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后梁篡唐,掀五代乱世之幕

在大唐奄奄一息之际,朱温迫不急待地树起了“大梁”的新招牌,并心满意足的坐上了五代的第一把金交椅。从此,乱世枭雄们又爱又恨的那个大唐开始逐渐堙没在历史长河中,面对眼前的新主,要奉其为正朔,还是群起而攻之,抑或是……历史总是会出人意料地演绎出一段段传扬千古的乱世篇章。

黄巢之乱,奏响残唐哀歌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虽是一个比较清明的皇帝,但也无力改变这个局面。他死后,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整日醉生梦死,不理朝政,朝廷腐朽到了极点。

皇室、官僚和地主肆意压榨、搜刮农民,加上连年的天灾,百姓生不如死,许多人被逼无奈,举起了反抗大旗。唐懿宗李漼即位当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最初的一百人发展到三万多,震动了整个越州。

八年后,驻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兵士因为对超期驻防不满,杀了首领后,推举庞勋为统率,揭竿而起。他们从桂林一路向北进攻,沿途附近的农民纷纷响应,到了徐州,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这两次起义虽都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更大规模的起义也开始在酝酿。

唐朝末年盐税特别重,加上奸商抬高盐价,百姓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有些贫苦农民为了逃避官税,就靠贩私盐挣钱,但贩私盐是很危险的,需要一帮人一起干,时间久了,这些盐贩便结成了一支支队伍。

唐乾符元年(874年),也就是唐僖宗李儇即位那一年,濮州有个盐贩首领王仙芝,聚集了几千农民,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平的罪恶,这个号召很快得到了贫苦农民的响应。不久,冤句(今山东曹县北)的盐贩黄巢也起兵响应。

黄巢从小读过些书,又会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他在长安看到朝廷的贪腐和黑暗,心里怨气也是很重。在那个时候,他曾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的诗,用菊花作比喻,委婉地表述了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朝廷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是各地藩镇为了自保,只是互相观望,朝廷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点儿招都没有。

后来,朝廷想了招降之策,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想封他“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听说有大官可做,王仙芝都不客气一声便接受了任命。

黄巢一听王仙芝要归降朝廷,气得两眼冒火。他带着一群将士,直奔王仙芝住处,狠批了对方一顿,说:“当初咱兄弟可是说好了,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你现在可好,倒想起做官来了,你让我们这些兄弟去哪里?”

王仙芝还想狡辩,黄巢抡起拳头,就是一顿暴打,王仙芝被打得鼻青脸肿。边上的人也跟着大骂,王仙芝心想,还是先认个错吧,保命要紧,要是就这么被打死了,也死得太冤枉了。于是,王仙芝把朝廷派来的使者赶跑,并老老实实地向大家认了个错才算完事。

此后,黄巢与王仙芝分两路进军,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不久,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黄梅(在今湖北)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王仙芝失败后,起义军重新汇合,大家推黄巢为王,又称冲天大将军。

当时,唐军在中原地区力量比较强,起义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唐王朝在洛阳附近集中大批兵力准备围攻。黄巢看出唐军的企图,转而进攻唐军兵力薄弱的地区。起义军顺利渡过长江,挺进浙东,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今浙江衢县)。接着,又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经过一年多的征战,一直打到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做了一段时间休整,黄巢又决定带兵北上。唐王朝命令荆南节度使王铎、淮南节度使高骈合兵阻击,结果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破。起义军顺利地渡过长江,高骈躲进扬州城不敢应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将领发出檄文,说:“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的事。你们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触犯我们!”各地将领接到檄文,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朝廷卖力。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李儇在大臣面前被吓得哭哭啼啼。

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带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逼近潼关。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大败唐军。起义军攻下潼关,唐僖宗李儇惊慌失措,头也不回一路逃到了成都,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们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

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帝,国号大齐。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朝廷调集各路兵马,包围长安。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朱温却坑了他一把,投降了唐朝。唐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黄巢军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唐中和四年(88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之后,一路被唐军紧追,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见大势已去,他对外甥林言说:“我本想为国家讨奸臣,革新朝政,但功成而不退,以致失败。我的脑袋不能便宜了别人,你拿去献给天子吧,还能图个富贵!”林言不忍下手,黄巢毅然自刎,于是林言砍下了他的头。然后,把黄巢的兄弟、妻子等人都杀掉,准备去投降唐军,但路上遇到野蛮的博野沙陀军,他们将林言杀掉,砍下脑袋送给了徐州的藩帅时溥。

后来,民间传说黄巢并没有死,而是出家为僧,还做过著名寺院的主持,临死时,指脚下示人,有黄巢两字;也有人说五代的高僧翠微禅师,就是黄巢……

黄巢起义虽然被扑灭,但它搅动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也就是平叛黄巢之乱后的第23年,黄巢的部将朱温篡唐,正式开启五代乱世之幕。

浪荡乡野,我是无赖我怕谁

朱温(852年~912年),汉族,今安徽砀山县人,又名朱全忠、朱晃,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后来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唐中和二年(882年)他归附唐军,因镇压起义军有功,唐僖宗李儇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逐步发展成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朱温的祖父朱信、父亲朱诚都是教书先生。朱温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朱温和两个哥哥朱全昱、朱存随母亲王氏寄养在萧县(今安徽萧县)大户刘崇家。朱温的大哥朱全昱生性憨厚,为人老实,而朱存和朱温不但长得彪悍,而且很精明,尤其朱温“狡滑无行”。

朱温由于小时候缺乏父母严格的管教,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气,爱小偷小摸,手脚很不干净,名声很差。刘崇当然很讨厌这个家伙,经常是又打又骂,但朱温就是死不悔改。有一次,朱温在村里聚赌,结果输了个精光,手上又没有钱,于是悄悄溜回刘崇家,偷了一口锅准备卖钱。结果还没有背出院子,就被刘崇给捉住了。刘崇气得大骂:“朱温,看我不好好教训你!”朱温母亲王氏一向很疼爱老三朱温,见儿子又偷了东西,怕他挨打,便出面求情,希望放过他这一次,朱温这才没有被暴揍。

虽然朱温手脚不干净,但是却很麻利。他不善农事,却善于骑射,经常和二哥朱存外出打猎,每次都会打些野鸡、野兔回来;刘崇能吃着野味的时候,看朱温多少也会顺眼些,给他些好脸色。

刘母也非常心疼朱温,经常给他梳洗头发。刘崇看不惯,便抱怨母亲多事,刘母却说:“千万不要小看了朱三,他面相与众不同,将来必成大事;我等好好待他,日后定会待我刘家不薄。”朱温整天毛手毛脚,看不出有啥出息,大家都觉得刘母在说胡话。

朱温从小就争强好胜,凡事不甘居于人后,他不像大哥,能勤勤恳恳做别人的佣人。虽然刘母待他不薄,但是他总觉得母亲带着他们兄弟三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矮人一头;加上当时的权贵阶级对老百姓异常骄横,朱温心中的不满与仇恨与日俱增。在那个打打杀杀,谁厉害谁就是爷的年代,朱温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个让别人不敢小瞧的人。借着一副好身板儿,他不但偷东西胆子越来越大,还经常酗酒、打架,后来还调戏良家妇女,犯了事也鲜有人敢找他的麻烦,因此也渐渐混出了些名声,十里八乡的百姓没人敢惹他。

虽然人们都很讨厌他,但朱温却从中找到了做“爷”的感觉,开始横行乡里,由此产生的那种自我存在感也是与日俱增。

这就是朱温早期的那段人生经历,说他是不务正业的无业游民也好,横行乡野的恶霸也罢,但在出身贫贱的他看来,当时那个乱世,想混出些名堂,想出人头地,就得做个恶人,唯有如此,方有出头之日。


反戈一击,见势降唐镇汴州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盐贩王仙芝和黄巢率领农民大起义。起义规模之大,威震朝野。萧县距山东很近,不喜舞文弄墨的朱温听到了黄巢起义的消息,心里有些痒痒:与其给人当佣人,跟着母亲受刘崇的窝囊气,还不如跟着起义军去闯荡一番,怎么都是一条命,万一由此发达了呢?

他没多想,便把两个哥哥叫来,说这当佣人的气受够了,现在天下大乱,何不趁机加入起义军,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大哥朱全昱憨厚老实,一听到打打杀杀就害怕,说什么也不去。二哥朱存觉得三弟说的有道理,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于是,兄弟二人将老娘托付给大哥侍奉,一切准备就绪,然后哭拜老娘后,北上投奔了黄巢的农民起义军。这一年,朱温25岁。

朱温干活儿不行,打仗却是一把好手。投奔黄巢军后,跟着黄巢进河南、下江东、转战两浙、入福建、攻广州,由于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很快得到了黄巢的赏识与提拔。黄巢率军进入关中后,朱温劝降了唐银州招讨使诸葛爽,黄巢愈发欣赏这位爱将。

唐广明二年(881年)六月,朱温在邓州(今河南邓县)吃了败仗,一路逃回长安,让他欣喜的是,黄巢竟以“大齐皇帝”之尊亲自出城为他接风,可见朱温当时多受器重,混得有多风生水起。可惜后来,起义军形势急转直下,唐军大举进攻,大齐政权摇摇欲坠。

朱温不愧是一代枭雄,眼光毒辣,他知道黄巢大势已去,迟早要被剿灭。自己当初参加起义军,不就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吗?你这个大哥靠不住了,我只能另攀高枝。于是他听从部将谢瞳的话,决定投降朝廷。唐僖宗李儇闻讯大喜,拜朱温为招讨副使,制授宣武军节度使,等收复长安后即行赴任,并赐名为朱全忠。

为了向朝廷表“效心”,朱温开始配合各路唐军攻打长安。不到三个月,黄巢便被赶出了长安,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终于得以赴任,开始领镇汴州,并以此为根据地,慢慢发展成为一方诸侯。不久,黄巢又率兵攻打离朱温不远的陈州(现在的淮阳)。为防不测,朱温一边命人招兵买马,加强战备,一边率兵解陈州之围。最后朱温与黄巢大战于鹿邑,黄巢大败,朱温得胜。据说当时的陈州刺史为了感谢朱温解陈州之围,还特意为他建了一所生祠。黄巢部下的一些将领,如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等人,见朱温这家伙如此圆滑,哪面得势效忠哪面,且混得不错,还做了节度使,便纷纷降唐。黄巢兵败如山倒,最后战死在泰山狼虎谷。

从横行乡里,到投靠起义军,再到降唐,被封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一路走来,可谓十分顺当。但此时的朱温并没有春风得意,他不甘心只做一个节度使,人生这个舞台足够大,他要就此翻开自己人生新的一页。

文治武功,挟天子征战四方

晚唐时藩镇割据,各方节度使名义上都效忠朝廷,其实各怀鬼胎。朱温帮助朝廷将黄巢赶出长安后,本可以悠然自得地做他的宣武军节度使,但屁股没坐稳,就发现危机四伏——周边都不是好惹的主儿,他做不强做不大,迟早会被吃掉。

朱温的北面有滑州(今河南滑县)的义成军节度使王铎、怀州(今山西沁阳)的河阳三城节度使诸葛爽,东北有郓州(今山东东平)的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兖州(今山东兖州)的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青州(今山东青州)的平卢节度使王敬武,东有徐州的武宁军节度使时溥,南有淮南节度使高骈,西有许州(今河南许昌)的忠武军节度使周岌。然而,最让他不放心的是北面的陇西郡王李克用。

所以,朱温刚到任,便开始招徕人才。朱温先是得到了前台州刺史李振,李振弃台州后,在逃回长安路过汴州时被朱温盛情挽留,被授予从事一职。后来,又在汴州发现了一位名叫敬翔的奇才。朱温虽没读多少书,但喜欢有才学的读书人,打听到敬翔寄居王发府下,便告诉王发:“听说你手下有位奇才,我想重用他。”

朱温和敬翔见面后,朱温问:“我听说子振先生(敬翔)常读《春秋》,请问《春秋》中都记载了些什么?”

敬翔说:“无非是些诸侯之间杀伐夺利之事。”言语间,神采飞扬。朱温怕敬翔是个书呆子,便想考察下他的理解能力,于是又问:“《春秋》所载之兵法,能不能用在当今之世?”敬翔笑道:“兵者,诈也!应变若走马易灯,以奇制正者胜,《春秋》古法,不宜用于今日。”朱温听后大喜,决定重用敬翔。

朱温文有李振、敬翔、谢瞳、刘捍,武有庞师古、葛从周、张归霸、霍存等人,加上汴军强武能战,他占据的地势优势明显,一时没有谁可以威胁到他。但一想到北面能征善战的沙陀人李克用,以及李克用的英雄儿子李存勖,还是会后背发凉——此父子俩才是他称霸一方最大的隐患。

其实,朱温曾有一次绝佳的机会除掉李克用。唐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讨伐黄巢后,路过汴州,在封禅寺休军整顿。当时,他的兵力不足,且刚经历了战斗创伤。朱温听说后,便在上源驿宴请李克用。李克用从来瞧不起流寇出身的朱温,酒醉后说了一些侮辱朱温的话。朱温十分生气,却无法直接对李克用下手,因为李克用虽然兵力虚弱,但仍然是一员猛将,想杀他不太容易。晚上,酒席散后,李克用喝醉酒睡着了。

对李克用怀恨在心的朱温深夜派兵包围了李克用留宿的上源驿,叫埋伏的士兵出来,放火烧房,李克用的仆人郭景铢熄灭蜡烛,将李克用藏在床下,用水泼醒李克用并告诉他出事了。幸好天降大雨把火浇灭了,李克用与随从薛铁山、贺回鹘等,借着闪电的光亮,从尉氏门用绳索坠城逃出,回到自己的部队。后来,李克用来到太原,将此事告诉唐僖宗,请求出兵汴州,并派其弟李克修领兵一万人驻扎在河中地区待命。唐僖宗知道朱李二人有仇,但朱温复唐之功不逊李克用,两方都不敢得罪,只好做了回和事佬,加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又多给他在河东划了几州的地盘。从此,李克用和朱温成了死敌。

河东,地理上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唐末五代的“河东”,主要指这一时期的河东节度使辖区。李克用和朱温交手二十多年,互有胜败,但后来一次李克用却差点丢了性命;当时朱温虽然没有除掉李克用,但却将军事重镇泽州和潞州夺了回来。

朱温清楚,他若想称霸天下,最大的障碍就是李克用,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半途竟又杀出个李茂贞。此人本叫宋文通,出身贫寒之家,后因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层层提拔,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其范围延伸到陕西、甘肃交界大片地区,后又封岐王。为了巩固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李茂贞将唐昭宗李晔请了过去。

朱温得知后,气得咬牙切齿,于是以“救驾”之名出兵长安。李茂贞从没把朱温当回事儿,结果一交手,才知来者不善,于是急忙求救于李克用。李克用也不想错过这个时机,率兵南下,朱温也不与李茂贞过多纠缠,率军迎战李克用。唐天复二年(902年)三月,朱温在晋州大败李克用。之后,朱温再次率军西进,找李茂贞的麻烦,李茂贞连吃败仗,丢了大片土地后,死活不再迎战。

这时,朱温手下一位爱将高季兴献策说:“千万不可撤兵,我们可以散布谣言,说久战不绝,汴军因为想家都逃了。”结果李茂贞信以为真,出兵偷袭未果,又吃了败仗,只好把昭宗李晔乖乖“交”了出来,朱温带昭宗回到了长安。

朱温安顿好昭宗李晔,便开始东征,攻打青州。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知道打不过朱温,比划了几下,便投降了,朱温将胶东半岛收入囊中。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强行把昭宗“请”到了洛阳。行前昭宗哭着对给他送行的人群说:“‘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今到处流浪,不知道会死在哪里!”众人莫不掩面而哭。

不过唐昭宗李晔也留了一手,行前他秘拟了一道旨意,分道送给河东的李克用、西川的王建、淮南的杨行密,让他们有朝一日除掉朱温,恢复唐朝。不久,王建、李茂贞、李克用、杨行密等人公开声讨朱温,说朱温大逆不道。朱温本想讨伐这些藩镇,但又怕各藩镇借昭宗威望联合起来攻打自己,于是便有了杀掉昭宗的想法。

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温派遣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前往洛阳杀死昭宗,昭宗享年38岁。当昭宗死讯传来,朱温痛哭流涕,说一定要为先帝报仇雪恨,结果又把“首逆”朱友恭杀了。之后,朱温强行推立年仅13岁的辉王李柷为皇帝,这也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

汴梁称帝,头把交椅我来坐

朱温称霸中原后,觉得地盘还是不够大,不够自己折腾的,所以胃口也越来越大。唐天祐元年(904年)十一月,朱温亲征淮南。

淮南有些年头没有和朱温打过仗了,此时朱温兵强马壮,一路南下,横冲直撞,摧枯拉朽般地夺取了大片土地,吴王杨行密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朱温在寿州(今安徽淮南)遇到了一点麻烦,无论如何挑战,淮南军死守不出战,朱温只好撤军。但他并不甘心就此作罢,唐天祐二年(905年)七月,朱温命大将杨师厚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赵匡凝打不过杨师厚,只好狼狈地逃奔淮南。

此时的朱温志得意满,他想要的东西没有拿不到的,天下没有谁能阻止他开疆拓土。与此同时,朝中的蒋玄晖、柳璨等人开始为朱温张罗改朝换代的事情。但在朱温看来,他们的意图是好的,但做法太过老套、太过哆嗦。蒋玄晖建议改朝换代必须遵守老祖宗的礼数,就是先封大国,加九锡礼,然后再实行禅代之事,朱温大骂他说:“难道不受九锡就不能当皇帝吗?”

此时,朝中有些人比较同情唐朝,于情于理朱温都不能表现出称帝的愿望,朱温当然知道这些,所以,有人劝他登基做皇帝时,他假意推辞,说自己还是要做梁王。而蒋玄晖、柳璨等人却急着要朱温当皇帝,逼小皇帝李柷再加朱温九锡礼,这种做法让很多人不齿。当然朱温也意识到,此二人定是为了荣华富贵,才让他背这个臭名,于是他一狠心,把这两人杀了。同时,也是做给众人看:“我朱温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人!”

唐天祐三年(906年)九月,朱温发兵攻打沧州。刘仁恭赶忙派兵来救,但他知道朱温不好惹,只是做个样子,却不敢和汴军真的开战。眼看粮食用尽,沧州就要撑不下去了,朱温在城下劝刘仁恭的长子刘守光说:“你父亲是我的手下败将,见到我就害怕,他定不会来救你,还是赶快投降吧。”

刘守光虽然比较迂腐,但不信朱温那套,于是回了句:“我是刘仁恭的儿子,当然要为父亲守城。大王现在要以仁义制服天下,所以我更不能投降。大王如果用我这个背叛父亲的人,那么天下将如何看待大王?”朱温觉得他说的有理,无言以对,便暂缓攻城。

刘仁恭担心儿子撑不住,便又向河东的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本想拒绝,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却说:“现在能成为朱温威胁的只有父亲和刘仁恭,如果刘仁恭被灭,我们会更加危险,到时悔之晚矣。”于是,李克用派养子李嗣昭、军事将领周德威等人去抄朱温的后路。没想到驻守潞州的汴军大将丁会突然投降李嗣昭,汴军士气因此大受影响,朱温为此郁闷了好些日子。

这时手下大将罗绍威劝朱温不如废掉李柷自立,让那些反对朱温的人闭嘴。朱温没有立即答应罗绍威,但也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再打唐朝的旗号也没有啥用,各派势力都会视自己为死敌。思量再三,朱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废掉唐哀帝李柷,建立新朝。

唐天祐四年(907年)二月,朱温在汴梁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梁。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或者后梁。从此,朱温正式坐上了五代的第一把交椅,更名为朱晃,史称后梁太祖。

后梁的建立,也宣告延续了近300年的唐朝正式灭亡,但此时天下仍四分五裂,地方上的一些军阀意见不一,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杨渥等人坚决不承认后梁政权,仍然延用唐朝年号;而其他的一些藩镇,却较听话,适时向朱温称臣。难怪欧阳修说:“呜呼,五代之乱极矣。”

北取潞州,哀声连连叹敌手

朱温称帝后,不甘心北方门户泽潞地区被李家的父子占据着,为了除去这块心病,他称帝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消灭李克用。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六月,朱温派保平节度使康怀贞率八万后梁军会同魏博军去收复潞州。康怀贞立功心切,率军前往,结果河东方面的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死守不战,后梁军不想坐等粮草耗尽,于是大举进攻;攻打了半个月,还是没有攻下来。

晋王李克用得报潞州被围,也尽遣精锐前去解围,河东方面的几员名将周德威、李存璋、李嗣源、安金全等人急驰潞州。二十多天未见捷报,朱温也等不急了,便撤了康怀贞,让亳州刺史李思安接替他。李思安来到潞州城外,在城下建立了一座军事据点,企图隔断城中河东军与城外河东军的联系,后梁人称之为夹寨。周德威不想让李思安得手,日夜攻寨,即使攻不下来,也要和后梁军耗下去;后梁军龟缩在寨中,以守代战。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晋王李克用病故、其子李存勖继为晋王的消息。相传李克用死前,曾经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说分别代表刘仁恭、朱温和耶律阿保机。以后每攻灭一处就要在他墓前取出一支箭来,告慰其在天之灵,李存勖后来也是这么做的。后来,李存勖建立后唐的时候,追尊李克用为太祖武皇帝。不过这个“唐太祖武皇帝”比起那个唐太宗文皇帝来,差的可不止一个段位,连修史者都认为李克用不太能当得起这个“武”字。

李克用死讯传到汴梁,朱温不太相信,担心是沙陀儿耍的伎俩,为了稳妥起见,决定亲自去探个虚实。因李思安屡战不胜,他便调刘知俊代替李思安为潞州前线总指挥,不过刘知俊此时尚留在同州。

在确认李克用病死的消息后,朱温总算松了一口气,毕竟在朱温眼中,李存勖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不足以威胁到他。于是,他惬意地回到了汴梁,留下刘知俊,命他暂时驻守这里,过段时间再撤。

朱温想的很简单,没想到李存勖初出茅庐便给朱温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李存勖年少气盛,也想干出些名堂给手下人看,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四月,他亲自率军来解潞州之围。河东军行至距离潞州以北约五十里处的黄碾下营,李存勖身披重甲,时刻准备上战场,命人随时侦探前线情况。当李存勖探知后梁营没有瞭望哨时,大喜过望。

到了五月,有天清晨天降大雾,李存勖率军轻进至三垂冈(今山西长治附近)埋伏,等待时机出击。乘着大雾弥漫,李存勖下达了攻击命令。李存勖率一路直击后梁营东北寨,周德威和李存审各为一路,朝后梁营杀去。后梁军毫无防备,稀里糊涂地被全歼,军械粮食尽被河东军夺去,被围近一年的潞州终于被解救出来。

河东军想趁势去取泽州(今山西晋城),但后梁大将牛存节率援军已经来到泽州。河东军开始攻城,一连攻了十几天,都被牛存节击退,泽州纹丝不动,加上后梁将刘知俊即将行进至泽州,李存勖知道泽州暂时动不了,便撤军回到太原。

那头的朱温一直在等着好消息,结果得到的却是全军覆没的结果。朱温一世枭雄,哀叹连连,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生子当如李亚子,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耳。”朱温屡遭重挫,为了调整情绪,积蓄力量再战,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春,迁都洛阳,不过仍以汴梁为东都。

饮恨柏乡,这个邻居不好惹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存勖继晋王位,初出茅庐的他亲率大军从太原南下,出其不意地在潞州城下大败后梁军,给了朱温当头一棒后,名声大噪。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固巩、拓展自己的势力,他把目光转向了今天的河北地区。此时,朱温的势力已越过黄河。为了争夺地盘,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此时,占有镇州(今河北正定)的赵王王镕,坐镇定州(今河北定县)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盘踞幽州(今北京市)的卢龙节度使刘守光,都是与李存勖相邻或相近的一些割据势力。在李存勖看来,这些割据势力对自己都构不成威胁,所以他不便贸然进范。河北各势力面对李存勖这样的强邻,也都是小心翼翼。朱温早就怀疑王镕与李存勖相通,害怕其日后势强难以控制,早就想除之而后快,结果他的机会来了。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刘守光发兵今河北涞水,欲攻占定州。朱温假称要帮助王镕抵抗刘守光,派供奉官杜廷隐等率三千精兵进驻深州和冀州(今河北深县、冀县),企图借机消灭成德、义武两镇势力。王镕察觉了朱温的阴谋,立即四处求援,遣使去晋阳(今太原西南)。恰巧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使者此时也赶到晋阳,于是大家决定推举李存勖为盟主,共同抵抗朱温。

同年十二月,李存勖以蕃汉副总管李存审守太原,自己亲率大军从赞皇东下,与王处直合兵。至赵州,又与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合兵。北面招讨使王景仁率八万后梁军守柏乡(今河北邢台柏乡一带),以逸待劳。此时,晋军(李存勖为晋王,其军队称晋军)驻扎在距柏乡五里处的野河北岸,两军隔河对峙。至此,五代初的柏乡大战拉开了序幕。

后梁军的铠甲都用绸缎包裹着,上面饰有金银,看上去就似天兵天将、霸气逼人。列阵相对的晋军见状,士气受挫。于是,周德威急派李存璋告之诸军道:“你们看到那些贼寇了吗?其实都是些贩夫走卒,徒有其表罢了,纵然穿着精甲,照样十不当一,捉住倒是挺值钱的!”说话间周德威率精骑攻击后梁军两翼,冲击数次,俘获百余人。

周德威获胜后,回营立刻到中军大帐找到李存勖,说:“敌军众多,先按兵不动,等其士气低落下去再攻。”李存勖却说:“我方三镇之兵,皆乌合之众,利在速战速决。卿希望稳重行事,我却担心做不到。”周德威接道:“镇、定之军长于守城,列阵野战不是他们的长处。我军破贼,全依仗骑兵,平原旷野易于施展。如果进攻贼营,使他们了解到我军的虚实,胜负就不好预料了。”

李存勖听后不语,独自回了卧帐。周德威不放心,又去找监军张承业说道:“大王欲速战,指挥乌合之众,想要速败敌军,是不自量力呀!距离敌军这么近,只有一水相隔,敌军若趁夜渡河,我们全都会被俘虏。如果退至高邑,引诱敌军追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同时派轻骑劫掠他们的粮草辎重,不出一个月,定可破敌。”

张承业觉得有理,就找到李存勖说:“现在岂是睡觉的时候?周德威经验丰富,他说的话不可忽视。”李存勖从床上坐起来说:“我正在考虑他说的话!”恰巧此刻有后梁兵来降,一问方知后梁军正在赶制浮桥。李存勖不得不佩服周德威的见识,于是下令即日拔营,退守高邑。

此时,后梁军存粮不足,只好出外征粮,于是李存勖便派出骑兵扰袭,迫使后梁军闭寨不出。人有粮吃,马却只能吃茅草芦席了,后梁军的许多战马因此饿死,骑兵的战斗力大大削弱。

后梁开平五年(911年)二月初三,为了诱敌深入,李存勖派周德威率骑出战。周德威率三千精骑前去挑战,困守的后梁军主将王景仁终于按捺不住,倾巢追击,想凭人多势众,消灭晋军,但这次却走上了不归路。因为后梁军随晋军转战至野河后,争桥不成,被阻于野河南侧,后梁军兵数占优,但施展不开手脚。而晋军控制渡桥不断向后梁军发起进攻,这样,晋军可以轮换,而后梁军却不得休息。周德威所谓后梁军“虽挟糗粮,亦不暇食”,即是说的这个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后梁军“日昳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也在周德威预料之中。晋军抓住机遇反击,一举取胜。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乡大战”。仅此一战,就消灭了两万后梁军,至此后梁军丧失了对河朔的控制权。柏乡大战是晋、后梁双方的转折点,从此优势从后梁方转向晋方,从而决定了五代时期封建王朝的第一次更替。

命丧子手,终是红颜惹的祸

后梁皇帝朱温在柏乡兵败之后,郁闷至极,越是想到李存勖这块硬骨头,心头越是堵得慌。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解忧办法,他便把女人当成了发泄对象。

有次,他听说河南尹张全义家有许多美女时,就借口避暑,在张全义府上住了十几天。从张全义的老婆储氏到张全义的女儿、儿媳,没有一个逃出朱温的魔掌,一时间,张府中秽不可闻。张全义敢怒不敢言,假装什么也看不见。此时,面子是小,保命是大。

但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还算有些血性,看到自己的老娘、老婆和妹妹受辱,一气之下,要与朱温拼命。张全义一把揪住儿子,给他讲了一番大道理:“当年我受困河阳,是朱家解救的,若当时老子不在了,哪有你今天?”张继祚这才消了些气。其实张全义心里明白,自己的生与死就在朱温一念之间,即使朱温以前没帮过自己,现在他也不敢对朱温怎么样。

这时,朱温虽已60多岁了,但愈老愈精神,离开张家后,又色眯眯地盯上了自己的儿媳妇们。朱温儿子不少,但朱温却最喜欢干儿子博王朱友文。朱友文虽然是个美男子,博学多才,还能写诗,但这些却不是受到朱温宠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朱友文有个貌美如花的老婆王氏。朱温为了这个干儿媳不知流了多少口水,最后实在按捺不住,终于下手了。

同时和朱温发生关系的还有郢王朱友珪的老婆张氏,但朱温并不喜欢这个生母(亳州营妓)出身低贱的儿子,而且张氏也不如王氏更能撩起朱温的色心。表面上是两个女人争风吃醋,暗中却是朱友文和朱友珪的较量,结果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向本不是朱家血脉的朱友文方面倾斜。

后梁乾化二年(912年)闰五月,朱温让王氏亲赴东都汴梁,召朱友文来洛阳准备继承皇位,王氏美滋滋地答应了。张氏得知后,回家哭着告诉朱友珪:“老头子准备把位子传给朱友文了。朱友文当上皇帝,我们都没好日子过!”

朱友珪纵妻乱伦,无非就是要做皇位继承人,哪想到被朱友文占了先手。形势紧急,容不得多想,朱友珪决定走步险棋。同年六月,朱友珪买通禁军将领韩勍。他与韩勍带着五百牙兵趁夜入宫,找到了正准备入睡的朱温。朱温身边的侍卫见来了乱兵,四散逃跑,只剩下朱温。

朱温知道朱友珪的来意,气得大骂:“早怀疑你有反叛之心,后悔没有早点除掉你。今天若胆敢弑父,老天也不会放过你。”此时朱友珪什么也听不进去,他向家奴冯廷谔使了一个眼色,冯廷谔冲上去一刀结果了朱温。这一年是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友珪用破毡裹住朱温尸首,埋在了寝殿的地下。

纵横唐末三十多年、开创后梁基业的一代枭雄朱温就这样死了,死得如此突兀,如此离奇,成为千百年来的笑谈。

恃权乱政,朝政不治乱象生

郢王朱友珪发动政变,杀害朱温后,便派丁昭浦假传诏书到东都,赐死朱温养子朱友文,想自立为帝。随后,他借朱温之名下诏说:“朕艰难创业三十多年,为帝六年,希望国泰民安,没料到朱友文阴谋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入宫,多亏朱友珪忠孝,领兵剿贼,保全朕体,然而病体受到震惊,危在旦夕。朱友珪清除凶逆,功劳无比,应委他主持军国大事。”

后梁乾化二年六月十六(912年7月27日),朱友珪在朱温灵柩前即皇帝位,升任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任命其弟朱友贞为汴州留后,河中朱友谦为中书令,朱友谦不接受命令。朱友珪即位后,虽然试图赏赐将领兵卒以图收买人心,然而很多老将还是颇为不平。而怀州龙骧军三千人,劫持其将刘重霸,占据怀州,声言要讨贼。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正月,朱友珪在洛阳南郊祭天,改年号为凤历。

朱友珪杀父继位后,众兄弟都不服,特别是朱温和张惠所生的朱友贞,身为嫡子,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向朱友珪兴师问罪。随后,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女婿驸马都尉赵岩、第四子均王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同年二月,袁象先首先发难,率领禁军数千人杀入宫中,朱友珪与妻子张皇后跑到北墙楼下,准备爬城墙逃走未果,于是命冯廷谔将自己以及张皇后杀死,随后冯廷谔自杀。

朱友珪死后,朱友贞即位,是为后梁末帝。他恢复朱友文的官职和爵位,追废朱友珪为庶人。同时,朱友贞重用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赵岩、外戚张汉鼎、张汉杰等人。这些人不仅没有治国之才,而且弄权乱政,败坏风气;朝廷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一些老臣在朱友贞的纵容下更是横行霸道,下面的官吏贪赃枉法,任意盘剥百姓。

不仅如此,他还派朱友能任陈州刺史,朱友能横行乡里,纵容下属骚扰百姓,最终逼出了陈州农民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后梁统治已危在旦夕。本来陈州是后梁的财赋重地,当初朱温能称霸中原,打败并消灭秦宗权,正是靠张全义经营陈州,全力供应才得以实现的;朱友贞却反其道而行之,最终也为自取灭亡埋下了隐患。

人死留名,猛将王彦章之死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他以骁勇善战而著称,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

少年时的王彦章就从军入伍,跟随朱温南征北战。当初王彦章应募从军时,同时有数百人一同参军,王彦章毛遂自荐,要当小队长,众人当然不乐意。有人对他说:“你王彦章刚从山野草莽之中出来,凭什么要做我们的队长?”王彦章听后,没有搭理他们,却直接对当时在场的主将说:“我想做队长,以后带领大家一起杀敌立功,没想到他们这样不领情。看来不让你们看看我的本事,你们不会心服口服。我就先给你们看看我脚上的功夫,光脚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三五趟,你们有谁也敢来试试?”

大家开始认为他在吹牛,没想到王彦章真的走了几趟,众人不禁大惊失色,没有人敢上前效仿,都暗暗佩服不已。朱温听说之后,视王彦章为神人,因此提拔重用了他。

王彦章异常忠勇,临阵对敌时,经常奋不顾身,勇猛地冲杀。他看不起李存勖没有任何计谋的冒险行动,常对人说:“李亚子乃是一个斗鸡小儿,没什么可怕的!”王彦章的勇武让李存勖也有些忌惮。有一次,李存勖领兵进逼潘张寨,由于军队隔着黄河,不能救援,王彦章就提起铁枪上了船,大声命令船夫解开缆绳,立即开船,没人能拦得住他。王彦章一人过了河,单独去救援。李存勖听说王彦章来了,便领兵撤退。

在与后唐的交战中,王彦章也吃过两次败仗,向来反感他的人趁机向后梁末帝朱友贞说他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末帝朱友贞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这时后梁的主力皆随段凝出征,所以朝廷把首都汴梁剩下的五百名新招募的骑兵都交给王彦章指挥,另委派张汉杰作监军。

王彦章引兵渡过汶水,打算进攻郓州,李嗣源遣李从珂率骑兵出战,王彦章因兵少战败,撤退至中都。后来,李存勖率领军队到达中都,与王彦章军交战。恰巧,后唐军中的将领夏鲁奇曾为朱温效力过,与王彦章相识,通过王彦章的声音认出了他,以槊刺伤后将其擒获。

王彦章看不起李存勖和李嗣源,李存勖却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杀了我吧,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劝说王彦章投降被拒绝后,李存勖又派李嗣源劝说他。王彦章因伤重不能起床行走,李嗣源走到王彦章的病榻前,被王彦章以小字“邈佶烈”称呼,以示轻蔑。

次日,李存勖命人以肩舆(轿子)送王彦章至任城,王彦章以伤患痛楚为由不肯出发。李存勖派人问王彦章此行能否成功,王彦章称段凝麾下六万军队并不会轻易叛变,因此难以成功。李存勖取得回应后,知道王彦章肯定不会归顺,下令把他斩首。王彦章享年六十一岁。

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为嘉奖王彦章的忠勇,下诏赠太师荣誉之职,又派人寻找王彦章的子孙录用为官。于王彦章之死,《新五代史·王彦章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此即为“人死留名”典故的出处,为后人广为引用。

身死国亡,五“皇”并肩战后梁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中国由此进入烽火连天的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李唐的忠实守护者,晋王李克用与篡权灭唐的朱温自然是水火不容,但李克用有勇无谋,最终不敌朱温。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续与朱温对抗,朱温死后,李存勖接着与朱温的儿子们死磕,这一磕就是十年。

而后梁政权几经更迭,加上朱友贞昏庸无能,致使后梁不但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发展也是停滞不前。与之仇雠的李存勖屡犯边境,双方连年混战中,后梁军屡遭大败,可以说后梁政权是到了生死的边缘。公元921年,后梁末帝朱友贞改年号为龙德元年,但李存勖不承认后梁政权,依然坚持用唐昭宗的年号天祐,也就是天祐十八年。

这一年二月,李存勖的盟友,镇州节度使、赵王王镕被养子张文礼所杀。当时,李存勖正与后梁军队在德胜(今河南濮阳)一带对峙,虽想为王镕报仇,但苦于分身乏术。张文礼追随王镕多年,很清楚李存勖与王镕的亲密关系,为了拉个靠山,主动向李存勖称臣,但李存勖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恶气。

张文礼为了自保,一面利用缓兵之计稳住李存勖,一面又南通后梁,北结辽国。李存勖得知后很是愤怒,决心要除掉张文礼。到了八月,李存勖与后梁军队已经相峙半年之久,双方均没有再向前推进的意思。李存勖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出兵诛杀张文礼,解除后方祸患,然后再战后梁军。不料,这一计划被后梁探知,后梁也想借李存勖兵发镇州之际,一举拿下德胜城,继而渡过黄河。这年十月,李存勖因故没有兵发镇州,后梁大将戴思远却已经迫不及待地率军杀过来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李存勖调动兵力大战后梁军。

后梁龙德元年(921年),也就是唐天祐十八年十月,后梁大将戴思远率大军进犯德胜城,李存勖自领中军,派遣大将李嗣源、符存审为左右两翼,迎战来敌。李嗣源在部将石敬瑭的协助下,消灭了两万后梁军;李从珂带领数十骑军伪装混在后梁军中,到后梁军军营前开始大呼杀敌,后梁军大乱,晋军又杀了不少后梁军。

此战中,石敬瑭虽英勇杀敌,但他坐骑的披甲却被后梁军砍断,几乎同时,后梁军队就要赶上他了,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他麾下的小校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他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这场战役爆发得很突然,双方打得很激烈。李存勖一方,临敌不乱,阵型严密,将士发威,结果大败后梁军队。

其实,这场战役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李存勖的部队中有六个人,他们分别是李存勖、李嗣源、符审存、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这六人除符存审三年后病亡外,其余五位后来均当了皇帝,而且是三个朝代,其中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分别为后唐庄宗、明宗、末帝,石敬瑭为后晋高祖,刘知远为后汉高祖。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支神奇的部队,竟然有五位皇帝并肩作战,千年难得一见!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为了争夺黄河沿岸一些战略要地,后唐军多次派重兵进犯。交战初期,由于后梁军占有这些据点和渡口,后援充足,所以处于有利地位。但是后来,后梁军终不抵李存勖大军的攻势,丢掉了这些战略要地。得到这些地方后,李存勖不但可以巩固新得到的河北地区,而且还对后梁都城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虽然争得了黄河沿岸地区,但李存勖此时也是腹背受敌,局势比较危急:后梁大将段凝夺取黄河北岸德胜以西的卫州,辽国军队又时常围攻幽州,潞州的后唐军守将李嗣昭之子李继韬投降后梁。这些使得后唐军内部人心不一,以为后梁难以攻取。之后,后梁驻守郓州的将领卢顺投降了李存勖,且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郓州守军不足千人,守将又不得人心,可以派兵袭取。”

李存勖认为后梁此时由于西面的潞州刚刚归降,注意力已集中于西面,而东面准备不足,防守松懈,正可以趁机袭占郓州,动摇其军心。他派猛将李嗣源率领精兵五千从德胜出发,沿黄河北岸向东急行至杨刘,也就是今天山东东阿北杨柳村一带。军队在雨夜的掩护下秘密渡过黄河,然后直捣郓州城。后梁军毫无防备,吃了败仗。丢掉郓州,从郓州到大梁已无天险屏障可守,后梁只能坐以待毙。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八月,李存勖召见了刚刚归降的后梁将领康延寿,康延寿认为:后梁的地域并不狭窄,兵力也不算少,但是朱友贞懦弱无能,致使政治腐败,贿赂成风;选才用将不以才德与战功为标准,将帅出征也要派近臣监视,主帅无法自己调兵遣将,所以,后梁的败局已定。最后康延寿向李存勖献出灭梁大计:“梁兵聚集则势众,分兵则势薄,现在应该养精蓄锐,等其分兵之后,选择良机率精锐骑兵五千从郓州直趋大梁,活捉朱友贞。”

同年十月初二,李存勖率精锐从杨刘渡河南下,第二天即进入郓州城,子夜时分跨过汶水后,命李嗣源为先锋攻击前进;第三天早晨大胜后梁军,并攻占后梁的中都(今山东汶上)。此时,有的将领认为,虽然传言汴州空虚,但不知情报是真是假,主张稳妥用兵,先向东进攻,再寻机而动。康延寿则极力主张迅速发兵汴州,李嗣源也主张昼夜奔袭,趁后梁军未知内情时先夺下汴州。后唐军士气高昂,初四傍晚时分,李嗣源便奉命率军快速出击,趁夜急进。第二天,李存勖率部紧随跟进。十月初七,后唐骑兵围攻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后梁守将投降。兵不血刃占领曹州之后,后唐军马不停蹄地继续向西飞弛前进,直逼汴州。

曹州失陷的消息传到朱友贞耳朵后,他惊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众人无计可施,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召来老臣敬翔询问退敌之策,敬翔数落了一番他用人过失后,说纵使张良再生也无法挽回败局了,随后别他而去,其他一些臣子也纷纷出走。

国难当头,众叛亲离,朱友贞日夜痛哭流涕。初八那天,他对身旁的都指挥使皇甫麟说:“李家是大梁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们,与其等着让他们来杀,还不如你先将我杀了吧。”皇甫麟忙说:“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动手伤害陛下呢?”朱友贞说:“你不肯杀我,难道是准备将我出卖给李存勖吗?”皇甫麟拔出佩剑,想自杀以明心迹。朱友贞说:“我和你一起死!”说着,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剑柄,横剑自刎,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

初九早晨,李嗣源的骑兵到达汴州城下,守军开门献城投降。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赶到,从西门领兵进城,朱温所建的后梁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前后存续了17年。


5VKCHKWathg7YYCaJ6TWomchN15ZNcfkpO9nCX33TYolr/GvYLtpJ66TFDjNjF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