚水的大街叫龙街,存水的涝池就叫龙眼,可见它们的重要。山西省临县的孙家沟村,还给泉眼造了一孔箍窑覆盖。村里常用涝池积储雨水,即使发了臭,也存留着。涝池在村子结构里很有身份,山西省襄汾县丁村,村子中央有一条主要的横街,街东头进村有观音阁,阁前立着三座牌坊,街西头有三义庙。两口大涝池就各自在横街两头,东头的在街南,西头的在街北,都用整齐的块石砌得方方正正。晋东南高平县的侯庄,也有一对涝池,东边的叫日池,圆形,西边的叫月池,半圆形,也都用方正的块石砌筑边岸。

沟渠、池塘、窑坑、湖泊都是村民生活和防灾所需,也是村子的结构要素,对村子的整体结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8mL6vlMwydE7h3KVRRSA77e/0+L69vY2iu0bayZkvzK+cfAXdLSmB9tbruvQEc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