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门四名医

1917年元月,吴阶平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城的一个殷实之家。父亲为他取名“泰然”,号“阶平”,希望儿子的一生,哪怕遇上高山也能走得平平坦坦。

尽管出生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但在温暖的大家庭的庇护下,吴阶平的童年幸福而安宁。他的父亲吴敬仪是前清秀才,思想开明,为人正直,有精明的经商头脑。辛亥革命不久,清末商人盛宣怀要将10万两银子从湖南转到上海,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日本人也盯上了这笔巨款,盛宣怀找到吴敬仪帮忙想办法。在吴敬仪的授意下,盛宣怀将这10万银两在湖南全买了美孚煤油,由水路运到上海后,油价暴涨10倍。盛宣怀感激不尽,将赚到的钱分一半给吴敬仪,吴敬仪将这些钱入股盛宣怀的纱厂。

用纱厂赚来的钱,吴敬仪在家中办私塾,高薪聘请博学多才的老师教自己的四个儿子读书。他还经常请在纱厂工作的美国人的孩子到家里做客,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这使得吴阶平四兄弟从小就说得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

吴敬仪认为,孩子们不要从政,因为官场太腐败,从政容易身败名裂;也不能从商,因为社会动荡,经商容易倾家荡产。孩子们要吃一生的饭,必须学一门技术,旧中国不盖房子,所以不能学建筑;旧中国不制造机器,所以不能学制造;唯一的办法是学医,医生终归是有人需要的,学医不仅能治病救人,还能保证一生衣食无忧,永不失业。

那时候,位于北京东单的清朝遗老的“豫王府”被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买下来拆掉,在原址上盖起了协和医学院。吴敬仪听说了刚创办不久的协和医学院,便极力鼓励大儿子吴瑞萍去报考,吴瑞萍果真考上了。

有一天,吴阶平在院子里玩耍,他淘气地骑着自行车,边骑车边拍皮球玩,正得意着呢,突然摔倒在地,右臂骨折,当地的医生帮他接好了手臂,但过了很久,仍不能活动自如。吴瑞萍放假回家,将弟弟带到北京,去自己就读的协和医学院治病。

吴阶平进了协和医学院,感觉像进了一座迷宫,无限向往。他也要考进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院当时非常难考,考上了也很难毕业。每年只从全国的优秀考生中择优录取20多人,学生学制3年预科,5年本科,前后8年,教授多为美国人,教学全用英文,学生考试75分才算及格,进校时的20多名学生,一路淘汰,到毕业时,往往只有10多人能拿到纽约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

16岁,吴阶平中学毕业,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完成了协和医学院预科班三年的学业,1936年正式进入协和医学院就读。1939年,病魔缠住了他,他患了肾结核,被切去右肾,不得不休学一年。而毕业时,他依然是那一届毕业学生中成绩最优秀的一位。

从16岁进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起,吴阶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做医生而去从事其他职业,我很早就决定做医生。当然,这应该说是我父亲的决定。”

由于吴敬仪的决定,他的四个儿子都进了协和医学院。周总理曾说:“吴家兄弟就可以开一个医院。”吴阶平这一辈,四兄弟都成了有名的医学专家:大哥吴瑞萍是儿科专家,吴阶平是泌尿外科专家,老三、老四吴蔚然、吴安然分别是国内知名的外科专家和免疫学专家。 L4+LSr06sGGQfbQV5QdxU/5e/RYDar61e4m3WBlLjcICZNlVHeP/wXQr1w9VcM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