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世界上有多种医学,包括中医学、西医学以及各国的传统医学等,虽各有其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是:都重视诊断,都把诊断伫列于治疗之前,即先诊断,后治疗。这种程序已在东西方医学中屡屡论及。中医学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活也。”在西方医学也早有名言:“上帝把诊断放在治疗之前。”由此可见诊断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诊断之学历史悠久。在巫术医学时代,巫医即用“占断”之法。《庄子·人间世》云:“匠石觉而诊其梦。”疏:“诊,占也”。在《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乃至《十翼》中都有占断疾病的例子。在《灵枢·九宫八风》中,尚保留着占八风以预测疾病的法式。在经验医学时代,由占断发展成诊断,诊断不仅仅是医学的基础,也发展成一科专门之学。古今之名医皆以善诊称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望齐侯之色而断死生,仓公以切脉判齐王中子诸之婴儿小子病,皆令人叹其才秀。

当今世界医学有中西医之别。中医学,与由西方医学而延伸成的现代医学(本文仍称为西医学)相比,虽然在临床覆盖面上有所差异,但足可称谓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两家在诊断思维上也大相径庭。西医学的诊断以病理学为金律,用搜索的方法搜索疾病,中医诊断则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据,以形外之象辨审病症。从思维方法而论,西医是分析思维和结构思维,中医则是系统思维,全息思维。从发展方向而论,西医拓展微观,中医则联系宏观。从诊断目标上看,西医以因果决定论追求最佳,中医则以全息选择论讲究较佳和实用。两种医学在诊断上有这些差异,除与传统文化、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有关之外,很重要一点是观察疾病在视角和切入点上各有侧重所致。

虽然在当代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把CT(X线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甚至PET(正电子发射扫描)等运用于医学,使现代医学跨越了实验医学时代而进入了技术医学的时代,但像西医学的望、触、叩、听,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仍然是最基础的和不能离异的。目前临床家们仍然以四诊为万能透听的手段,并且在诊疗方面有诸多新的发现,可以说在这方面的新认识是不可穷尽的。四诊方面的知识和把握,是医生临床经验和水平的体现。但是,目前见诸专著乃至教科书之诊断内容,比之医生乃至病患所感知的诊断招法,真应该做裨补缺漏的工作。有鉴于此,赵建成医师,以多年之积累和广泛的资料搜集不拘中医西医,以望、触两诊为主,编著了这部《奇法诊病全集》纵观本书的内容,有四大特点:一是以独特的视角和诊断理论(如全息诊断),使诊断学成为以人体为系统的整体的一种体现;二是观察之入微和细腻(例如仅从一束头发就可有几方面的疾病诊断使诊断达到明心见性的程度;三是诊断都能与治疗联系,具有实用的价值四是中西医结合,交相搭应,表里相得,开阔读者的学识。《奇法诊病全集一书以奇叫绝,以新为创,以全称善。苏洵在《辨奸论》中说:“了有必至现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医学诊断之要也不外乎辨奸辨邪而已,本书是可供临床和科研学习的一部启发思路而又实用的佳作。我以此乐之为序。

孟庆云
2016年6月 gxvVffBDktmLUZv+xTXie8+gGjIjbkWfoyHPySKpPO1U2DfB8h/emyE6Bz+QpCgT



前 言

患者到诊室来看病,无须叙述病情,有经验的大夫就能将病人的痛苦和病症道出几分,即所谓“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情之因”。这往往使人感到很神奇,定会对大夫的诊断技术大加赞扬,由此而增添了对其的信任感。其实,魔术一旦被揭了底就没了神秘劲儿。医学诊断也是一样道理,若是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其神奇之处也不过如此而已。古人云:“有诸内,必形诸外。”患者的病痛虽然隐藏在体内,但在其外表早已有所显露。大夫正是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善于察颜观色,作出判断,所以能一语道出您身体的病痛。道理虽然如此简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自古迄今,中医学在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一些散见于民间的秘而不传的奇特诊病方法,都是非常宝贵的。近些年来,医学专家们借助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依据生物体结构全息律的理论思想,在诊断学方面又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这些神奇的诊断方法在经典的诊断学教科书中常常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将这些珍贵的诊断经验系统地总结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鉴于以上原因,作者历经数年之久,参考了大量的中外医学文献,广泛地搜集了民间的诊病绝招,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整理,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诊病经验,精心编纂而成此书。

本书的诊断方法可称为中西医结合的特殊诊病方法。它既不同于现代西医的理化检查(如X光、CT、超声波、心电图、化验室检查等),也不同于纯中医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用看、摸(中医称望诊和切诊,西医称视诊和触诊)和闻的方法,探查人体各个部位色泽、形态和体征的改变,以及排出物的改变,据此推测和分析人体内部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疾病。本书诊断疾病的名称,多以西医学病名为主,这样做可以促进中医和西医学的结合。随着诊断准确率的提高,这些诊断方法可以部分地替代现代诊疗仪器的作用,节省高昂的诊断费用的支出,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当然,对于一些重症、复杂疑难病症,还必须去医院就医确诊。

但运用本书介绍的诊法也能发现一些早期线索,或给患者提出警示,提醒他们注重养生,定期检查,以防患于未然,至少也可以做到有病早确诊早治疗。

本书还具有内容广泛、诊法简单、诊断迅速的特点,对于宣传新的诊断知识,推广独特的诊断技术,普及迅速准确地诊断疾病的方法,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可供中西医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作为医学院校诊断学课本的补充教材,尤其适宜于医疗诊断设备简陋的工矿、农村、山区、边远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爱好者阅读。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参考选用了大量书刊中的有关内容,并拜访了多位民间医生,因此,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篇幅所限,书中未能将众多原作者和被访者的姓名全部列出,在此谨表衷心的谢忱。值得提出的是,在该书的出版过程中,刘先平、胡世杰、赵田壅等先生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国著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路志正老师,在百忙中挥笔为本书题词,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老所长孟庆云老师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也一并予以感谢!

赵建成
2016年4月 G+6aLpngXKleO1KXprt9mOTlctrN9Oy3Qsl9tnrK4Ip57Nt42rdCnxLoGTzvf6p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