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在“2002年渥太华国际作家节”上的演讲

宗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都可以感受到。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西方许多作家的作品里均可以发现。同样,中国的宗教文化也曾经对中国的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

中国人如今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三种,即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宗教文化,也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佛教文化,二是道教文化,三是伊斯兰教文化。在三种宗教文化中,只有道教文化的根是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的。道教不同于佛教和伊斯兰教,它不是由外国传来,它是从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它源于先秦的道家,奉老子为教祖和最高天神,同时承袭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巫术和求仙方术,是土生土长的本民族宗教。它在东汉晚期逐渐形成,长久作用于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道教追求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平等社会。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从而使一批类似《桃花源记》和《水浒传》的文学作品出现,《桃花源记》期望建立一个宁静、平等、安乐的世外世界,《水浒传》期望凡到梁山泊聚义的人都能成为兄弟。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一批写反对司法界腐败的作品,这批作品中反映出的对平等的渴望,其思想的源头里,有一支是连着道教文化的那条河道的。

道教认为“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界的美妙山水间存在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因此崇尚清静无为,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主张也对后世的文学家产生了影响,使类似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种赞美、咏叹山水的诗词不断涌现,使类似于《游褒禅山记》的散文不断被创作出来。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一批作品对现代科技的负面作用表示出担心,对美丽的自然环境的被毁坏表示出忧虑,期望回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社会。这批作品的精神渊源,也可追溯到道教文化里。

道教认为生活是乐事,活着是好事,死亡最痛苦,乐生、重生、贵术,热衷于“人如何不死”“如何长生”的问题,世界上其他的宗教几乎全都关心“人死之后如何”的问题,认为人生充满罪恶与痛苦,把希望寄托在天国,企望死后灵魂得到安宁。只有道教独树一帜,讲究养生之功,希望长生不老。道教的这种希望也对历代的文学家产生了影响,使孙悟空这种烧不死砍不死的艺术形象和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故事得以在小说《西游记》里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有一批小说专写人对死亡的恐惧,写人为延年益寿作出的各种努力,这批作品的精神之源,也有一部分在道教文化那里。

道教向往超俗脱凡、不为物累的“仙境”世界,对战争表示出特别的厌恶,这对文学家们也有影响。中国的许多诗词、散文和小说在写到扩张性、侵略性的战争时,多采取批判、反对和谴责的态度。从杜甫的诗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到中国文学中反对穷兵黩武的传统精神,和道教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联系。

宗教作为一种成熟的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是人类的一种伟大的创造。它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具有极宽广的文化涵盖功能。道教作为一种成熟的宗教,包含着哲理思辨、人生理想、伦理观念、道德意识等内容,必然会给予中国的社会文化以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学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样式,自然要受到它的影响。我们看到了这种影响,就会加深对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些现象的理解,就会摸到中国文学作品的一些思想之脉。

要想准确地理解中国的一些文学作品,需要对中国的道教文化有一点了解。

欢迎朋友们去我们中国的道观里看看。我的家乡就在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附近。朋友们到了武当山金顶,可以看到道徒们在特设的法坛上进行“斋醮”的仪式;看到设坛、摆供、焚香、画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的过程;看到美丽的烛灯;看到美妙的道乐吹奏程式;看到道徒们修炼内功的情形;看到道士们为死者进行施食、追荐和超度的情景。那会使你觉得乐趣无穷。

我在中国等待着朋友们的到来。 l32C6qHY5AzxA8aLtcMsJzFiyHz5Mremn6JfvyDqyOdO6AjXH0Qs33LPUKroGw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