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范敬宜

《新闻人生——名记者清华演讲选》的编者把这部书的清样交给我并嘱我作序,已经半年多了,直到今天才拿起笔来,实在是有我的苦衷。忙与懒固然是原因,但并非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面对这样一大部丰富精彩的讲稿,我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难以承担这个重任。说句实在话,在过去十多年里,我曾经为几十位新闻工作者(包括非常著名的记者)的著作写过书序,但是像今天这样“发怵”,还确实是第一次。

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我首先要代表全体师生向所有为我们的系列讲座授过课的名记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是你们,把一缕缕清风送进了清华园,把一场场春雨润进了清华学子求知若渴的心田;同时给学术氛围本来就浓厚的清华园注入了更加新鲜芳香的空气。这种精神营养在莘莘学子身上将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恐怕不是我们今天所能完全预计的。

近几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版了许多名记者的论文集,特别是总结他们新闻生涯经验的访谈录,展示了他们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丰硕成果。而《新闻人生——名记者清华演讲选》这部书,在林林总总的同类著作中,仍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是“真”,保持了讲授者的“原汁原味”,不修饰加工,没有虚话、套话。二是“实”,全部是本人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实实在在,非常真切。三是“细”,细致入微地讲出了本人策划、采访、写作、修改的具体“过程”及其细节。四是“神”,透过对自身新闻实践的叙说,活生生地反映了本人的精神面貌、精神世界。把这几个特色综合起来,其效果是使读者感受到每一篇都令人可信、可学、可敬。如果从长远看,这些讲座带给同学的不仅是新闻工作的本质,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如何做人,特别是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时代需要的新型新闻工作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办伊始,就把培养新时代“新闻高手”的目标明确地写在自己的“宣言”上。新闻高手,当然首先是优秀的名记者。那么,名记者如何培养?要靠课堂教学,要靠社会实践,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当代的名记者请到清华来,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系列讲座。事实证明,以清华大学的声望和影响,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优势办好第一流的讲座。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内,我们拥有一支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既有经验又富朝气的教师队伍,如果和校外的优秀新闻人才会合起来,相辅相成,就会使我们新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而迈上更高的台阶。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讲座曾经给我留下过深深的烙印。还是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两次终身难忘的新闻讲座。一次是鼎鼎大名的报人徐铸成讲新闻工作者如何积累知识、积累资料;一次是《大公报》“四大才子”之一刘克林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特色,当时他才28岁,讲得所有的同学少年个个热血沸腾。如果说徐铸成教给我的是新闻记者的某种基本功,那么刘克林给予我的是新闻记者的革命品格,从而鼓舞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名记者对青年学子的影响可以如此巨大,实在难以想象。今天,我们各方面的条件比那时好得多,比起前人,当代的名记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名记者在清华播下的种子,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涌现出一批批从清华园走出的名记者。

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名记者讲座能一期期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也希望《新闻人生——名记者清华演讲选》一卷卷出下去,而且越出越棒!

2003年3月10日深夜 w/JQT34SsBhudSQ1UbRYJu0WXk71cif4gd+1uv8Q+yA5qttTWNRD/voSFdK727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