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以来,笔者一直有一个困惑,在收到的每 100 件创业计划书中,至少有 90% 以上是属于概念期和种子期的项目,但是愿意为这种初期项目投资的投资人和投资额却不足 10% 。在中国这样的金融环境里创业,意味着更多的创业者要以自有资金创业,滚动发展所需资金依然难以从资本渠道筹措。只有那些在起步期就取得赢利而且每年增长速度超过 15% 的创业项目才可能进入投资人的视野,而这样的机会如海底捞针一样渺茫。回头看“巨人”企业:贝尔、福特,还有新技术企业苹果电脑、亚马逊、谷歌,最初也是从萌芽阶段发展起来的。国内的创业者,究竟路在何方?
凡间的创业者,你们准备好了吗
初创期的创业者通常有这样的特点:敢想敢说而资源不足;较有希望的项目通常会有一个核心创业人,充满了创业热情,具有技术或者销售特长,而创业队伍的主要人员未到位,无法给投资者信心;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商业模式不清晰或者可行性论证不足以说服投资者;在商业计划书中通常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商业创意也有亮点,但是对商业模式、赢利点、发展战略和所依托资源的分析与描述,往往充满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色彩;对于方案如何实施的细节想得不深,甚至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对竞争形势和对手的了解以及应对策略也没有深入探究。这样的创业者很难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在创业投资业内也有类似“只有爱情是不够的”定律,创业者必须有条件、有潜力被培养成企业家。天生的企业家相当罕见,即便你是,也很难被识别出来。创业者需要以脚踏实地的业绩证明自己是块值得培养的好材料,而且企业家与好的企业管理人才也有区别,前者若缺乏管理经验和锻炼,就很难掌控创业企业的发展,也很难借助外部管理人才的力量。国家鼓励就业性创业,但以成为企业家为目标的创业者应运筹帷幄,谋定而后动。
天使投资者,你在哪里
创业者很难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创业者应该寻找的投资对象是天使投资者,也就是指那些用自有资金投资初创公司的富裕的个人投资者。而天使投资阶层正是国内风险投资最短的那块板。这是个几乎不能算作是桶的容器,犬牙交错的木板分别是私募集资不合法、退出渠道单一而不通畅、商业信用缺失、天使投资稀缺等,这些木板围成的器皿只能承载很小的资本量。创业者本来应该将对投资的诉求主要指向天使投资人,而不是机构投资者,更何况从西方舶来的风险投资一上岸,也改变了脾性,已经变得相当保守了。有数据显示, 64% 的投资项目和 56% 的投资金额集中于扩张期和成长期,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扩大。
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先锋。尽管在国外也有一些天使投资人聚合组成松散的协会甚至是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创业项目投资,他们实际上就是投资于概念阶段和早期的风险投资机构。当创业者还在酝酿创业设想时,一些个人投资者就像天使那样,飞来飞去为这些未来的企业“接生”。如果以对学生投资来比喻,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着眼于大中学生,而天使投资者则培育萌芽阶段的小学生甚至是学龄前儿童。毋庸讳言,天使投资者的投资第一定律就是,第一笔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极高。但第二定律却是,成功的收益往往超过其他任何投资活动。这样的案例在国外非常多,比如北卡罗来纳州的三州天使投资俱乐部投资了一家生产网络软件的公司, 18 个月后,该公司被著名风险投资公司 CMGI 收购,投资人以获得超过 60 倍的投资收益退出。在国内,也不乏这样的范例,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刚成立时,小天鹅集团、无锡创业投资公司等出资 600 万美元,分别获得了 10 ~ 23 倍的投资回报率不等。靠转让土地发了财的一些花都村民,投资 500 万元请来留美博士龚学峰成立了蒙特利实业公司,该公司被杜邦以 3000 万美元收购,回报率高达 36 倍。谢秋旭与蒙牛的故事是另一个经典演绎。牛根生靠一间平房自立门户之时,谢秋旭慷慨地掏出现金投入初创期的蒙牛,最终收获不菲,起初 380 万元的投资如今已变成 10 亿元。百度当时也是靠 120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起步,亚信曾获得 25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国内的天使投资者主要有:外资公司高级管理者、海外华侨和海归人士,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人,也包括政府的各种创业基金。扫视这个稀有种群,可以看到最显眼的是那些功成身退的创业者。他们的名字熠熠发光:“微软”李开复博士、张亚勤博士、离开雅虎的周鸿炜、前搜狐 COO 古永锵、前 TOM CEO 王先先、前新浪 COO 林欣禾、前 E 龙 CEO 唐越、前金融界 CEO 宁君、投资“亚信”的刘耀伦,还有华登的矛道林、连邦的苏启强、 8848 的王峻涛、携程网的沈南鹏等。除了这些风云人物,还有很多成功但很低调的天使投资者,但与稀有的天使投资者相比,庞大的创业者群体数量却非常惊人。
教你识别天使
根据对创业者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天使投资人可以分为:一种是仅仅出资,而且投资额一般不会超过 20 万元,是你可以在自己的周边找到的富裕人士,他们或者出于信任,或者出于感情甚至是直觉对你进行投资;另一种是较有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或指导被投资企业的运作,投资额也较大,约 100 万元,他们可能是成功的管理者、小企业主、高级知识分子、白领或金领精英;再一种是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家,对创业企业能提供独到的支持,投资额多在几百万元以上。
在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类似天使投资者的群体,可以见到的有:①偏好型投资者,只投资自己了解的领域,且对项目的地理位置有偏好,投资决策主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调查,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公司的管理,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民营企业家或者是行业专家,出于多元化和分摊风险或者对技术的掌握而对一些相近的行业进行投资。②短期的、松散型个人投资者联合体或者合伙人,出于担心个人对项目的评估和把握能力弱,而愿意与更多人一起投资,集思广益、分散风险。在他们的投资团队中,往往有领头的投资者,由其搜寻投资机会,向联合投资者建议投资机会,投资者可能寻求担任被投资的企业董事长职位。③家族型投资者,资金由一位对投资比较内行的家族成员掌握并统一进行投资决策。④资深管理型投资者,曾是公司管理者,“下岗”后通过投资购买一次“最后的工作机会”。这些人投资并获得管理岗位后,很少追求对公司的控制权。
由经理人转入投资领域,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一些跨国公司高管既希望能够把握住创富机会,又无法放弃现有的优厚待遇。作为一个折中方案,他们愿意把钱投给“志同道合”的创业者。
从经理人到创业者或是成为天使投资者,并没有很悬殊的跨度。今天的你是经理人,也许明天你可以成为创业者的天使投资人,甚至成为企业的拥有者,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天使投资人,无论是你去找,还是你自己去做,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都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