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夺辽、沈,所向披靡

正当努尔哈赤连续攻取开原、铁岭地区,准备乘胜进军辽、沈地区的重要关头。大明朝廷又紧急启用了另一名将领,并把镇守沈阳、辽阳一带的重任交予了他,他就是明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廷弼日夜兼程,迅速赶到了辽东第一城辽阳。熊廷弼的到来,使辽东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熊廷弼这个人很不好对付,可以说,他是努尔哈赤遇到“七大恨”告天起兵以来的第一个真正对手。毋庸置疑,努尔哈赤进取辽、沈的计划要延缓一段时日。努尔哈赤当然不肯就此作罢,又根据辽东局势的变化,重新作了部署:北取叶赫,西抚蒙古,等待时机,攻取辽、沈。

熊廷弼,湖广江夏(今武昌)人,明末将领。他身高七尺,不仅精明强干、雷厉风行、有胆有识,而且刚正不阿、治军严明,深得人心。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熊廷弼顺利考中进士,后任御史一职。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他受命巡按辽东。天命四年(1619年)六月,明朝政府又指派熊廷弼为经略,取代了在萨尔浒战败的杨镐,让他赴辽东督师。熊廷弼不仅精通兵法,还善左右射。在辽任职数年,后因朝廷党争而被罢职。同年八月,熊廷弼顺利抵达辽阳。其实,当时的辽、沈地区形势不容乐观,几乎是人去村空、兵残将惧。面对如此形势,熊廷弼虽然心知朝廷是有意扔给他这样一个烂摊子,但是他仍然本着誓死保卫辽阳的决心,并采用“坚守进逼”之策,即厚集兵力、坚守辽阳、北顾沈阳,进一步逼近努尔哈赤的八旗军。

熊廷弼守辽一年多,一刻都不曾放松。他大力整顿军务,巩固辽、沈边防,并始终坚持“以和为守,以守为战”的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期间,努尔哈赤虽然蠢蠢欲动,但也不敢轻易西进。后来,熊廷弼只守不攻的做法,引得朝中不少官员的非议,他们认为熊廷弼是胆小怕事,才迟迟不敢出击。于是,朝中一些官员便纷纷上奏朝廷,催促他尽快进攻后金,速战速决。虽然熊廷弼再三解释自己的用意,但朝廷诸多官员都听不进去。所以,熊廷弼只好在朝廷的压力下再次去职,镇守沈阳、辽阳的重任便由毫无军事才能的袁应泰接替。袁应泰接任后,立即对熊廷弼的策略做了大变更,撤换了许多官将,甚至还布置对后金反攻,进而削弱了明军防御体系。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努尔哈赤得知明朝大将熊廷弼已经离职,时机趋于成熟,于是亲自率领诸贝勒大臣,统领大军,向沈阳进发。沈阳是明朝在辽东的枢纽,也是辽阳的屏障,自然会有重兵把守。沈阳城内有贺世贤、尤世功两位明朝的总官兵,各有将兵1万余人,明朝总兵官陈策又引领四川江浙一带的士兵1万余人来支援辽阳,再加上守卫奉集堡的明朝总兵李炳诚等人也领兵三万增援。所以,想要一举攻下沈阳有点困难,只能靠智取。

三月十三,努尔哈赤先派出数十名骑兵引诱守将出城。总兵尤世功果然出城追击,死去4人。这时候,总兵贺世贤决定改变“固守”的策略,决意出战迎敌。三月十四,努尔哈赤又派遣那些老弱病残者上阵挑战,当日贺世贤喝得酩酊大醉,率领千余人出城。努尔哈赤派出的那些所谓的兵将们见贺世贤出城追击,一个个都佯装惧怕了敌人,准备撤离。贺世贤见此情形,想要乘胜追击,不料却进了后金的埋伏圈。此时,后金精骑四合,贺世贤吓得边战边逃,退至城门外侧。再加之城内有努尔哈赤数月前派往城中诈降的蒙古人的接应,顺利攻克沈阳,城内兵民被杀者达七万人。

攻克沈阳后,努尔哈赤表示:“沈阳已拔,敌兵大败,今即宜乘势,率众长驱,以取辽阳。”诸贝勒大臣同意了努尔哈赤的重大军事决策。之后,他便亲统八旗军,向辽阳进发。辽阳是明朝辽东的首府,也是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心。沈阳陷落后,辽阳失去了屏障,危如累卵。三月十九,后金军包围了辽阳。后金军见辽阳城池险固,再加上兵势甚盛,不免有些胆怯。努尔哈赤当然不允许自己手下的兵将胆怯战场,于是他声色俱厉地告诫众兵:“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并单枪匹马向明军冲去。后金军被努尔哈赤无所畏惧的气概所影响,也随之进攻,数日之间,金、复、海、盖州卫悉传檄而下。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进入城内,驻于经略衙门,河东大小70余城,官民俱剃发而降。

夺取辽阳后,努尔哈赤便决定迁都于此。天命六年(1621年)四月,正式迁都辽阳。迁都辽阳后,辽阳还叫辽阳,沈阳改名为盛京。紧接着,努尔哈赤便将大福晋佟佳氏以及诸妃等都接到辽阳,并居住在都司衙门。辽阳、沈阳失陷后,明朝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同年六月,明朝再一次起用熊廷弼,并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守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把收拾辽西残局的任务交给了他。看得出来,明廷只是在利用熊廷弼,只有在遇到危机时才会想起熊廷弼。可是熊廷弼依然不计前嫌,针对辽东的形势,熊廷弼依然坚持几年前的防御方针,并提出“三方布置策”,即“广宁用马、步列垒河上,以形势格之,缀敌全力,天津、登、莱各置舟师,乘虚入南卫,动摇其人心,敌必内顾,而辽阳可复”。也就是说,他在加强广宁防御、稳住河西的同时,再一步步向东推进。

其实在熊廷弼到任前,明朝又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驻守广宁一带。广宁是明代辽东仅次于辽阳的第二大城,是辽阳通往山海关的咽喉要地。辽、沈失陷后,明朝辽东巡抚便移署驻此。说起王化贞这个人,他明明不懂军事,却一再轻视后金,一心只想着进攻,从不顾忌后果。此后,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因为意见不一,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是,王化贞仗着手握实权,控制着辽西的十余万明军,所以根本不把熊廷弼放在眼里。熊廷弼虽有经略之名,手中却仅仅只有五千兵将。王化贞不仅手握实权,还得到朝中重臣的暗中支持;而熊廷弼却恰恰相反,虽然一身本领,却屡次受排挤,始终不能出人头地。

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熊廷弼、王化贞有矛盾。王化贞向来疏于防守,努尔哈赤便乘虚而入,发兵渡辽河而西,进攻广宁。努尔哈赤首先率兵围攻广宁前哨西平堡,熊廷弼、王化贞二人急忙撤另外两个前哨镇武堡、闾阳驿之军,并由广宁再派兵,三路前往支援。王化贞有一个心腹大将名叫孙得功,他早就有投降后金的想法,只是没敢说出来。当努尔哈赤分兵迎敌,两军刚一交战时,孙得功便率先逃跑,大呼兵败;明军一听,顿时阵脚大乱,四面溃散,三万援军很快就被全歼。

当时的西平守将殊死抵抗,然而“众不敌寡”,最终还是被后金攻克。孙得功奔回广宁后,王化贞仍然委以守城重任。孙得功大呼军民早剃发归顺后金,并命其党羽封府库以待,一城哄然,争夺门走。王化贞茫然不知,幸好被参将江朝栋所救,才狼狈逃出了广宁城,进入山海关。就这样,数十万辽西难民相随入关,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努尔哈赤在孙得功等降将的迎接下,顺利进入了广宁。随后,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接着,后金又连陷四十余城,占领了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可以说,广宁一失,明朝全辽尽失。

同年三月,努尔哈赤觉得辽阳城年久倾圮,于是决定在城东太子河畔兴建新城,并修筑宫殿、衙署,称为东京(在今辽宁辽阳市东京陵镇新城村)。四月,新城尚未正式完竣,心急的努尔哈赤等不及完工,便迁入居住。直至天命八年(1623年),东京城终于竣工。这时候,努尔哈赤才将其祖父(景祖)、父亲(显祖)的遗骨移葬于城北,也预示着努尔哈赤想要把东京城作为永久的都城。

在顺利夺取辽、沈的基础上,于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又决定迁都沈阳。这一决定刚被宣布,就立即遭到了诸贝勒大臣的反对。为了说服朝中大臣,努尔哈赤认真分析了沈阳的地理、交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重要地位,他说:“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素护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在努尔哈赤的耐心讲述下,诸贝勒、大臣仍然想不通,迟迟不肯答应。两天后,努尔哈赤便不顾贝勒大臣的异议,决然迁都沈阳,并开始兴建宫阙。从此以后,沈阳便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 l1fWoB4790fNuh3RrtRAbCC4AO4TNke11sH/VIDRvt1KmPlVK/eCQw+wp3khLe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