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荀子说:“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一个角落不能代表全体。所以领导者要为自己树立整体观,不能强调某一种导向,以免走入一隅。领导者若想在内心形成这种管理整体的概念,就应该以理念导向来统合各种导向。理念导向,就是以管理大道来引领管理,它们是全面的、整合的,是不可分割的。
《三国演义》第一回,劈头便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一切都事在人为。分久了,人心想着要合,天下就统一了;合久了,产生很多矛盾,彼此不能协调,人心急着要分,天下就分裂了。看起来是自然的趋势,我们称之为天意;但实际上是人为的,取决于人心。战国末期七国纷争,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盼望早日统一,所以并入于秦。秦朝灭亡引起楚汉纷争,又造成西汉的统一。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三国鼎立,却暗示着最后也会统一。
最重要的是:合的时候要避免分的因素,而分的时候,应该制造合的气氛。合久必分,表示合的时候,已经种下很多分的因素,日积月累,终于爆发为分的局面。分久必合,同样表示分的时候,必须产生很多合的缘由,才会在时机成熟时统合在一起。而这种种,都在于人为。所以人心的变化才是至关重要的。《三国演义》开始于公元184年,当时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各地爆发的黄巾起义,打击了东汉王朝,这才产生后来很多曲折的故事。
我们从中国的历史来看,百姓渴望统一远大于分裂。这和西方历史的分大于合呈现出不一样的心态,也影响了东西不同文化对事物的不同理解。
在古老中国,农民发展出一套农业灌溉系统。大家必须和睦相处,以便共同用心,并且确保没有人动歪脑筋搞鬼。西方文化则根植于希腊,希腊人有较多的自由经营农地、种植葡萄和橄榄,就像个别商人那样,可以独自完成任务。因此,凡事以个人为主,随时保持竞争的心态。东方人多,社会互动比较复杂,必须更加注意别人的反应。西方人少,社会互动相对单纯,所以个体性强。甚至于日常生活、观念和态度也不一样。譬如吃饭,中国人是把所有的菜肴放在桌上,多个人坐在一起,各取所需。西方人则每人一份,就算坐在同一桌,也是各吃各的,互不干扰。分合之间的选择,东西方显然有差异。
但是,分了以后要合,往往会诉诸武力。换句话说,打到统一为止。而合了之后要分,好像也是非打不可。打来打去,倒霉的是老百姓,老百姓跟着打,却不知道为什么打。三国时代,由于王室不振,中央弱得控制不了地方势力。如果以西方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干脆各自独立也就算了。但是在中国人看来,独立就是叛乱,非加以剿灭不可。谁出面剿灭叛乱谁就是保护皇室朝廷,正气凛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特别高涨。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同化、生存、发展,其实有赖于这种合的精神力量。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明白,合才是常,而分则是变。全球化表示人类即将趋于统合,国际化代表世界将会有某种程度的统一。从时势的演化来推论,现在正是合的时期。因为科技发展,毁灭性的武器太过厉害,人类已经没有了战争的本钱,鉴于此,人心思合,朝统一的方向而努力!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有言:“道可道,非常道。”中国式的领导经营理念综合起来就是一个“道”字。道是对应着时在变的,而且有“常道”,就有“非常道”,我们所看到的往往都是“非常道”。“常道”在人脑海里,是看不见的。如果一个领导连“常道”都没有,也看不清时局的变化,就和基层员工一样,整天坐在那里,那就叫随着潮流起起伏伏,是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实上,一个领导赶不上时代的潮流,摸不清时局的脉搏,是不能前进的。如果一个领导者只会随波逐流,那他早晚也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道”字就好比一个大局,一时间很难看清楚。在时代潮流中,领导者一方面要顺应市场,应对万变;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变幻莫测的时局,开拓新局面。因此,看清大道时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必然规律,顺时而动,随需而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是领导者必不可少的大局观念。
人的一生当中,总有某些转折点,表示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如果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时机,调整方向,做好合理的调整,那就叫作幸运。刘备的一生,桃园三结义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遇见水镜先生,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荆州的时候,刘备接到情报,知道蔡瑁设计害他,当时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有军马把守,只有西门可以逃走。他赶紧拉着的卢马,飞身上马,加鞭而出。行不多远,一条大溪拦住去路,而蔡瑁已经引军从后面赶来。在前有檀溪、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刘备跃马檀溪,死里逃生。
在正常的情况下,的卢马不可能飞跃檀溪。但在情急之下,此马竟然如有神助,帮助主人逃过一劫。惊魂甫定中,刘备看到了骑牛的牧童,听到了短笛的声音。牧童骑牛吹笛子,在乡村是常态,刘备却感叹道“吾不如也”,这是他当时的心情产生的反应。牧童认识刘备,使刘备大为吃惊,又因为在受惊的状态下,所以刘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后来牧童说他之所以认识刘备,是因为他师父水镜先生说刘备是个英雄,于是,他带刘备去见水镜先生。刘备跟着牧童去见水镜先生的时候,听见了优美的琴声。水镜先生正在弹琴,刘备不让人通报站在外面专心听琴,水镜先生忽然停止弹琴,走了出来,说是从琴声中知道有英雄来访。这是不是故弄玄虚?谁也不知道。水镜先生当然有很高的修养,甚至也能够未卜先知。此时此地的刘备更容易相信水镜先生的话,这也是由于心理上的期待。
水镜先生把握难得的机会,告诉刘备,应该赶快向奇才求助,才能成就大业;并且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凤雏,使刘备一改以往的观念,诚心诚意地寻求高人辅助。桃园三结义后,刘、关、张三人结成志同道合的联盟。刘备有了武将却尚没有主持大局、统筹谋划的军师,所以当水镜先生向他推荐卧龙和凤雏的时候,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正确方向。刘备明晰了正确的方向,最后终于请出了诸葛亮,所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作为领导者,刘备在刚刚经过生死大劫后能够冷静下来,保持清醒的头脑,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明晰正确的方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刘备为人谦虚,很低调,这是他能够领导众多强将人才的关键一点。一个有成见、有主见的人,是不容易学到东西的。只有把脑袋放空,脑海空空的时候,才能装进新的东西。领导不固执,便会十分谦虚地请教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冷静的态度,依据安人的目标,来达成正确而有效的决策。
领导必须先有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现代的环境中,找出合乎自己要求的管理大道。头脑不清楚,再明确、再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都会被用得凌乱而模糊。头脑清楚,再虚的近乎空洞的管理大“道”,也会看得透彻,自成明显的系统。同样一句话,头脑清醒的人,一下就听懂了,觉得很简单明了;头脑不清醒的人,怎么听也听不懂,那你有什么办法?此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内容,那就是领导最好能够时刻保持一种自我归零的状态,以便自己可以时刻站在从头出发的起点上。领导只有先把自己放空,才能将别人最正确的东西听进去,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