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三 以技术驱动的聚合、赋能,是商业模式未来的重要演进方向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在这个时代,探索适合中国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是产、学、研、媒体各方力量的共同目标。

我们欣喜地看到,2016年的获奖企业有很多值得大家关注的共性议题。这些共性议题既是获奖企业商业实践的有效总结,代表着过去的阶段性终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很多未来商业模式演进的方向,代表着未来的新起点。

这些共性议题总结起来,包括三大关键词:技术驱动、聚合、赋能。

技术驱动。 科学技术一直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巨大要素,在今天这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在最近几年都出现了井喷的势头。这种井喷的态势并不是偶然,原因有二:

第一,不同技术、不同领域技术专家的相互交流、互动、连接、协作。在今天这个时代,与人类历史上任何阶段相比,其频次、深度、广度都处于最高水平,而且还在持续走高。因此,也就更容易出现不同技术之间杂交、不同领域彼此共生的现象。

第二,技术与产业的互动,同样,其频次、深度、广度都处于最高水平,而且还在持续走高。技术属于供给方,产业属于需求方,需求的巨大消化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供给的不断井喷。因此,以前的技术专家跟企业家基本上属于两个世界,而现在,技术专家跟企业家的深度互动,甚至两种身份的合二为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这次获奖的企业,无不是深度应用了多项技术去改造原有的产业,深度激活了原有产业的各种要素,把原有零散的资源、原有效率低下的互动、原有链条漫长的流程都做了重构式的升级。这种技术驱动,从切入的难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升级过程当中的组织冲突、艰难反复。但是,也正是因为切入难度大,一旦成功,更能够建立门槛,因此这些获奖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翘楚,引领行业的发展。

聚合。 中国改革开放三四十年,培养了一大群中小企业,在曾经产能不足的历史阶段,这些中小企业对需求短缺的缓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或者作坊,在商业上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它们需要突破规模化的瓶颈,需要有更高效率的要素投入,需要提升组织动员能力和企业家的领导力。但这些也是它们很难去突破的门槛。

通过技术驱动与恰当的商业模式设计(如单边平台、软硬一体化),是有可能聚合这些中小企业、作坊、个人工匠等零散资源、零散能力的。作为“专业能力”,中小企业、作坊、个人工匠等仍然具备市场上领先的水平,而欠缺的“规模化能力”,恰恰是聚合平台能做到的事情。在合作、互补的基础上,“专业能力”“规模化能力”都能够彼此得到合适的回报,也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赋能。 所谓赋能,指的是赋予能力。中小企业、作坊、个人工匠等的“专业能力”需要通过聚合平台的“规模化能力”来放大,去实现原有“专业人士”无法实现的市场回报。因此,聚合平台与中小企业、作坊、个人工匠等的关系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撮合”的关系,而是要深度赋能,通过技术驱动、商业模式聚合能力,为“专业人士”提供一揽子赋能交易动作,放大“专业能力”的市场影响力,获得更大的收益回报。

技术驱动、聚合、赋能,这三者之间是一体的。只有通过技术驱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营效率,为聚合拉开空间,形成新的战略自由度;只有聚合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各种利益相关者,激发他们各自的创造力,才能有效地赋能;而最终的赋能,是为技术驱动、聚合的价值实现完成了闭环。唯此,才能从底层到表层,完整地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

当然,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产业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战略选择,在这几个动作的重要性排序和精力分配上,也会体现出多样化和差异性。

比如伊利集团,技术驱动、聚合和赋能在国内市场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接下来的部署是将这种技术驱动、聚合、赋能形成有机组合,并高效地应用到国际市场。在不同的国家生态环境,聚合、赋能所面临的问题会有差异,这是难点,但也是对竞争对手的门槛。

比如辛巴达,第一拉动力在于技术驱动,然后是聚合、赋能的深化应用;而模式类似的洛可可“泊客”模式,则首先是组织上实现裂变赋能,然后才是技术驱动(品牌驱动)、聚合。

再比如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已经完成了深度的技术驱动、聚合和赋能,而且其技术驱动与赋能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包括供应链、用户洞察、品牌、渠道等,这些核心能力都为生态圈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物种。因此,其经营哲学、价值观体系、管理模式等多方面,都已经体现出了与传统企业本质上不同的深刻差异性。

总而言之,技术驱动、聚合、赋能,代表了这个时代背景下商业模式演进的重要方向。对这种方向的把握和能力部署,是中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这也对企业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需要具备对技术的敏感,包括:最近出现了什么新技术,各项技术之间可以怎么杂交,跟我的企业、我的产业可以发生什么关系。

其次,需要提升到对整个产业格局的洞察,包括: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哪些存量的资源,这些是零散地存在还是规模化存在,如何聚合。

最后,需要提升生态共生、合作的价值观与经营哲学。未来的时代,企业的边界在不断、持续地打破和重塑,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必然是社会化的企业,都需要跟合作伙伴形成共生、合作的交易关系。对共生、合作的价值观接受程度和践行程度,决定了企业在这个时代能走多远。

祝福中国企业!祝福中国企业家!

魏炜
北大汇丰商学院副教授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联席秘书长 GEun+8lC8RUE9w+pqk/Oni3pW0yysKN75jxGjwktvTyGRqm5D6j/AHq2GwvCWP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