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联合开发区理论机制探讨

(一)联合开发区的基本概念

联合开发区和开发区一样,作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产业聚集区,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享受政府特殊优惠政策,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参与竞争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区域发展实力的标志之一。开发区作为一种吸引企业投资和入驻的“政策租”,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空间组织的一种“转型制度”形式,也是资本投入不足和市场制度缺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启动经济发展通常采用的一种增量发展形式(郑江淮,2008)。然而,联合开发区作为后开发区时代加快产业转移和集聚、化解风险的升级版,还有“异地共建共管共享”特征。

为此,本文定义联合开发区为:地理邻近或社会网络相通的两方及以上行政主体,基于本地优势要素和经济发展战略需要,为有效突破瓶颈制约进行优势互补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制度设计,实现特定产业在定向转移中集聚,参与各方协商分配“创新收益”,实现互利共赢且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开发开放平台,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创新型经济区。

(二)联合开发区的运行机制

联合开发区作为创新型收益形成和共享的空间载体和组织,其运行机制包括如何协调收益创造以及收益共享两个方面(图1所示),运行机制关系到联合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及其竞争力。

图1 联合开发区的运行机制

首先,收益创造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收益和产业集聚收益两个部分。联合开发区在原有城市和行政体制之外,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促成企业向区内集聚。联合开发区内的企业一般享受更优惠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或奖励政策,共享政府搭建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更能降低运营成本,带来企业利润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客观上促进产业集聚和提高整个联合开发区纯收益。此外,转移到联合开发区的产业或者企业一般是迁出地非主导产业甚至是即将淘汰的产业,整个产业链搬迁更能在短期内形成产业集群,带来市场结构效应、劳动力池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更可以提高产业集群效能。由上述产生超出一般开发区平均收益的部分即为联合开发区创新型收益。

联合开发区收益共享机制是按照事先协定在东道主和进入方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分配,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和联合共赢,是联合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双方都是直接利益攸关者,因此,为协调双方利益一般会引入第三方中立机构,来进行科学的咨询、规划和评估等,以满足各方诉求。具体来说,联合开发区利益共享机制主要包括利益分配和利益补偿的基础机制,利益约束、利益调解、利益表达的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应该主要确定分配依据、分配对象、分配计算方法等要素。

表1 主要联合开发区收益分配模式

(三)联合开发区的功能和效应

联合开发区作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升级的载体和平台,联合开发区承担的产业转移不是低端和零散的产业转移,而是具有明确准入标准并且逐渐向整体产业链转移发展。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是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联合开发区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形成“经济区经济”而非“行政区经济”,打破行政分割和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将地方政府“个体理性”转变为“集体理性”,有效突破困境,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区域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破解区域产业同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联合开发区提供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把合作各方比较优势包括充足的产业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高质量和多数量的劳动力、可用建设用地、广大市场腹地等资源要素转化为现实优势,形成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了联合开发区平台功能,从而实现两者互相促进、相互提高。

二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创新高地。联合开发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增长极。规模效应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能。区内企业间相互交流形成学习创新网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最终优胜劣汰,刺激创新。联合开发区汇聚和融合多元文化,打破相关地区由传统产业结构支撑的相对固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为该地区注入更加先进的要素资源和发展理念,通过融合发展,形成创新空间,并通过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联合开发区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示范效应。合作方各行政主体提供优惠政策形成制度创新空间,产生制度创新收益,招商环境优化带来示范效应,吸引特定企业迁入和迁出,促进多区域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合作提高筛选引进项目工作效率,降低招商引资成本。但由于制度创新收益边际效应递减,其他开发区竞争,优惠政策效应不断耗散,只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企业聚集和集群,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效应的增长速度和幅度大于制度创新收益耗散的速度和幅度,联合开发区的示范效应才能持久发挥。

第二,吐故纳新效应。联合开发区具有共建共管共赢共享特性,从而区别于一般开发区,对转入地有带动示范和经济增长效应,对转出地有收益共享效应。双方共享的收益一般包括地区产出、企业收益、财政税收等按照协议比例分享。此外,产业高端且升级压力大的迁出地把不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转移到迁入洼地,为其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实现吐故纳新。

第三,平台效应。随着中国“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实施,联合开发区建设成为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任务和抓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化解国内过剩产能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国内来看,联合开发区建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区域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空间和平台,构建跨地区的产业发展网络和要素流动网络,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产业分工,进而实现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联合开发区的管理模式

联合开发区管理模式具有管理、开发和协调三元功能。现实生活中,联合开发区牵涉多个利益主体,管理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决定其主导层次差异,并形成管理模式差异,进而决定联合开发区的目标定位、管理职能划分和利益分配等。本文依据这种差异并参照陈建军教授的观点,将现有的联合开发区管理模式分为开发导向型和开放导向型两种基本模式。

开发导向型。主要特征是联合开发区所在地行政主体作为建设管理主角相对主导,合作方则相对弱势,更重视开发速度可以调动短期积极性,使开发区快速起步。但合作方对管理介入不深而缺乏长期合作准备,在获取短期收益后可能态度消极,可持续性不强。典型案例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等。

开放导向型。主要特征是合作方有强掌控力,更注重长期发展、拓展产业链和促发集聚效应,收益分享机制在此尤为重要。高对外开放度促进长期合作,长效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短期收益有利于迁入方,土地价格上涨预期使迁入地承受较大成本压力。典型案例有安徽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长三角合作园区等。

综上所述,开发导向型重视短期利益,启动性较强而持续性较弱;开放导向型重视长期发展,持续性较强而启动性较弱。随着理论研究推进和现实实践增强,开发开放兼顾型成为联合开发区的主要合作方向,其优势为更注重平衡各方短期和长期利益,提高启动和持续合作可能性,更有利于促进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产业升级和跨地区合作等。 3l79ImVXs9x2I0jsD5Mt9M6MxXoGVrEbVnC421DglJPPCj10y51tVC+XOHBbak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