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司令徐绍桢,受各省代表的委托,朗读了孙中山的就职书:
维汉曾孙失政,东胡内侵,淫虐猾夏,帝制自为者垂三百年,我皇汉慈孙,呻吟深热,慕法兰西、美利坚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视众策,仰视俯画,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复人权,乃断头揕胸,群起号召,流血建义,续法、美人共和之战史。今三分天下,克复有二,用是建立民国,期成政府,拣选民主,推置总统。佥意能尊重共和,宣达民意,惟公贤;廓清专制,巩卫自由,惟公贤;光复禹域,袁克定河朔,举汉、满、蒙、回、藏群伦,共覆于平等之政,亦惟公贤。用是投匦度情,征压纽之信,众意所属,群谋佥同。既协众符,欢欣拥戴。
要知我国民久困钤制,疾首蹙頞,望民主若岁,今当公轩车莅任,苍白扶杖,子女加额,焚香拥彗,感激涕零者何也?忭舞自由,敦重民权也,用是不吝付四百兆国民之太阿,寄二亿里山河之大命,国民之委托于公者,亦已重哉。继自今惟公翼翼,毋违宪法,毋拂舆意,毋任威福,毋崇专断,毋昵非德,毋任非才,凡我共和国民,有不矢忠矢信,至诚爱戴,轩辕、金天,列祖列宗,七十二代之君,实闻斯言。代表等受国民委托之重,敢不尽意,谨致大总统玺绶,俾公发号施令,崇为符信,钦念哉!
徐绍桢读毕,孙总统大声答应道:“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百姓!”顿时又是一片欢呼,大家都大声呼喊着:“中华民国万岁!中华民国共和万岁!中华民国四万万同胞万岁!”军乐奏了一遍又一遍后,大家才各自回家。三天后,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
政府暂时模仿美国组建内阁,不设总理,把各省代表分作九个部,每部一个部长,一个次长,由孙总统提名人选,然后代表团进行投票表决,票数过半就通过,再由总统任命。这是中华民国第一次组织内阁,黄兴担任陆军总长,蒋作宾为次长,黄钟瑛担任海军总长,汤芗铭为次长……其他各部也都依次确定了人选。政府的行政机关已经组成,接着各代表开始组织立法机关——参议院,每省选出三人共同组成中华民国立法机关。
这些都安排好之后,国家首先处理外交方面的事务。孙总统承诺清政府之前欠的所有外债都由中华民国归还,以前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依然有效,并承诺保护各国侨民和宗教信仰自由。接着就是对内的整顿,政府下令剪掉辫子,废除跪拜礼,撤销阶级制度,以后再也没有“大人”“老爷”等称呼了。说到刑法,虽然司法部已经设立,但军务还没完全解决,所以暂时沿用军律,陆军总长颁布了临时军律十二条:
凡任意掳掠、(被禁止)妇女、焚杀平民,及未奉长官命令,擅封民房财产、硬夺良民财物等五条,最为大罪,犯即枪毙。勒索强买,与私斗伤人,这二条论情抵罪。还有五条,是私入良民家宅、行窃赌博、纵酒行凶,及各种滋扰情形,均酌量罚办。
其他部长也各司其职颁布了相关政策,并逐渐施行。教育这一项最应该改良,所有的学堂都改名为学校,教科书和教员按情况安排,允许男女同校。这便是民国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
满清政府依然在北京。直隶、河南两个地方还没有独立,以前的山东巡抚孙宝琦一会儿依附民军,一会儿服从清廷,两面三刀。东北三省也是墙头草摇摆不定,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消息十分闭塞,早就改革的山西和陕西被清军袭击,他们多次向民国请求支援,孙中山不得不和九部的成员商议统一的办法。
当时,清军代表唐绍仪和民军代表伍廷芳已经商议了好几次,伍代表提出了四个条件:一是废除满清政府;二是建立共和政府;三是优给清帝岁俸;四是满人除在新政府效力外,凡年老穷苦的人,均优给赡养。这几个条件跟唐代表的意见不符。唐代表受清廷所托,就算想施行共和体制,也不能说推翻满清政府之类的话。唐代表与伍廷芳辩驳了数次后,依然主张君主立宪制。伍代表也不让步,最后两人定了个两全的办法:召集国会,每省派出三个代表参加会议,把选择哪种体制的问题交给大众决定,再由双方签字。唐代表纠结了一番之后还是答应了,只是开会的地点还没定下来。
后来袁世凯传来电报说,他反对在上海开会,并且说每个省才三个代表,不能代表所有百姓,唐绍仪之前没有收到通知就做决定未免越权了,本总理难以承认等等。您想想,这唐绍仪明明是袁总理的全权代表,却遭到了袁总理反对,还有什么全权可言?唐代表当天就辞职了,袁世凯只好直接给伍廷芳打电话商议议和的事情。正说着,消息传来,南京已经组织了新政府,孙中山和黎元洪也已经上任,正副总统都已经有了人选,这可把袁世凯吓得不轻,他立马发电报给南方,诘问伍代表:
国体问题,由国会解决,现正商议正当办法,自应以全国人民公决之政体为断。乃闻南京忽已组织新政府,并孙文受任总统之日,宣示驱逐满清政府,是显与前议国会解决问题相背,特诘问此次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为君主立宪,该政府暨总统,是否立即取消?务希电复!
伍代表接到电报后,立即回复袁世凯说:
现在民军,光复十七省,不能无统一之机关,在国民会议未议决以前,民国组织临时政府,选举临时大总统,此是民国内部组织之事,为政治上之通例。若以此相诘,请还问清政府,国民会议未决以前,何以不即行消灭,何以尚派委大小官员?又前与唐使订定,谓国民会议,取决多数,议决之后,两方均须依从。来电所诘问者,请还以相诘,设国会议决为共和立宪,清帝是否立即退位?亦希答复为盼!
袁世凯看了这电报,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到处发电报,命令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清军四方牵制民军,大有强攻的气势。但他暗中却让唐绍仪守在上海拖住民军代表,暂时别撕破脸皮。软硬兼施,这袁世凯还真是有一套。
这时南京政府也为难起来,各省代表团纷纷进书要求发兵打仗。山西陷入了危险,急忙求救。紧接着娘子关、太原也相继失守,求救的警报不断传来。陕西潼关的民军拼死抵抗,虽说最后打赢了,但还是处于危险之中,也多次求救。安徽徐州一带也有抵抗不住的消息。南京政府于是赶紧下令派湖南、湖北作为第一军向京汉铁路进军,宁波、安徽作为第二军向河南进军,两军在开封、郑州会合,第三、第四军也向山东前进,在济南会合。秦皇岛、陕西民军分别作为第五、第六军,等前四个军队一胜利,就一齐攻打北京清政府。孙总统还给北方将士发去电报说:
民国光复,十有七省,义旗虽举,政体未立,凡对内对外诸问题,举非有统一之机关,无以达革新之目的,此临时政府,所以不得不亟为组织者也。文以薄德,谬承公选,效忠服务,义不容辞,用是不揣绵薄,暂就临时之任,藉维秩序而图进行,一俟国民会议举行之后,政体解决,大局略定,敬当逊位,以待贤明。区区此心,天日共鉴。凡我同胞,备闻此言。
惟是和平虽有可望,战局尚未终结,凡我籍隶北军诸同胞,同是汉族,同为军人,举足重轻,动关大局,窃以为有不可不注意者数事,敢就鄙意,为我诸同胞正告之:
此次战事迁延,亦既数月,涂炭之惨,延亘各地,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一;古语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是知民心之所趋即国体之所由定也,今禹域三分光复逾二,虽有孙、吴之智,贲、育之勇,亦讵能为满廷挽既倒之狂澜乎?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二;民国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我同胞如不明烛几先,即时反正,他日者,大功既定,效用无门,岂不可惜?我诸同胞不可不注意者此其三。要之义师之起,应天顺人,扫专制之余威,登国民于衽席,此功此责,乃文与诸同胞共之者也。如其洞观大势,消释嫌疑,同举义旗,言归于好,行见南北无冲突之忧,国民蒙共和之福;国基一定,选贤任能,一秉至公,南北军人,同为民国干城,决无歧视。我诸同胞当审斯义,早定方针,无再观望,以贻后日之悔,敢布腹心,惟图利之!
这一篇宣告书让北方将士也开始蠢蠢欲动,南方各省纷纷发电报要求开战,一时间,北伐的声音四处响起,袁世凯被骂得一文不值,都说他是满清的奴隶、汉族的走狗。学生、女子纷纷组成北伐队,就连戏子们也都卸下戏服,投身到了北伐军的队伍中。不久,学生卫兵、女子津武军、男女红十字会等纷纷出现,多得数不胜数。
各国的侨商见时局危险,生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于是联名向清廷发电,要求赶紧确立政体,安定大局。那些皇亲国戚跟良弼、铁良等人就组成了一个宗社党,极力反对民军,还说宁愿让外国占领中国,也不让汉人统治等等。秘密会议上,他们也说,不管是谁在商量议和,清政府绝不会改变国体,宁可背水一战与国家共存亡。真是大言不惭啊!特别是良弼,他情绪最为激烈,极力劝隆裕太后主战,还痛斥袁世凯对清廷不忠,早应该让他下台。就在隆裕太后犹豫不决之际,袁世凯已经得到消息,干脆自己辞职了。
这边还没得到回复,甘肃、新疆就传来警报,说两地的将军都被革命军杀了。接着蒙古活佛、西藏喇嘛也宣布独立,并把清廷派来的驻守大臣一律驱逐出境了。唉,隆裕太后虽然也经历了几次灾难,但一天之内受到这么多次惊吓,怎么能不忧心呀?她没有办法,只好去跟庆亲王商量。庆亲王还是极力推荐袁世凯,隆裕太后就想,这满清宗室里,就只有庆亲王还算靠谱了,既不像那些年轻人做事冲动鲁莽,也不像那帮老人顽固不化。
于是,隆裕太后立即让庆亲王下令留住袁世凯,还封袁世凯为一等侯爵。袁世凯满口的不愿意,还收拾行李,做出一副马上就要走的样子,庆亲王苦苦挽留他,他才勉强答应留下来,只是不肯接受封爵。这倒不是袁世凯多么淡泊名利,而是对于一个想要做皇帝总统的人,小小的侯爵又怎么能满足他呢?庆亲王走后,袁世凯就给唐绍仪秘密发了一份电报,让他去找伍代表商量。伍代表将得到的消息汇报给孙总统,孙中山微微一笑,给袁世凯也回了一份电报:
北京袁总理鉴:文前日抵沪,诸同志属组临时政府,文义不容辞,只得暂时担任。公方以旋乾转坤自任,即知亿兆属望,惟目前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原来袁世凯在密电中提出让孙中山必须让位给他,他才肯同意施行共和体制,推翻清朝。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竟然甘心让位。袁世凯这才放心大胆地做出了以后的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