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为什么说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学习的时候,你是否常常为背诵任务感到头疼?晦涩的古诗文和无数的英文单词像一群不听话的小人,刚才还老老实实地列着队,一会儿工夫就变成自由活动了,更别说最后连人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让辛辛苦苦背得晕头转向的你欲哭无泪。有些老师会告诉你背书一定要多重复,甚至还会传授一些根据遗忘曲线总结出的速效记忆法。那么,你知道遗忘曲线是怎么来的吗?

这个遗忘曲线是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贡献。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出身于德国波恩附近的一个商人家庭,中学时代在文科学校求学。1867—1870年间先后在哈雷、柏林和波恩等大学学习。大学期间,他的主要兴趣是哲学,并于1873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由于机缘巧合,艾宾浩斯受到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决心像费希纳设计实验研究心理物理学那样,通过实验测量来研究人的记忆。他由一系列记忆实验发现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图所示,人们的记忆规律总是先遗忘得快,这时如不抓紧复习,所学的知识会在一天后骤降到原来的25%左右;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遗忘的速度则明显减慢,所遗忘的记忆数量也逐渐减少;再过些时候,记忆数量趋于稳定,意味着遗忘进程几近停止。可见,遗忘是依照先快后慢的规律发展的。相对于当时简单地对心理过程进行实验和测量的研究,艾宾浩斯开创了比较复杂的记忆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是第一位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

除了绘制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还是最早用无意义音节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他将德文和外国文字的字母拼成无意义的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例如,把字母按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组合成无意义的音节——这3个字母的组合以在德语字典中查不到为准,例如zov,gij,xot……再由几个音节合成一个音节组,由几个音节组作为一项实验材料。由于这样的无意义音节只能靠反复背诵来记忆,不存在因实验者的背景词汇量的多少而产生差异,就使得记忆效果一致,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这是艾宾浩斯的一项创造,为之后的记忆实验提供了实验范本,甚至如今的大多数记忆研究实验仍然在直接沿用或改良使用艾宾浩斯当初的实验材料。 /feUF3D7ytGclfCxJXz+o5XW03HAmmT4Gp/KApTZgRUd03ooJmEGxBntaNiq2c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