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战略与战略导向

对战略导向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对组织战略的认识。钱德勒(1962)在《战略与结构》中给企业管理的战略下了一个定义:“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钱德勒的企业管理的战略定义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二是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三是进行资源配置。钱德勒认为战略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纽带,战略通过对组织所处环境的分析来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使组织与环境要求相适应。

安德鲁斯(Andrews,1971)在其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企业总体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它决定和揭示了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和计划,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的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贡献。而奎因(1980)认为战略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一个完善的战略有助于企业组织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环境中的预期变化,以及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合理地配置自己的资源。

可见,战略是指企业制定的对将来一定时期内全局性的经营活动的理念、目标以及资源和力量的总体部署与规划(李福海、揭筱纹、张黎明,2004)。战略不是临时的权宜之计,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稳定性;战略是企业的总体部署、总规划。战略不是对企业局部活动的反映与策划,而是对企业全局性活动的反映与策划;即使是局部性的问题,也是涉及全局,必须提升到全局的高度来处理的问题;战略的内容包括战略理念、战略定位、战略使命、战略目标、资源配置、能力整合和战略实施等。

从战略的概念内涵上分析,企业战略包含三个层面的问题:企业层面——选择参与竞争的行业;业务层面——怎样在所选的各个行业参与竞争;职能层面——组织的职能领域如何支持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战略(David&Ketchen,2003)。但要分析和解决这三个层面的问题,组织首先必须确定有关自身态势的基本问题,即要确定组织的战略导向。

战略导向(strategic orientation)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研究概念,在不同的研究或文献中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战略选择(strategic choice)”(Miles&Snow,1978)、“战略姿态(strategic postures)”(Kumar、Subramanian&Strandholm,2002)、“战略类型(strategic types)”(Hambrick,1983;Desarbo,Benedetto&Song,2005)、“战略方向(strategic direction)”(Thomas&Ramaswamy,1996)等。

从概念内涵上分析,Gatignon和Xuereb(1997)将战略导向定义为一个企业用以实现杰出的、持续的绩效的特定方法。战略导向提供了基础性的指引,企业能够据此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绩效。Hitt(2000)等则认为战略导向的概念反映了经理们对环境的感知以及他们对环境条件的反应。Abell(1999)认为企业战略关注的是将来而非现在,其中首先关注的是企业对自身将来的定位问题,而这就是战略导向。

Miles和Snow(1978)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了“战略选择”的分类,认为“战略选择”就是组织适应发展周期的自身策略选择。这种选择实质上关注的是组织为了长远发展的基本定位,也就是战略导向。Hambrick(1983)在Miles和Snow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类型”的概念,但由于是立足在Miles和Snow的基础上,因此实质上表述的是与战略导向一致的内涵。

Kumar,Subramanian和Strandholm(2002)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到“以效率导向”和“以聚焦市场为导向”两种战略均属“战略姿态”。如果公司认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更加动态和不可预知的,他们将采用“以聚焦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姿态,这需要对调查研究、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市场营销的巨大投资。如果公司认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他们将采用“以效率为导向”的战略姿态,主要是强调成本控制。这个战略主要包括建设规模效应设施,从经验中追求成本削减,紧缩的成本和管理费用控制。我理解的“战略姿态”实质上就是企业采取的战略。这两种战略姿态提供了一种相当节俭的方法绘制一个行业的竞争动态和并行的战略适应。虽然这两种战略姿态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被使用,战略的效力将取决于战略姿态与适当环境的结合。

Venkatraman(1989)的研究中直接使用了战略导向的概念,他把战略导向作为代表组织战略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导向是对组织战略的总体反映,对组织战略的测量也将从能够反映组织发展方向的基本构念出发,也就是测量组织的战略导向。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之外,中国的研究者也对战略导向的概念展开了探讨。周健临(1996)认为战略导向是通过战略管理来引导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朝着既定的战略方向发展,它涉及环境动态分析的重点、产品和市场的选择、组织结构的调整、公司的资源配置、中短期经营方针的确定等重要问题。

赵更申(2006)指出,战略导向是一种导向性原则,它包括两种要素:一是用来指导战略规划和发展过程的特殊管理观倾向、动机和愿望,并且最终成为组织的方向;二是促进管理理念、愿望及目标实现的组织的核心层系统。不同的战略导向导致了企业对组织所拥有的优势的不同理解,以及企业如何看待它的顾客,如何制定战略和如何定义自己的业务范围。随着环境中不确定程度的加大,战略导向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企业通过调整各种战略导向以适应或塑造环境。

林叶(2006)则认为,战略导向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方法论,其实质在于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选择的基础就是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允许做什么,自身的内部条件能够做什么。

陈枫(2004)与丁志铭(2004)从企业环境、自身能力、企业愿景等多种角度对战略导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具有不同的自身能力和不同的愿景、不同的企业使命,因此企业的战略方向是一个企业特有的而不是各企业共有的,它是企业决定投资、重组、研发、信息化、人才策略和组织结构的方向性依据,也是制订经营计划的指导依据。此种观点就是说企业在确定战略导向时,要从内外环境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总的来说,西方研究者对战略导向更多的是从战略导向的特征来认识,而中国学者则更注重对战略导向内涵的探讨。但通过对现有中外研究中对战略导向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战略导向实质上就是组织对自身前景的长远系统考虑,是对自身未来的定位态势选择。战略导向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集中归纳为以下几点:(1)战略导向是作为组织战略的组成部分存在的,战略不涉及组织战略的具体内容,但它同时也是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之一,遵从组织战略的相关规律;(2)战略导向代表着组织战略的整体性的方向性特征,战略导向和组织战略其他要素的区别在于战略导向不涉及具体的战略规划和措施,它只是关注组织战略的宏观方向;(3)战略导向是任何组织制定其战略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战略导向是组织战略其他要素确定的前提,任何组织都只有明确了其战略导向才能确定其后续具体的战略内容和规划。 viyFMK8nkSyTBOJSpa1YCoeYxB9xO6HX2cYEZRYy7Nn9DiStmJo7Rr4Km0sSm9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