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以信心战胜整个世界——《荒漠甘泉》

书名:《荒漠甘泉》

作者:(美)考门夫人

类别:散文类

人生启迪:以信心战胜整个世界

精读导语

考门夫人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每天都要阅读《圣经》,祈祷和静思数个小时。不知从哪一天起,她开始用笔记录下自己阅读《圣经》的感悟。这便是《荒漠甘泉》这部书的缘起。就这样,在一年中的每一天,考门夫人都用诗的语言记录下一段文字。这些文字都以《圣经》中的一段经文为引子,它们是如此纯净和美丽,丝毫不沾染尘世的污垢,而是直指人的心灵。虽然这是一本基督徒写的书,但书的内容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成为给人类生命带来清凉和滋润的荒漠甘泉。

作者背景及该书影响

本书的作者考门夫人,原名丽蒂伯德,187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年轻时一度病危,丈夫查理考门向上帝祈祷,求神保佑,一旦康复,愿将余生侍奉上帝。后来考门夫人果然痊愈,两人力践誓言,到世界各地传经布道,办院讲学。20世纪20年代初,考门夫人曾到过中国上海。《荒漠甘泉》是考门夫人一生灵性高峰时写下的诵经领悟。她每日一篇精美的启迪之作,说明了灵修生活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她以一颗虔诚善良的爱心,将自己与一些名人智士诵经时的心得体会、人生感受、智慧哲理、妙语箴言,精妙地融于一体,以其丰富的内涵、精深的意蕴、感人的情怀,及巨大的魅力征服了亿万人的心。在基督教世界里,《荒漠甘泉》被誉为一座取之不尽的心灵宝库,一泓鲜活甜美的生命甘泉……

内容梗概

信心,《荒漠甘泉》用整整一本书讲述着信心的定义。信心贯穿整整一个年头,周而复始,恒久地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一月的标题是“信心与胜利”。考门夫人引用《圣经》上的一句话作为本章的小结:“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世界是一个大战场,人人都在战斗。不同的是,有信仰的人就有了战斗的目标。信心是战斗中不可衡量的伟大力量。

二月,“患难与锻炼”。神会给我们种种考验,将把我们放在种种艰难的环境中锻炼,就好像宝石匠人琢磨未成形的宝石,是为了使它更晶莹、更洁净。患难是新生命的源头,最庄严的诗篇来自灵魂最深的苦痛。所以这一章的小结是:“在烈火中,瞻望你锻炼成金的光荣日子。”

三月时,作者进一步阐述对待考验的办法:“试炼与勇敢。”她说,信心在苦难的环境下才难能可贵,我们应像神一样可靠,一样有决心,一样不屈不挠,这就是信心的意义。作者教导我们:“经过铁的磨炼,造成铁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力量。”

基督教的复活节在四月,这个月讲的是“复活与牺牲”。“经过了十字架的痛苦,才有复活的生命。”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世人舍身,三天之后,他复活了。这个战胜死亡的故事,成为人类永远的希望。唯有牺牲,才能产生光明;十字架的重负也就是使我们获得新生的期待。

五月,“安静与坚定”。安静是一切力量的根源,在安静中方能听见从神永恒之爱所发出的轻柔低语。在任何挑战面前,不要忧虑,不要惧怕,不要烦恼,也不要急躁,从信心中产生真正的镇静,会给你力量应付危难,获得成功。

六月,在一年的中间,作者谈的是“时间与信心”。有时我们的痛苦如此缠绵漫长,似乎没有尽头,我们向神呼告,却迟迟听不见回答。这时,我们依然要以最大的信心和耐心,等待神的时间和神的方法。神是不会遗忘他的儿女的,他的拖延只是为了更大的胜利。所以,不要怀疑,不要急躁,“以最大的勇气站住,等待时机的成熟”。

七月,作者要我们“忍耐与服从”。接受神的引导,把一切交给神去安排。不论前方遭遇的是什么,只要是神的旨意,我们都应欢迎。“服从是信心的果实,忍耐是结成果实前的花朵。”

八月,“信心与乐观”。“坚定信心,固执不渝,欢欣鼓舞,感谢赞美。”心中怀着坚定的信仰,即使在苦难与不幸中依然能内心喜乐,因为“与主同在,就会欢欣刚强,以驯顺之心接受痛苦,就不会受伤。”

九月,作者讲述“慈爱与同情”的道理。“领导者的大爱,有严教,也有体恤。发挥你的同情,‘如何得来,要如何舍去’。”相信主,主随时准备张开仁爱的双臂,在我们所欲倾斜的每一方面撑住我们。

十月,冬天来临的时候,作者用“信心与希望”启迪我们。黑夜一过就是白昼,严冬一过就是春天。凭借坚强的信心,信靠神,生命将结出甜美的果实。

十一月,“信心与灵力”是作者思想的中心。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神面前没有不可能的事,也没有太迟太难的事。只要信心坚定,我们就能“争取烈火中的胜利,从逆境中战胜逆境,从疾病中战胜疾病,从奄奄一息中战胜死亡”。要记住,“似若绝望的境地,是胜利的开始”。

在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作者说“信心与祷告”。对于基督徒而言,祷告是每日必修的功课。与神的旨意合一的祷告,有信心的祷告,事情必定成就。而“灰心生失望,失望生不信,不信生失败——这些都是祷告成功的致命伤”。

信心,这个在全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这信心是在一切苦难不幸前,面不改色之心,是以宁静欢快接受一切考验试炼之心,是把一切交付给神,完全信靠之心,是永远忍耐、永远期待,绝不放弃之心……这样的信心,就是成就一切的基础。

流传事典或名言释义

(1)“阴暗的云总有它光明的一面”

云影点缀了世界的美丽。天上如果永远一片蔚蓝,就缺少了变幻多端的云彩的美景。地球也会失去常态,变成一片荒漠。人生有云彩罩上来,有时阴暗,有时烂漫宜人,有时漆黑如夜;但任何一种云,都有它的光明面。

我们从地面向上看,下雨之前出现的积雨云黑沉沉的,看上去令人害怕。但如果我们能站在另一个角度,比如在高过云彩的天空中看它们。在另一面,它们承受太阳的光芒,其光明、美丽和灿烂足以令人惊叹。

还有,乌云虽然阴暗,却正是它,带来了滋润我们生命的雨水啊。

在我们的生命中,同样有许许多多伤痛,让我们痛心流泪,让我们夜不能寐。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在个体成长的整个历程中,这些苦痛和困难,未尝不是好事。正是一次次的挫折使我们成长,使我们成熟,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

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生中种种悲欢离合、起伏顿挫,你会在最深的低谷看到阳光。

(2)“音乐不在乐器里,而在人的心里”

一天,小提琴名家帕格尼尼,出台站在观众面前,喝彩声停止之后,忽然发现他手中的小提琴有点不对。再仔细一看,发现那并不是他平日珍爱的那把贵重提琴。

他发了一会呆,然后不得不告诉观众他拿错了琴,于是退到幕后寻觅他的琴到底在什么地方,接着发觉有人把他的琴偷了去,换了一把破旧的留在原处。他懊丧了一会儿,仍然出来站在观众面前说:“朋友们,今天我要证明给各位看,音乐不在乐器里,乃在人的心中。”他就用心演奏,用那把破烂的提琴,奏出了悠扬悦耳的音乐,听众个个受到感动,喝彩声几乎震动了屋瓦。他果然向大家证实了音乐并不在乐器里,而在人的心中。

人生的音乐,并不在环境里,并不在事物里,并不在外表,乃是在人的心里。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音乐家。那些默默关心他人的人,那些尽自己能力帮助朋友的人,那些受到伤害仍坚持去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演奏了人类心灵的音乐。

(3)“人生的伟大目的,是培植人格”

据说有位母亲,带一个驼背的小孩,到家里去陪伴她的儿子。她事先警告儿子,和他做朋友要十分当心,不可触及他生命中最敏感的部分——驼背的残疾。和他玩耍,应当把他看成一个正常的孩子。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母亲悄悄听着她儿子说些什么。数分钟后,儿子对这个伙伴说:“你知道你背上背的是什么吗?”残疾的孩子局促不安,迟疑着无言可答。儿子说:“是装你翅膀的盒子,有一天上帝会把它劈开,你就能飞上天去做天使。”

苦难对于人格的培植,是一种奇妙的肥料。人生的伟大目的是培植人格。唯有人格,是我们能够带人永恒的东西。试炼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获得最高尚的人格。

铁需要经过烈火的锻炼成为钢,岩石经过冰河的冲击形成肥沃的土地,麻布是亚麻纤维加上清洗、梳劈、锤击和纺织。人格也一定有其附加的因素。伟大人物绝不为世界所遗忘,但伟大人物不是由享乐而是由苦难造就的。

(4)“用充满爱的心情去承受人生的重负”

这里有一个寓言,说明鸟类如何开始获得翅膀。最初创造的鸟并无翅膀。后来,上帝造了若干翅膀,放在没有翅膀的鸟类前面,对它们说:“来承担这些重负吧。”

那些鸟,有着可爱的羽毛和甜美的嗓子。它们能唱歌,它们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辉耀,但它们不能在空中飞翔。上帝把新的负担放在它们面前,吩咐它们接受。它们犹豫了会儿,就遵从命令,用嘴啄起翅膀,安在肩上,承受了新的负担。

起初有一段短短的时间,负担好像重得难以承受,但它们继续背着重负,向胸口折拢,不久负担就在它们小小的身体上长得服帖,接着它们又发现了如何加以运用腾向空中,于是重负变为翅膀。

这是一个譬喻。我们就是那些没有翅膀的鸟。我们的责任和职务,就是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生命的翅翼。人们在自己的职责和重负面前,免不了畏缩退避,但只要我们担起它们,一心一意接受它们,重负就变成翅膀,带我们飞升。

用充满爱的心情去承担责任,微笑着接受人生的重负,任何重负都会变成我们的幸福。沉重的使命和职责,是用来帮助我们成就自我的。假若我们拒绝承担这重负,等于放弃一个使我们上进的机会。

应用经验

(1)信心使我们战胜整个世界

《圣经》上说:“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人熟读和铭记。

如果连你自己都对自己没有信心,又能指望谁相信你呢?如果你对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没有信心,你又怎么可以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呢?如果一个人对世界失去了信心,恐怕再美的景色对他来说也是一片空白。

信心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把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一名下层军官,带领着一支阿拉伯人的小队伍,去攻打被土耳其人占领的大马士革。这次行动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大马士革一面临海,在沿海的城堡上密布着炮台,军事力量极其强大。而靠近陆地的一面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力量,因为从陆地进攻必须穿越被称为“死亡地带”的沙漠。这片沙漠的自然条件恶劣到了这样的程度,甚至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也不敢去冒险。在人们心目中,去穿越这片沙漠无异于送死。

可是,这名英国军官做到了。他带领这支部队,成功地越过了沙漠,进攻大马士革。没有人料想到会有这样一次进攻,所有的炮台都对着海洋而无法向他们发射,结果是,他们轻而易举地攻下了这座被称为“不可征服”的城市。

这名军官就是著名的劳伦斯,在西方,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创造奇迹,办到不可能的事。

为什么当所有的人都认为这片沙漠不可征服时,他却不信——他更相信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同时,他的信心也传递给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人们对他有信心,因而对自己要创造的奇迹有了信心。他是个英国人,这些阿拉伯人却将他视为本民族的勇士和圣者。

还有多少这样的事例?毛泽东在经历了极其艰险的长征后还有兴致写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样豪情万丈的诗句;伽利略在面对罗马教廷的威胁逼迫,明知自己可能有被烧死的危险时,依然坚持说:“它(地球)是转的!”诸葛亮在书房里已经料定天下大势;比尔·盖茨在童年时便立下“我必为王”的决心……信心,这无形无体的力量,却一次又一次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杠杆。

对个人而言,信心更是掌握命运之门的钥匙。身患绝症的病人,若有坚强的自信,病症常常能够减轻,甚至奇迹般痊愈,这一点在医学界已经有多个范例。而信心对人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难以尽述。

信心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奇妙的作用,心理学家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有人提出,当人肯定一件事会成功,并给自己的大脑不断输入这一意念,这一意念将在大脑内留下印记,影响人脑的活动而真的将它变成现实。我想,人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至少我们今天所开发的,只是人类潜能的极小部分,而信心正是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大程度发挥的一种手段。

《荒漠甘泉》中谈到的,是基督徒对上帝的信心。相信一切苦难不过是上帝给我们的考验,相信上帝最终会拯救人类。这样的信心,对非基督徒而言似乎荒谬,但不能否认,这种信心依然能给人极大的力量。看看《圣经》上那些圣徒的事迹就可以知道。

自修建议

以最勇敢的信心迎接胜利,不要因循耽搁。凡是犹豫迟疑地空等,就是不自信。

“风雨生信心”,艰难环境是孕育与生长信心的温床。

(2)患难是扩张你生命的工具

任何珍贵的果实,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

麦子必须磨碎,才做成面包;香料须经烈火,才能发出浓郁的香气;泥土必须耕松,才适合下种。历史上的英雄和伟人,差不多都是从艰难和不幸中锻炼出来的。任何伟大的事业和改革、有益的发明与复兴,哪一样不是来自人类的辛苦,不眠不食,流血流泪?哪一件事情的产生不是先有“临盆”的剧痛?

这是因为,困苦扩张了人的灵魂,灾难锻炼了人的品格,艰辛铸造了人的智慧。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荒漠甘泉》是一本弘扬《圣经》教义的书,但它所阐述的哲理,却并不仅限于教徒。在基督教中,受难是一个神圣的概念,因为耶稣正是以自己的受难,换来了人类的被拯救。这个宗教传说似乎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生命的幸福和圆满,正是从痛苦中得到的。在艰难困苦中不要绝望,不要忧虑,更不要怨天尤人,而要以百倍的勇敢和信心面对这一切。基督徒认为,任何苦难都是上帝考验人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锻炼人,使人更明白上帝的旨意。那么,对我们而言,苦难是人生必需的一种仪式,通过它,我们的生命才能成熟起来,才能闪烁耀眼的光芒。

基督徒在苦难里的信心来源于对上帝的确信,我们在苦难里的信心来源于对生命本身的肯定。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们乐于接受难题、挑战和困难更甚于喜爱安逸享乐。

自修建议

钟爱你的痛苦,一个人从苦难中获得的,远比从幸福中获得的多。

小玩意容易到手,贵重的东西却须付出巨大代价。成功的获得,往往要用血泪去换来。

生命和人格的最高价值不会随风吹来。伟大的灵魂,必有伟大的悲哀。

(3)乐观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那些为人生的遭遇千思百虑、操心挂念的人,如果他们不是沉溺于自己的烦恼忧郁,他们的生活将大为改观,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他们将在一天天的生活经验中成熟起来,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上天赐给人的礼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无分老幼贵贱。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重病的国王需要一件快乐人的衬衣,穿上它,国王就可以恢复健康。他派出所有大臣,拜访了王国的所有名流权贵、富翁大贾,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快乐的。最后,大臣们看见路边一个乞丐,唱着欢快的歌。

他们问这乞丐:“你看起来好像很快乐的样子?”

“是啊,我就是很快乐!”

“你一直都这么快乐吗?”

“我一直都这样。”

大臣们高兴了:“那好,把你的衬衣给我们,你要什么都可以。”

乞丐微微一笑:“可是,我没有衬衣。”

就是这样,真正乐观的人,在没有一件衬衣的时候也是快乐的。

乐观来自内心的信仰。《圣经》上有这样一段话:“虽然无花果树不发芽,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长不出粮食,圈里绝了羊,棚里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这里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境遇,而因为对神的信心,人依然可以保持乐观。

乐观来自高度的道德修养。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叫颜回,孔子曾这样称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道德完善的人,心胸也更宽广,他们很难被现实中的琐事困扰。

乐观也来自对生活的热爱。《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主人公张大民,无权无钱,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一间狭窄不堪的平房里,任何人都以为他们的生活必定痛苦不堪,但他依然保持着幽默快乐的天性,依然体验着生活中的每一点幸福。

人要快乐,无须任何理由;同样,人要不快乐,也无须任何理由。

一切在于自己,看你自己是想在欢笑中度过一生,还是愁眉苦脸地过一辈子。

快乐起来吧,也许你没有大量金钱,也许你总是无法达到事业的顶峰,也许生活总是有那样多的不如意……但你在同样的处境中,依然可以选择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乐观或悲观。而这两种生活态度将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想想海伦·凯勒,看不见也听不见,她所能感受的世界不足我们常人的十分之一,可她依然生活得充实自信,依然从这个世界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美和欢乐!再想想我们自己的幸运,我们又利用它做了什么,我们又做了什么来感激我们身处的世界、人生和社会?

自修建议

凡事要喜乐。当你不能感觉欢欣,当你没有快乐的理由时,仍应喜乐。歌唱永远比哀叹要好。

假如我们从不知道愁苦,又如何能懂得快乐的意义?正如我们从没有见过黑夜,又怎能明白白天的明丽?所以每一件落在你身上的灾祸,同样值得感谢和赞美。 9x36jc/xpihf2A0UiSeS6MCBJ2K9hIEgVr+Vags76ovXD0Aqn85zzqG5llVFw6l0

老人与海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