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入学又退学

1946年,20岁的黄展岳结束了初中三年的学业。此时正逢泉州中学增设高中部,刚刚毕业的黄展岳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免试升入高中的待遇。但求学心切的黄展岳却放弃了这一“殊荣”,报考了他心目中声誉更好一些,收费又比较少的福建省省立晋江中学。

虽然被晋江中学顺利录取,但家境困难的生活现实却打碎了这个热爱学习的中学生的继续求学之梦。父亲明确告诉他的五儿子,因为家中困难,不要再去读高中。黄展岳知道父亲养家的不易,经常生病的母亲身体也越来越不好,自己理应服从父亲。正好这时村里的南昌学校校长廖中俊已经调走,因而学校董事会热诚招聘黄展岳,而且大有让他代理校长之意。面对这一切,一心求学的黄展岳只得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开始了一学期薪酬400斤稻谷的教师工作。

一学期结束后,不甘于此的黄展岳终于决定再一次继续升学。这一次,他把报考目标锁定在公立职业学校。当时来泉州招生的是厦门国立华侨师范学校和福州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幸运的是,经过考试,黄展岳被这两所学校同时录取。

但接下来,中学生黄展岳就没那么幸运了,或者也可以说,他这个时期的学习经历,是一条不平坦的坎坷之路。

接到两所学校同时录取的通知后,黄展岳更倾向于去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读书,相比于华侨师范学校,他觉得福州高工似乎在毕业后就职面更广泛一些。但是由于在抗战时期遭到破坏的泉州到福州的公路一直没有修复,所以黄展岳最后还是去了厦门的国立华侨师范学校。

坐落在厦门曾厝垵的华侨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专门为华侨小学培养教师,因此,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包分配到东南亚的华侨聚集地担任小学教师。

黄展岳和初中同学李悌来、林友通、曾子川一起考入了华侨师范学校。没想到刚刚开学不久,原本相约一起好好学习的四个小同乡竟是两双四人一个不落地退学离开了学校。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军训课上。按照学校规定,学生入学后都要先接受两个星期的集中军事训练课。可能是历来师范学校对即将“为人师表”的学生要求更加严格一些,所以学校的军训课不仅由校长亲自主持,而且纪律近于苛刻,对学生动辄训斥,可谓严厉之极。这让初走进华侨师范学校的同学们十分不适应,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在军训结束时,李悌来同学竟被学校宣布勒令退学。于是本来就认为已“忍气吞声”多日的另外三个同乡伙伴终于“激情爆发”,他们既出于义愤,也抱着离了华侨师范学校照样有学上的想法,三个人自愿“陪绑”李悌来同时提出了自动退学的申请。

就这样,四个小同乡在刚刚走进校门两个星期后,就一同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程。结果是到了泉州后,林友通和李悌来转入了新成立的国立海疆学校,黄展岳和曾子川则继续往前走,他们决定奔往曾经同样给他们发过录取通知的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自己背着行李,徒步行走了四天,他们终于到了福州。当他们信心满满地来到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准备报到入学时,却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学校以他们逾期报到,名额已被候补生替补为由,拒绝了他们的入学要求。

这一下,两个小同乡傻眼了。初到福州,无亲无故又无门路,再加上先前在华侨师范学校的不愉快和一路步行的劳苦,真是怨、愤一齐涌上心头。无助之中,他们决定向当地《民主报》投书,把他们的无助无奈之苦全都书于纸上,以期通过舆论报道,能够得到学校的同情而接受他们入学。

但希望又一次落空,《民主报》虽然很快发表,还加了《莘莘学子,向学无门》的标题,但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却丝毫没有“悔过”之意,两个无门入学的中学生只得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福州距泉州有200千米,黄展岳和曾子川沿着福泉公路朝行夕宿,虽然公路遭到战争破坏还未修复,但他们仍坚持每日徒步行走50千米,终于在四天后回到家乡。 f/BsBoo87HqdV6x6q+J7eweiNb3iaMO8PRjCuy1tfNCKjVvtP3XQ1kU/Qq4XkaCh



2.再次考入晋江中学

经历了一番入学、退学及被拒入学风波的黄展岳,终于又回到了四黄村的家中。面对辛苦养家的父亲和操劳多病的母亲,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愧疚。

此时已是9月中旬,失意的黄展岳不由想起了他曾经被录取但又没去上学的晋江中学。想来学校马上就开始秋季招生了,春季招生时自己考取的名额,不知晋江中学有没有保留考取资格的制度,想到这儿,黄展岳似乎又要跃跃欲试了。

猛然间,又想起了刚刚过去的厦门国立华侨师范学校和福州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遭遇,心头不由被一片阴影笼罩……

再看家中,父亲仍在为邻里乡亲治病,为家里的农田辛苦劳作,大哥、二哥已去了印尼,四哥也去了台湾地区,只有永兴弟帮助父亲在诊所抓药、记账。想到这儿,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只能是多帮助父亲干些田里的活儿,和永兴弟一起多干些诊所里抓药、收钱的工作。

这样的日子,黄展岳一直“熬”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晋江中学的春季招生也开始了。黄展岳终于得到父亲的同意,报名参加了考试。这次考试虽然没有取得第一名,但仍然属于中上等成绩,按照晋江中学的规定,可以减交部分学杂费。

这个入学“待遇”,黄展岳并不满意,他总觉得只有全部免交学杂费,才对得起辛苦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想来,唯有用更加发奋读书来回报父母了。

虽然没有得到全免学杂费,但在泉州所有的中学里,晋江中学不仅收费较少,而且师资力量强,教学风气也非常好。因此在泉州,一个学生若考取多所学校,首选第一志愿必定是晋江中学。这也使得报考晋江中学的学生最多,考生中也大多是来自泉州辖属的各县农村家境贫寒的子弟。

晋江中学坐落在泉州文庙后面的打钖巷内,仍然是离西街衍陵祖叔家不远。于是又和在泉州中学上学时一样,黄展岳再一次肩挑大米和副食,食宿在了衍陵祖叔家。不同的是,负责食宿的是衍陵祖叔的另一个儿媳,几年前曾经热情照顾他们的阿店婶已经过世,这让黄展岳不由一阵感慨。

终于又走进了校门,考入晋江中学的黄展岳下决心一定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入学后不久,黄展岳又担任了班长,这更增强了他努力学习的信心。

怎奈事与愿违,黄展岳一心发奋读书的愿望却一时难以实现,全都因为社会时局的动荡和学习环境的纷乱。此时的中国土地,正是激烈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带给国家和人民的是经济的萧条、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以及社会的不安定。

随着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学生运动的兴起也波及晋江中学。虽没有像大城市学生运动那样汹涌的浪潮,但在黄展岳入学不久,学校里就发生了学生罢课的风波。

因为听说了校长克扣学生伙食的事,所以本来就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学生们发动罢课要求校长辞职。罢课的发生立刻使得学校教学陷于瘫痪,老师不上课,学生不学习。后来校长终于被赶下了台,但是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一直拖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后来回想起来,黄展岳总觉得当时是落得两败俱伤,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hF3MyTFhOqGjaqhEH1onC7S2tY6SAEo9wI16G2+xaBOlWfpgH452/ZKaBotfoO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