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传统文化读札

文化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东西,包括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思维上包括信仰、哲学、道德、伦理;而行为主要反映在传统习俗、相互关系、社团法规、生活方式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因此,晚清以前的中国文化可称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自我和特色。

它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经由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它是相对固守的、少变的,表现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抗拒。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存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地上保留的建筑、器物和典籍;二是地下遗存的建筑、器物和典籍;三是当下活着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和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大概有七个:其一,是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自夏朝算起,有四千多年;从周秦算起,有三千多年。世界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中,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文明之一。其二,是在较少变化的传统社会形态框架内生存的文化系统。中国从秦汉到晚清,都是封建制度的社会,社会形态较少变化。其三,是一种多元文化形态。既包括黄河文化,也包括长江文化;既以华夏文化为主体,也包括众多民族的文化。就文化思想来说,儒、释、道三家的主要思想学说,呈多元互补之势。其四,是有包容性的文化,它的同化的功能很强。古人所谓“夷狄之入中国,则中国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五,中国文化精神的指向是主“和合”“中和”,而不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侵略性。其六,就生活形态来说,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所以其文化精神的表现是吃苦耐劳,生生不息。其七,中国传统社会属于宗法社会性质,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重要特征。社会以血缘为纽带,而不是靠契约来维系。家,横向是家族,纵向是世系。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代表人物是:

儒家,即孔孟之道。主要著作是《论语》和《孟子》。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儒家注重的是积极治世,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对人的心性作了充分的讨论。它是讲人的问题,儒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修德、敬业基础上的人本主义,它提供的是一个人本主义传统。

道家。主要著作是《道德经》。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注重的是消极的应世,要求人应该以顺应自然、少私寡欲的超世理想来应世。道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减损欲望基础上的自然主义,它提供的是一个自然主义传统。

释家,即佛教。主要著作有《大藏经》《心经》《六祖坛经》等。西汉末东汉初印度的佛教传到了中国内地,并很快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在儒、道那里,对人生的烦恼、痛苦、死亡探讨很少,佛教恰恰弥补了这种缺陷,让人们学会解脱烦恼、痛苦和生死问题。它提供了一个解脱主义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可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在处理人生一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处理四个矛盾:一是人和自己的矛盾,即既定状况与理想追求的矛盾。二是人与他人的矛盾。三是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四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所谓价值观念,就是一个人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才有价值的问题。

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一个塑造人格的问题,古代叫人品。什么样的人叫作具有崇高人格的人?孔子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男子汉要有独立意志。他还说,要杀身成仁。意思是若为仁要牺牲自己的时候,要敢于付出自己的生命,以此来保持自己的人格价值。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是讲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自己的人格。他还说,要舍生取义。也是讲为了义,要敢于舍弃生命。庄子认为,“圣人神矣!草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出,飘风振海而不能惊”,是讲做人要争取做圣人,圣人就是道德境界很高的人。大的草泽都焚烧了,他仍不受影响;黄河汉水冻了,他也不受影响。圣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的精神。

处理人与他人的关系,就是处理人际关系、人伦关系与群体关系。

人是有义的,所以人能够组织起来成为一种群体社会。

人与人的关系,孟子曰: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种关系由十个角色组成,所以人又提供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传统文化认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要按五个字的规矩办。第一个字是“仁”。仁就是爱人,泛爱众,爱他人。人与人之间要相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你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他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你想立的、要实现的东西,也要帮助别人达到。墨家主张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第二个字是“礼”。就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通常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准则、道德规范。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知礼”就“无以立”。起码的礼都不懂,这个人就不可能自立。荀子在《礼论》里说:“治之经,礼与刑”,认为治理国家靠两个方面:一是礼,一是法。

第三个字是“和”。“和”就是和谐。古人认为“和”能够产生不同的东西,不相同的东西的平衡、和谐,能产生新的事物。同,相同的东西,就是重复,它不能产生新的事物。所以古代主张“和而不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追求和谐了,跟着你的人就多了,就有凝聚力了。孔子的学生有若曰:“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齐心协力的意思。

第四个字是“义”。“义”本来是适宜的意思,适合情况,引申为公正。我们老百姓希望做官的人能公正。

第五个字是“信”。“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古人认为这是朋友之间应当遵守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

处理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就是不忘血脉与根的问题。中国人有个爱国主义传统。其内容就是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保卫中国文化。古人很多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遵从自然规律的问题。

人处在自然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跟自然的关系就叫作“天人之际”。在这个问题上,古代主要有三个学说:一为天人合一。强调天道跟人道,自然与人息息相通,和谐统一。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知道人的本性,知道自然。天跟人是一个统一体。人心、人性跟天道是一样的。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二为与天地参。就是人要参与自然的变化。认为人不是消极的,不是被动的,人可以参与自然界的变化。《周易·大传》里说:“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裁成”“范围”是调节的意思;“辅相”“曲成”是辅助的意思。一方面要承认自然的变化和它的规律,一方面要通过发挥能动性来调节自然的变化。三为天人之分。认为天和人不一样,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要加以区分,各有其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有:

1.汉字。现在只有汉字还保存着最初象形文字的基本格局。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经消失。象形,如“月”;会意,如“牢”(牛关在圈里);形声,如“轰”。表现了中国人喜欢比喻、象征的特殊习惯。

2.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强调阴阳平衡。

3.中餐:讲究色、香、味、形。一家几代人同桌同盘用餐,产生一种和合的气氛。

4.建筑:表现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对称。前中后三院,左右厢房,要看风水。

5.国画:写意与工笔。

6.书法:龙飞凤舞有美感。

7.篆刻:如北京奥运印。私章、皇玺。在木、石、玉上刻字、刻图,讲究方正之美。

8.中国古典文学和戏剧:把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都写了出来,诗词曲赋,京剧、豫剧、楚剧、越剧、黄梅戏等。

9.中国古典音乐:二胡独奏——《良宵》;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唢呐曲——《百鸟朝凤》。

10.节日、礼仪,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的贡献: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五个冲突,即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心灵的冲突、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对化解这五大冲突都能发挥作用。

1.儒家的仁学和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可以帮助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和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

儒家的仁学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当然包括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积极意义的资源。“道始于情”(楚国竹简《性自命出》),是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从感情开始建立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认为,仁是人自身的一种品德,爱你自己的亲人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人不应该欺人,不应该欺天,应该和谐相处。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是防止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一种智慧的学说。“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征,是天的道理。就是说,不要做违背老百姓自然之性的事,这样社会才会安宁。自然无为的基本内容是少私寡欲,少一点自私自利之心,少一点欲望。在一个国家中,对老百姓干涉得越多,社会越难安定;在国与国之间,对别国干涉得越多,世界必然愈加混乱。

2.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可以化解人与自然的冲突。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路。人类对自然的无量开发和无情掠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1992年,世界上共一千五百七十五名科学家发表了一个宣言:《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宣言开头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人是从自然里来的,自然界成就了人,人要对自然界保持一份敬畏。

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对当今保护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老子说,“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只能辅助万物的自然之性而不敢做更多的事情。人违背自然,就会受到惩罚。庄子说,“太和万物”。天地万物本来存在着最完满的和谐关系。

3.佛家的“放下说”,可以帮助化解人与心灵的冲突。

佛家要人们学会“放下”,要人们明白死亡会收走一切。生前积福行善,以求死后顺利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心灵的问题,主要是满足和控制欲望的问题。心灵的痛苦和不能正确对待得失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不足:

在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它主张伦理与政治的统一,把家族伦理拓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从西汉开始,强调以孝治天下,实行家族宗制,强调严格的等级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不能逾越。而英国1215年就有了《大宪章》,国王加税要得到诸侯的同意,要保障各地自由、自治的权利。在中国,大小事都是天子或尊长说了算。它还要求无条件地服从。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主张一旦有争议,要以圣人和皇帝的话来决定。

它还造成了中国人思维方法的缺陷。在中国,不主张讲演绎论证;而在西方,早在古希腊,就已有了完整的形式逻辑理论。过去的中国人只读“四书五经”,不用数学和逻辑,也不鼓励做试验,就可以考取科举功名和做官。

在道德规范上也有很大的缺陷。重义轻利,小人与君子的划分,就是看你重不重视利,你重视利就成小人了,但是人性本身是追求利的。道德是以三纲为基本架构的,没有人际之间的平等。中国道德观念里,群体的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个人要变成现代公民,社会要现代化,都必须将个人权利、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经济上没有坚决、彻底地保护私有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和官府侵犯民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唐、宋、元、明、清一直执行祖父母、父母在,不准分户口、分财产,不准“别籍”,不准“异财”,不然要受惩罚。

它还使国人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满足现状,缺少冒险精神。此外,它允许阉官制度,主张设太监;允许一夫多妻,让男人娶妾;迫使女人裹小脚——这些都是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

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一种危机。说一种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的指标有四:一是看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二是看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三是看其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重大选择;四是看其独特语言是否还被人们使用。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无呼应。而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面临的情况是:虽然有人在学习、研究、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但这类人不多。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虽然还在,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虽仍在影响现代中国人的重大人生选择,但一部分年轻人正在扬弃。一部分人虽能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但直接阅读传统经典的人数大大减少。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吸收和文化传统的重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人间网络化,中国若想在世界舞台上保留住自己的位置,就需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否则,你将不知道自己是谁。

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我们要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保持一份敬意和温情。人应该成为蕴含传统味道的现代人。

我们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注意作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中小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传统文化的内容;二是每个家庭的主要成员要对后代实行言传身教;三是在全社会鼓励阅读经典文本;四是搞好礼仪文化的训练和熏陶。 fhqQb8B1oQp6vOOqu+u+tXP6//kCzVA/4FxCy/H8dIug6WfMZJNt1nS2KXCWhz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