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宗教信仰与解梦

除了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之外,宗教信仰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梦的认知和解释,值得我们关注。

(1)道家、佛家说梦

佛道两家的说梦思想通常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不俗品性。两家对梦都持“不执著”的态度。

道家说梦在《庄子》的内、外、杂篇中达到极致,涉及三个方面:梦由魂生,梦由魄生;大梦与大觉;追求无梦的境界。

庄子认为魂魄能主宰凡夫俗子的生命,而得道者则能主宰魂魄的运动。当时的学者普遍认为梦由魂生,这仅仅采用了阴阳观点;庄子认为梦由魄生,这不仅采用了阴阳观点,还采用了“五行学说”。

道家内部在梦的缘起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其关于梦与觉这两个意象的学说却可使人联想到更高深的道理,这在“庄周梦蝶”的故事中表现得甚为精妙。梦境与觉境的相互转化表明,二者等量齐观方为智慧,人生如大梦,大梦如人生,没必要执著于物与物的差异。觉是人对现实人生的彻悟,也是对禅机的参透。

庄周梦蝶的故事讲的就是梦境与觉境的关系。有一次,庄周饮酒后躺在石板上休息,一阵风吹过,感觉很爽,自己忽然变成了蝴蝶,在花草丛中翩翩飞舞。又一阵风吹过,庄周醒来,发现自己刚才是在做梦。哪一种状态才是真实的?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既然人可以做梦变成蝴蝶,那蝴蝶也可以做梦变成人。这涉及梦境与觉境的关系——看破红尘,大梦初醒。

还有一个道家故事提到,两晋时有主仆二人,主人家有财产百万,生活富裕,但睡不好,仆人年老,每天干活辛苦,晚上却睡得很香。仆人梦见自己变成国王,而主人梦见自己变成仆人听人使唤。主人很烦恼,友人安慰他道:一个人哪能白天晚上都占到便宜?道家认为,人生百年,有梦境和觉境两个世界,从精神感受上讲,两者并不对立,是互补关系。

达到大觉境界才是道家崇尚的人格,获取这种人格的“真人”已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超脱一切,与天地同在。人们崇尚和追求的“道”就是宇宙间的自然秩序,所以人们要消除执著,找回本来面目,回到原生的自然状态,进入“无梦”境地。

佛家思想恢宏精深,认为世界由因缘和合而生,由造业而陷入惑、苦的恶性循环中,在六道中因果轮回。人的迷惑皆因执著于五蕴(色、受、想、行、识)而起妄想、受八苦,不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因此,必须修持佛法,守五戒、乘十善,并发菩提心与四弘誓愿,行六度与四摄,最终达到完全解脱的佛的境界。

庄周梦蝶(画者不详,国画)

佛家重在说理的逻辑力量堪称精密。梦在佛家思想中占有明确的位置,对梦的分类也有多种,主要是四梦说和五梦说。四梦为:无明熏习梦、旧识巡游梦、四大偏增梦和善恶先兆梦,或先见梦、四大不和梦、天人梦和想梦。五梦为:身中不调梦、闻梦、见梦、思维念梦和天与梦,或他引、曾更、当有、分种、诸病等梦。两种分类都严格按照“八识”的尺度进行。致梦原因有:身体感觉、知觉、思想活动、人与世界的神迷交往。四梦说和五梦说是佛家说梦的奠基石。佛家说梦,很大程度上是把说梦当作弘扬佛法的一种手段,其内容主要有:佛祖解梦、出生与入灭的梦应、梦与佛教的流传、善恶梦与因果报应、以梦为喻。佛家并不过多执著于无梦境界,只认为这种境界是修持佛法的自然结果,还认为在梦中也可以进行修持。修行到超越梦的程度后,便可达到心灵真正觉醒的境界。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梦来自心理问题,并否认神谕的说法。

(2)印度教对梦的诠释

印度教对于梦的诠释很容易使人堕入玄学的迷雾中。在印度人看来,创造性、现实性和自我意识共存于多维现实中,对此很难进行简明扼要的凝缩。有关释梦的学说在印度的空幻境界观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这种学说是和概念、想象或幻想能转化成有形现实的思想密切相关的。

印度人认为,思维在睡眠状态中更容易与诸神会合,基于这个原因,梦乡实际比人们清醒时的世界更接近现实。诸神的思想同人们的思想会合,从而揭示我们生命的实际状态。

印度教对梦的诠释,既包括与诸神的共同创造,又包括因果轮回。从根本上讲,“因果轮回”就是逝去的还要再回来。许多人用印度教对梦的诠释来解释睡眠的实际状态及其含义。重复出现的人际关系缺陷和令人心神不安的梦,往往意味着不完整的因果轮回,因而有必要破解其中的寓意,即解梦,以使灵魂向着下一个发展阶段前进。

(3)犹太教与基督教对梦的解释

在犹太教与基督教中,对梦的诠释可分成早期见解和晚期见解两类。由于受了亚里士多德思想和后来预言的影响,犹太教早期曾十分执著地将梦看成天启,但梦在犹太教中的地位还是逐步衰落了。基督教默认了这种衰落的趋势,它虽然没有用明确的文字驳斥梦的含义,但是它对梦的态度已远比不上伊斯兰教或东方宗教那么热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性主义似乎越来越深地贬低了梦在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意义。

希伯来宗教法典中充满了对梦的叙述,这在希伯来圣经及其注释全集中可以看到。《创世记》、《以斯帖记》和《约伯记》等著作中,都把梦中活动说成是接受上帝启示和理解祂对自己人民的生活环境所作解释的活动。在各种预言圣书中,对梦的叙述仍然存在,但在后来的预言中,对梦的叙述开始衰落了。

雅各之梦:神赐予他土地(多雷,版画)

在犹太教与基督教文学中,梦的存在以及对梦的解释似乎是以接受神圣的启示为目的的。人的自我或意识的堕落和麻木,抑制了接受神谕的能力。上帝无须借助中介手段就可同睡梦中的人们交流,传达预言的内容,于是梦就成了传达上帝的意图和启示的手段。

基督教初创时代里解梦活动的情况,有一部分保存在古老的犹太法典中。据这部法典记载,耶路撒冷当时有24位著名的解梦专家。这部法典还对某些梦进行了解读,如:用橄榄油洗一棵橄榄树的梦象征着乱伦;梦见自己的眼睛彼此相吻合,象征着与姐妹有性关系;当人梦见与自己的母亲性交时,意味着他能得到许多智慧;梦见与已婚妇女有性关系,则表示做梦者可以得救。

在《创世记》第40章中记载:“……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得罪了他们的主埃及王,法老就恼怒酒政和膳长这二臣,把他们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监里,就是约瑟被囚的地方。护卫长把他们交给约瑟,约瑟便伺候他们;他们有些日子在监里。被囚在监之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二人同夜各做一梦,各梦都有讲解。到了早晨,约瑟进到他们那里,见他们有愁闷的样子。他便问法老的二臣,就是与他同囚在他主人府里的,说:‘你们今日为什么面带愁容呢?’他们对他说:‘我们各人做了一梦,没有人能解。’约瑟说:‘解梦不是出于神吗?请你们将梦告诉我。’酒政便将他的梦告诉约瑟说:‘我梦见在我面前有一棵葡萄树,树上有三根枝子,好像发了芽、开了花,上头的葡萄都成熟了。法老的杯在我手中,我就拿葡萄挤在法老的杯里,将杯递在他手中。’约瑟对他说:‘你所做的梦是这样解:三根枝子就是三天,三天之内,法老必提你出监,叫你官复原职,你仍要递杯在法老的手中,和先前做他的酒政一样。但你得好处的时候,求你记念我,施恩与我,在法老面前提说我,救我出这监牢。’”

这个梦解得还是比较周详的,从中可以了解《旧约》中解梦故事的风格,但《新约》里没有记载耶稣所做的梦,大概是因为诠梦在基督教里已没有任何作用了,释梦堂和诠梦活动在基督教兴起之后就逐渐消亡了,但这并不表示基督教是反对解梦活动的。 bK/O80Fica/+O2yLXfoncc4ySWdSoagT8NRL05Zfy9w9kNK0wN/jXHqiprT3x/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