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统筹全面,领导要明确团队理念

诸葛亮细解隆中对策:理念导向是管理大道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早在未出山之前,就从战略上,对全局做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并已做好了天下布局的计划。因此,诸葛亮才会在跟刘备分析当时的形势,以及站在刘备的立场,为他作出未来的整体规划时,能一下说到刘备心里,使他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的建议。因为他们对谈的地点在隆中,所以大家都称诸葛亮的这些建议为隆中对策。

诸葛亮首先指出: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已经拥有百万军队,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适合与他正面冲突。

接着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地势险要而民心归附,可以与他合作,也很难抢他们的地盘。

然后才针对刘备说有一块土地,好像是上天特别留下来给他使用的。那就是荆州和益州,领域也不小。

刘备虽然胸怀大志,却对天下大势并不十分了解。刚开始他以为曹操打不得,孙权不能打,自己已经毫无希望,不免有一些伤感。忽然听到还有荆州和益州,不觉眼前一亮,连忙请教如果这样的话,要怎样规划才有发展。

诸葛亮暂停一下,想知道刘备的反应如何。若是刘备只想拥有荆、益两州,造成三国鼎立,便余愿已足,他实在没有必要下山,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三分天下,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不应该是目标。幸好刘备也这样想,诸葛亮才提出三国鼎立之后的远程规划,主要有两点。

第一,联吴抗曹,这是基本策略,不能轻易改变。

第二,待时机成熟,分东、西两路北伐。东路由荆州出发、西路由益州出发,使曹操不得不分散兵力。如果孙权再加兵支援,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才是远程的目标。

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诸葛亮把曹操和孙权的势力和地盘,进行了明确地归纳,指出荆州和益州才是刘备的用武之地。三分天下,曹操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必须善用人和。说得完整具体,刘备非常兴奋,只提出了一点疑问: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说起来都是汉室宗亲,他怎么忍心抢夺这些地方?诸葛亮三言两语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十分透彻,这让刘备更加安心。

如果不能在三五分钟之内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就表示对于事情的根本还不能充分掌握,这时候说来说去,也只是在枝枝节节上面兜圈子。再复杂的事情,也要在三五分钟之内说明白,才显得抓住了根本,有充分的把握。诸葛亮若是啰啰唆唆,讲个没完没了,恐怕刘备也听不进去。说不定敷衍一下,客套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一客气,也就不勉强。三顾茅庐的结局,就成为空欢喜一场。

预测未来,只可以说出大方向,不适合涉及细节。因为变数太多,过程很可能难以预料,说多了反而不准。但是大方向不会改变,只要看得准,说出来就不会错,便是料事如神。隆中对策把今后天下的大方向说得十分明确。刘备是局中人,心里更明白,诸葛亮所说的,势在必行。只是以往自己进退无据,才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诸葛亮带着完整的战略,又与刘备事先建立共识,准备妥当,又在刘备诚意相邀的礼遇下出山,可以说是戏未上演先轰动!

领导力箴言

一个领导者要对管理有整体的概念,并以理念导向来统合各种导向。理念导向,就是以管理大道来引领管理,它们是全面的、整合的,是不可分割的。纵观大局,倘若领导者可以将理念导向作为自己管理行动的基石,那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备能够率领蜀汉集团,取得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霸业,离不开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战略分析和大局统筹。可惜后来基本策略有所改变,后半段的规划更是无法完成。但树立一个整体的战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领导者必须先定关系全局的战略方针,将未来整个行动的大方向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运筹帷幄,统掌全局。

赤壁之战:有大智慧是领导者必备

赤壁之战,对刘备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倘若孙权降曹,刘备很快就会被曹操消灭。就算孙刘联合起来,要战胜曹操,又谈何容易?因此诸葛亮不得不装神弄鬼,竭尽所能,务求联吴成功。赤壁胜曹,奠定了刘备之后发展的基础。

实际上,当时的刘备由于关羽斩颜良,不得不向袁绍献计南连刘表,借故离开袁绍,赶忙投靠荆州。刘表对刘备,表面上很客气,还说要把荆州让给刘备,内心则十分猜疑,对刘备很不放心。曹操听说刘备屯兵新野,便出师南征。这时候刘表已死,次子刘琮继位,索性归顺了曹操。刘备且战且退,兵微将寡,已经是十分危急。可以说生死存亡,就在赤壁这一战役。

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曹操一再上当,百万雄兵顷刻化为灰烬。刘备趁机占领南郡、长沙、零陵、桂阳等地,总算有了一些地盘,勉强称得上鼎足而立,三分天下。但是,和曹操、孙权相比,仍然是最为弱小的势力。就算如此,毕竟顺利完成了隆中对策的第一步。对刘备来说,可以说是有生以来首次站稳脚跟。

我们常说人有旦夕祸福,刘备这次喜出望外,更能充分体会这种感觉。不过事在人为,如果不是诸葛亮竭尽心力,岂能有这样的成果?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可贵处即在于有人才有事。

如果说官渡之战,使曹操以寡胜众,气势大增。那么赤壁之战,刘备同样以寡胜众,大增气势。赤壁之战比官渡之战的作用更加重大,从此天下三分。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广泛地搜集意见,一旦决策既定,就要果断坚决,勇往直前。虽然可以边做边调整,但方向应是不能变的,目标坚定,只是包容各种变数,随着需要而改变,绝非犹豫不定,踌躇不决。

领导力箴言

领导者的素质,主要在于大智大慧。大智指“具有解决决策问题的知识”,而大慧则指“能够聪敏地看清事实的真相以及相关的德行”。两者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常说的“道”。荀子在《天论篇》中明白指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其意为万物者都不过是道的一偏,一物更是万物的一偏。而愚者所见,又是一物的一偏,这时候如果认为自己是知道的,那就是一无所知了。道是大智,应该把所有事物合在一起看,合在一起想。

可惜像慎子、老子、墨子、宋子这些已经十分了不起的人,有时候还会陷入一偏之见。荀子说:“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慎子即慎到,主张随后而不必争先,因为他只看到后的一面,却没有看见先的一面。老子提倡守柔,不敢为天下先,只看到屈的一面,忽略了伸的一面。墨子兼爱,没有尊卑的差等,显然只看到齐的一面,没有注意到畸而不齐的一面。宋子即宋钘,只见到欲少的一面,忽视欲多的一面。荀子批评有后无先,则群众无门路可循;有屈无伸,则贵贱无所分别;有齐无畸,则政令无从施行;有少无多,则群众无由成化。这些都是自以为是而不知晓更有大道的存在。他在《解蔽篇》中提出“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的观念,认为道虽有体有常,却其变难尽,这些一面之见,不过代表道的一偏、一隅,不足以涵盖道的整体;持有一偏之见,便成为曲知之人。

曲知之人,其智慧有所偏重,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今天称之为“专家”。专家决策,依荀子的见解,内以乱于己,外以欺于人,造成上以蔽下、下以蔽上的蔽塞之祸,实在危险万分。领导若是仅仅“站在我的专业判断”来做决策,恐怕祸患无穷。

自古以来,有大将的职位,却缺乏大将之才的,必定死于非命。有大将的才能,却得不到大将的职位的,才能不可能得到发挥。领导者应该珍惜既有的职位,好好发挥自己的大智大慧,时时以无知来启发大家的有知,以无能来激发大家的有能,以无才来展现大才,使所有决策,都能集众人之智,面面俱到而无所偏颇。依据这样的决策,定出来的计划,自然可行而有效。 K3flXDF9dPpdrt669xU//vWWONToQTFb56Qa5pcoAOfBkHXWsNwy9YvjzpwLMW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